发现碳黑
(2012-12-10 08:55:07)
标签:
市场行为爆发力先生证券公司资产 |
(2012年12月26日星期三第一次修改)
(2013年2月10日,第二次修改)
(2013/3/26,第三次修改)
出于三件事情,使得我必须写点东西:
第一、关于股票的询问太多,要想个办法高效地解决这个事情。
我投资股票21年,在后面的10年中,有相当长的时间,一直是专业机构的股票投资的直接负责人。
2008年3、4月份,近20个老大鹏的同事和朋友在深圳万科金色家园后面的一个茶馆聚会,说是要谈谈股票。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连续说了三遍:“远离股票,远离毒品”。年底,我的新浪邮箱收到了他们其中一人的来信,意思是感谢我写给大家的那封信,让大家空仓,他自己没有遭受巨大的损失。
此时,虽然我自己已经空仓一年多了,但是,仍然不时地接到来信的这个老同事和其他朋友的电话或邮件,总在问我关于股票的问题。我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在2007年空仓之后说过的那句老话:“远离股票,远离毒品,两年之内没有股市”。这样的来电或邮件太多,不得不使我想点有效率的办法来对付询问。
第二、希望把我股票投资的经验,系统而全面地介绍给朋友。
自从1992年我在深圳买股票抽签表,就开始以不同身份从各个角度、深入地参与股市。做过注册会计师、审计上市公司;做过投行、帮助企业发行股票;做过证券营业部总经理、组织股民炒股票;做过创投、制造股票卖给市场;做过专业投资机构直接负责人、管理巨额社保资金;做过某证券公司证券投资部负责人、分管自营;帮助过韩国上市公司开展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并购、观察其股票大幅波动;收购香港的上市公司、并往里面注入资产等。股市里面的喜怒哀乐,经历太多。
在2008年,我看到一个朋友的股票市值从5个亿跌到1个多亿时,忍不住动手想写文章了。这个人给我的印象非常深。
第三、上周,我碰到了10年前、曾把巨额资金委托给我们管理的、某社保的主任。
他告诉我:当年委托给
这些话发自一个普通的、忠实的客户,发自一个真诚的朋友。
这些年,我碰到了许多老同事,他们多数都忌讳谈到dapeng的解散,一些老同事去别的公司应聘时,有意不填写dapeng的经历。
于是,我下决心要写点东西。
2008年,我用了大约半年的时间,完成我的文章《股道》。我的第一个读者是刘志雄先生,我希望他把我的文章给他的那位损失惨重的朋友看。
《股道》成文后,多次修改,2010年发表在新浪我(吴军sz)博客里,发表之后,仍有微小修改。
在《股道》中,我大致介绍了我用了5年时间发现“碳黑”模型。应一些朋友的一再要求,我把当时发现“碳黑”的过程稍稍详细描述一下。
1998年我被从深圳派往北京,担任某证券营业部的总经理,在该营业部工作两年,遇到一个奇人,该人姓何,他在1994年到1999年,个人资产从20万元迅速膨胀到2000多万元,与其沟通了解,发现他是一个技术分析高手,所买股票基本都是翻倍赢利。
受到启发,本人开始迷恋技术分析,曾经在5年时间里,每天看盘超过10小时以上,几乎到了疯狂状态,连续多日通宵达旦。
本人把中国证券史上每年涨幅最大的前几十个股票(特别是熊市之中涨幅巨大的股票)的复了权的日k线图用电脑纸打印出来,张贴在墙上,每天观察,尤其是仔细观察涨幅最快、最大的地方,在大涨的前一天的位置,我用蚊香烫一个“黑点”,从这个“黑点” 位置向前期追溯,观察它过去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之前,这个股票波动规律。
前面2年多,我走了很多弯路。当时,我通过不停地修改均线的设置参数、修改各种
技术指标(
后来,我改变了做法。我把所有的牛股的k线的均线全部删除、仅留下价格和成交量,把所有的观察周期都定在三年,把所有的图形都定在同一个压缩比例,把所有的“黑点”都放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在我家的墙上,在头顶,钉一颗钉子,垂直到地板上,再钉一颗钉子,中间拉一条长长的皮筋,把所有的“黑点”,都放在这条皮筋上)。这样,我又看了半年多,终于有了一点点感觉。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公司内部的讲师团,讲师团的任务是给公司的几十家股东单位培训证券知识。讲师团里有个专用的投影仪(旧式的、塑料幻灯片的),我想,能不能把k线图刻在幻灯片上,然后,再投影到大屏幕上?于是,我去文具店,买来白色透明的塑料片,再从学校的一位老师那里,找到一支刻笔,拿回家,刻了10多张透明的k线图,讲课之余一有空,就打开投影,把k线图一张一张投在大屏幕上看。
一天中午,吃完饭,我又打开投影,可能是手上的苹果汁没有擦干净,两张k线图粘贴在一起放在了投影仪上。
大屏幕上出现了两张重叠的k线图,我刚刚觉得怪怪的时候,突然,又好像预感到了什么? 浑身一个激灵,于是,再叠加一张,又叠加一张,又叠加一张,又叠加一张。我看到了“一个关在长长的集装箱里的、黑黑的、匍匐在地上的鳄鱼,正在张开它那长长的、扁平的嘴巴”。
我的眼睛开始模糊,泪水慢慢地涌入眼眶,两行湿湿的东西悄悄地顺着脸颊慢慢地流下。我突然抱头哭泣。此时,真不知是高兴还是感动。
手上的苹果汁没有擦干,但是,它却改变了我的命运。
我又继续深入研究1年,终于完整地整理出我要的东西,它就是最具爆发力的市场模型,我把这个模型取名叫“蚊香烫黑”。后来,简化为“碳黑”。
发现“碳黑”之后,我无意中了解到美国人欧奈尔的“杯柄”,朋友从网上打印了他的文章和图形给我,研究之后,我知道了他要找的东西,和我要找的其实是一样的,也知道了“碳黑”是效率更高的“杯柄”。
2003年,我又用同样方法,努力寻找市场中最强的下跌力量,于是,又发现了“碳绿”。
最强的向上爆发力、最强的向下爆发力,我都研究了。 它们是自然的力量,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碳黑”是一个抽取了(众多牛股爆发前夕)共性特征下的理想模型,在现实当中,很少有股票与它完全相符,大多都是接近或类似。在实际投资过程中,我用这个模型,把全部的股票都过滤一遍,凡是接近或类似的,放在我的“初选股票池”中,密切跟踪,当行业中,多只股票的走势象“碳黑”的时候,就开始研究这个行业和行业里面优秀的公司。
我把“碳黑”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所以,有了2003年、2004年的辉煌,有了2007年10月的大逃亡;有了2010年4月参与反弹止损之后的逃顶,有了至今依然空仓的坚守。我也用“碳黑”观察和还原了巴菲特、彼得林奇、博时基金、富国基金、上投摩根基金。我知道了真实的他们。
围绕“碳黑”、“碳绿”,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投资风格,比如:“跳到月球看股市”;“在大盘右侧交易”;“看多做多,看空不做空”;“幸福的股票都是一样的,不幸的股票各有各的不幸”、“几年进场一次”;“只参与主升浪”;“股票与公司完全是两码事,寻找他俩爆发点的交集”;、“止赢、止损”;“熊市止损早半拍,牛市进场慢半拍”;“一切从市场出发,最终回归市场,随时向市场投降”。
实践在先,理论在后;市场在先,政策在后;政治是最高端的市场,一切政治都为市场服务;观察政策,从观察市场入手;观察市场,从观察股市入手。
股市有规律,规律不可违。上善若水,道法自然 。
===============================================================================
我的其他文章:
吴军先生(8月10日)上海讲座通知(2013-07-12 17:37:5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5460150102ehwn.html
资本江湖秘史之信任成本最低(2013-07-17 13:00:3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5460150102ei32.html
第五次逃顶 (2013-07-02
18:33:1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5460150102ehl7.html
“大是大非”面前的公募基金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5460150102e88b.html
碳黑,即将爆发的股票模型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5460150102e802.html
认清大势,右侧交易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5460150102e7lu.html
股市:明年底,再言底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5460150102e75n.html
《没有均线和任何指标的K线图》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5460150102e7hu.html
《跳到月球看股市》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5460150100kv95.html
《股票套利的本质研究---投资人市场行为的研究》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5460150100krwo.html
《股道》: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5460150100kplw.html
《股道》补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5460150102eat3.html
《投资日记》是横向纵向观察股市的最好工具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5460150100lmt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