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悠悠运河情
(2015-04-22 09:15:48)
标签:
文化运河大运河胡庆军足迹 |
悠悠运河情
天津
记得小时候,教科书上说大运河是水上丝绸之路 ,织锦、丝稠、绫罗 、煤炭 北上南下,热闹非凡。于是幻想过无数次运河的样子。
大运河,又叫京杭大运河,它不像长江、黄河那样的汹涌奔腾,气势磅礴。大运河,给我们的画面应该是文文静静,水波潋滟,虽然如今没有了曾经的繁华。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河流都是山水合一,自然形成的,河水之力,也只能因势利导,唯有大运河是人工开挖,其目的就是让它给社会造福,让它勤奋地工作。大运河,是世界上唯一一条人工开凿的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她被很多城市看作是母亲河,与万里长城一同被誉为中国古代的两大工程奇迹,大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伐各国,争霸中原,开凿了一条引长江入淮河的的古邗沟,这也就是古运河的滥觞。公元604年,隋炀帝离开首都长安一路巡游,只为一睹琼花倾国倾城的美色,次年下令开凿大运河。将原有的一路的大大小小的河流连接。因而完成了176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可就是这一代昏君,因为自己的一己之私却造就了这条集运输、巡航、军事、文化以及各方水土钟灵毓秀之气的古运河。这条襟连起天南海北的华夏血脉,印下了多少深深的足迹。
运河有许多故事和传说,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扬州城的胭脂,秦淮河的灯影、夫子庙的粉黛”等等,悠悠的历史送走了轻歌与曼舞,留下了沧桑和厚重。打开历史沉重的河闸,那些烟云演绎了滔滔万里之魂,讴歌着一段血雨烽火的民族之躯 。
时光如一篇跌宕昂扬的英雄画卷,把运河波澜成恢宏史诗,虽然不再有当年的繁华和鼎盛 ,老迈的躯干也似断砚的徽墨几经蜿蜒而尽 ,并且多少次改道,但斑驳的足迹如秤砣在风雨中照耀祖国前行的足迹 。
大运河流经了百代人的梦,她川流不息承载了社会进步的春华和历史文化的秋实。解读千年运河,似乎重返一座幽深的时空隧道;纵观大河上下,仿佛欣赏一幅多姿的历史长卷,看运河的点滴变化,能感受到运河蕴藏着的历史、沉淀着的民族魂灵以及流动着的四季。
古老的运河迎接“西辞黄鹤楼”的故人,运河之水卸下了历史的重负变的温柔而灵动,奏响‘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乐章,鸣叫着“柳岸风微噪暮蝉”的蝉鸣,吟咏着“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的笑语声。运河的四季,本真而温馨。
很多城市与大运河一同生长,孕育了文明和希望,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园,那么的从容,那么的丰富,流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如今很多故事只能在记忆里寻找了,渐渐远离的樯桅憧憧的码头,远离的熙来攘往的纤夫,远离的悠扬的船工号子。老人们会讲给孩子们听,让那些景象和声音跨越了艰辛岁月,穿透了生命时空。
大运河。你在我们的记忆力发源,在我们的记忆里流过。从古代走来,历经坎坷,传承她千百年来的积淀与底蕴。今天,你保护、善待运河的足迹,让以活泼的性格打扮着我们幸福亮丽的生活 ,点燃二千年守望的图腾 ,踏着如潮的歌声,走向未来。
作者介绍:胡庆军,笔名:北友。1969年12月出生。河北黄骅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会员。主任记者职称。曾出任多家刊物、网站编委、副总编、总编。作品散见《西北军事文学》《诗潮》《绿风》、<<中国文化报》《天津文学》《时代文学》、泰国《中华日报》等报刊。作品被收入《2009中国诗歌选》《2010中国诗歌选》《中国网络诗歌精选》、《天津现当代诗选》《中国散文选100家》等30余种文学选本。著有诗集《走向成熟》、《远去的风景》、《点亮一盏心灯》、《站在时光的边缘》等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