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大岭迷踪——在浮东通往老庵堂的大岭拾遗

标签:
杂谈文化 |
分类: 其他副业 |
大岭迷踪
——在浮东通往老庵堂的大岭拾遗
勃崛
浮东、浮西交界的山脊“鸡龙尖”,有一条清前历史留下的浮东、浮西互通大路,也是要道,全用青石板码成步子,能抬轿。从前清至民国,这条古道是通往徽州的经济要道。浮东人到浮西英溪几个茶号卖茶,浮西英溪等地的人到浮东买粮,都是这条古道承载光阴。浮东这边人尊称这条古道为“大岭”。大岭在参天古木林中穿梭、伸展,给天生地造的山脉带来了生灵浩气。仅浮东这边,从山脊往东下岭到现在的臧湾乡仓下村小舟组的大岭脚下,近二十华里远。
这条徽饶古道,是浮东茶道,也是浮西粮道。仅浮东这边大岭,至今还在乡愁中萦绕茶、粮遗香,苏醒典故遗梦。
夏天一到,采茶忙,卖茶也忙,人上人下,日夜兼程,把个大岭忙得不能睡个安稳觉。解放前,靠近浮东山村,只有浮西的英溪有个茶号收茶叶。浮东的先辈们要通过大岭经过“老庵堂”、“ 鸡龙尖”,到英溪茶号卖茶,来回要步行近七十华里山林中的大岭。卖茶旺季,半夜那山林间的大岭上,是一个火把接一个火把,一担茶叶接一担茶叶,一个汉子接一个汉子。那火光中赤膊汉子更显精神,很是威风,一路声势热闹。也有更大胆的,人民公社前,我村老李聋子一个人走这条夜路,也卖过茶叶。人们叫他聋子并非真聋——因为聋子不怕雷不怕鬼吗。
浮东这边告别“鸡龙尖”穿过“张丰培”,进入幽深的“船仓里”,下了“百步梯”的险峻,就到了普渡众生的一个和尚庵堂——“老庵堂”,匾上原名叫“云峰堂”,铭刻捐款的“勒世芳名”碑记载:“云峰堂”建于“大清嘉庆五年菊花月”,一度是佛教香火望地。香客遍布浮东浮西,还有景德镇,连婺源、祁门年年都有朝拜者。当时说起老庵堂香火的望象,朝拜的、路过的、加上做生意的,达官贵人,平头百姓,人来人往无不点赞。从老庵堂的香火景象,就能掂出大岭这条古道的份量。
“老庵堂”之下有一段路,叫“龙骨脉”,可能脚下的每一步岭里面,都深藏一方风水玄机。
走出风水玄机,来到“枫树岭”,岭旁有棵老枫树。这棵老枫树有个传说:当年经营这块油茶山的刘姓山主,嫌弃这棵枫树与他的油茶树争阳光抢雨水,想把它砍了,消息让老俺堂和尚知道后,专门找到油茶山主人劝说:施主,这棵树留着过路的人躲个阴,乘个凉吧,别砍。那个刘姓山主说,太遮阴了,影响我家每年油茶籽的产量……和尚说,我拿三百两银钱给你,买下这棵枫树的生路,总可以吧?你每年做事的时候,可以乘凉,还可以方便所有过路的人。刘姓山主收下了三百两银钱,从此枫树保留下来了。
这棵枫树至今还枝繁叶茂,凭你再热的天,只要在树下坐三到五分钟,就凉下来了;坐在枫树枝冠底下乘凉,能远眺景瑶线臧湾婉转、鹅湖风光。
沿“枫树岭”一下就到了歇脚喝茶的好地方——亭子下,又叫“金婆亭”。夏天,拜佛的、卖茶的、买粮的都可以在这里慰藉汗水;冬天,人们可以在这里躲避寒雨;一年四季可以在这里海阔天空着朝野内外“大事”和浮梁东、西风情;在这里还可以回味出世的深远和面对入世的辽阔。这个英溪金姓族下开的茶亭,在民国年间都还有一对老夫老妻管理。
经过“金婆亭”给力脚劲,就轻松踏过“金鸡石”路段。“金鸡石”旁现在开了金矿。金矿外边就是古道大岭的岭脚下。
传说浮东大岭脚下小舟村种田的彭家人,曾把老庵堂告到了县衙门。状子的由头是老庵堂的猫,吃了大岭脚下彭家田里的禾苗,索赔!当时不少人都说彭家人是泥腿子少见世面,敢跟声名远大的老庵堂斗法,是在“小舟”舱里舞剑——不知天高地厚。
话说这个官司还真引起了县太爷的重视,衙门官差与老庵堂和彭家的代表来到大岭脚下的稻田里,察看现场找脚印,查齿痕,求证据,未能得出子丑寅卯。正当大家一筹莫展、莫衷一是的时候,官差在田畦边发现了一堆聚拢的干禾秆,好像有一条狗尾巴拖在外面。在大家的眼皮底下,官差用佩刀一挑,“喵”的一声,把官差吓得倒退三步!了得,好大一只黄猫,真能与狗比高低!不容分说,和尚看明真相后合手作揖:“阿弥陀佛,罪过、罪过……”经官差调解,和尚当即拿出银子赔偿了彭家的禾苗损失,并再三道歉,谢过彭家的救渡和宽容。一场官司和睦而解。
树大招风的老庵堂并不就此了事:愿为众生下地狱的佛家大慈大悲,哪能伤害到众生和施主的利益?决定输了官司不输礼,造福赎过。
后来老庵堂在岭脚下的小舟村小河两处,建起了石板桥。一座石板桥由两块石板拼合而成,石板厚0.1米,宽0.47米,长近4.3米。还在小舟出村的水口处,建了一座石拱桥。
后来人们把一条朝拜救世、祈福的大岭,走成了自己救自己的大路。据说陈毅旗下曾路过这条大岭过军三天三夜;解放后,大岭成了浮东山村人自力更生发展林业生产和卖茶的专路。到了人民公社新天地热锅热灶的时候,社会主义大道越走越宽,浮东也有了公社收茶站,浮西也开拓了农业生产和买粮的新路。
至今,这条古道大岭顶上的“鸡龙尖”,依然保持着海拔680多米的世间高度;老庵堂,僧人出世他方,而今只留下地图未标明的遗迹;龙骨脉玄机,还是深藏不露;枫树岭的枫树,更加春风得意;石拱桥的桥面铺上了水泥路,继续造福众生。
从此,大岭终于可以好好休息,睡着了;大岭,不少深刻的脚印,从光阴步履的不经意中淡去,去了梦的远方。
如今年长的浮东人,路过小舟的石拱桥,还会想起与小舟石桥连接的大岭,就会想到大岭高处的老庵堂,就会暖心于红军真正“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创举。在人们的心灵故土,那一缕如梦的烟火茶香,还连着村风,在大岭上萦绕,通往乡愁远方。
梦
——在浮东通往老庵堂的大岭拾遗
大岭
一条大岭用大唐的盛气
温暖昔日浮梁
浮东浮西相牵举北
情系金兰
白驹已过去太久,太久
隙萦米白茶香
光阴似箭,箭入星月
岭是箭头斑
乡愁情绕不去的梦
又暖新路宽
船仓里
“船仓里”幽深入云海
沉浮处,暗度陈仓
船仓外的风景
顺应阴阳
百步梯
“百步梯”高于七上八下
步履,费思量
亦或路口的异体
亦或十字简繁
老庵堂
“老庵堂”香火通世外
膝印连成行
建桥续路普渡通今日
源远流芳
枫树岭
“枫树岭” 招风树大
至今叶茂枝繁
坐下反刍来去的路
清热不心凉
亭子下
“亭子下”是风雨的逗号
连接入世风光
茶担轻粮担重的对垒
风情写浮梁
金鸡石 龙骨脉
“金鸡石”下有暗道
通往身外风光
一旦触及真正的“龙骨脉”
开悟,是伤
红军路
马骑高大轿抬威武
只是先富风光
还是陈毅的队伍披星戴月
旗暖老乡
把一条普渡的古道引出夜色
引入朝阳
作者勃崛:本名冯冬顺,身在出生地瓷都景德镇市茶乡浮梁县的臧湾乡务农;心存文字的正义;闲游诗的远方;诗观:诗歌,至少以语言的美妙,信步文学江湖。
图1为小舟一处的石板桥。
图2为小舟出村水口处的石拱桥。
这座石板桥2009年大舟金矿建2号尾矿库施工时毁坏一块石板;2018年初1号尾矿库闭库施工期间的一个晚上,另一块石板不翼而飞。
另一座石板桥,早年大户堆放窑柴时压断一块石板,另一块石板因大水冲毁桥墩落入河里,后被离桥最近的陈家请人搬到屋旁收藏。
这座石拱桥至今还在,只是桥面浇铸了水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