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少陵”的来历

(2016-05-11 15:34:06)
标签:

杜陵

都少陵

少陵野老

分类: 教研心得

在西安市城南郊区,有一片高地,潏、浐两河流经此地,而此处在汉代称为“鸿固原”。汉宣帝少时好游于原上,他即帝位后,遂在此处选择陵地,建造陵园。宣帝驾崩后即埋葬于此,其坟墓被称为杜陵,而这片高地也被改称为“杜陵原”。后因汉宣帝的皇后(许皇后)死后葬于杜陵以南,其陵墓较小,被称为小陵,因为古代“少”、“小”二字通用,所以小陵也被称之为少陵,而原来的杜陵原,也就有了“少陵原”的叫法。

唐代诗人杜甫,自称“少陵野老”,其少陵的名字大概就来源于少陵原。诗圣的诗雄浑厚重,写实奔放,正像西北连绵的土原(原,亦写作“塬”,按字典解释:塬为中国西北部黄土高原地区冲刷而形成的高地。在关中一带,塬很常见,类似顶部较为平缓的连绵的小山),远远望去,巍峨磅礴。诗圣的诗文怜贫爱民,沉郁悲凉,确实极似冬季的黄土塬,满目疮痍,莽莽苍苍。

漫步少陵原,棱角分明的七沟八梁,断壁上斜挂的野枣,慢坡边争艳的杏桃,一花一草,一叶一木,无一不述说着杜诗的工整、杜文的华丽。所以,无论杜甫是否算是长安人,称杜甫为杜少陵,也是十分的妥切与恰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