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湘夫人》新解
(2012-11-23 23:11:0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点滴 |
屈原的《湘夫人》原文: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萃兮苹中?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薜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湘夫人与屈原之死:
上文是屈原的《九歌·湘夫人》,从中不难看出,屈原这位战国时期的一代大诗人对湘夫人的耿耿情怀,深藏其中;倾慕之心,跃然纸上。而屈原倾慕的这位湘夫人其实就是战国时期的楚怀王夫人郑袖。“湘”就是楚国,“夫人”就是楚王之妻妾。据《史记·屈原传》记载,郑袖,楚怀王宠妃。郑袖美貌,性聪慧。而在郭沫若的话剧《屈原》中,郑袖化身为南后。然而,郭沫若极力诋毁的这个卑鄙无耻的女人,竟是屈原倾心相恋、但不该相恋的女人。
这位名号为“湘夫人”的女子,在屈原的心中拥有显赫的地位,因此屈原托身于她的对偶神“湘君”,大胆狂热地表达了自己的无限眷爱。《湘夫人》一诗,写得感天动地,犹如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苦苦单恋的情书,成为整个《九歌》中耗费笔墨最多,情感最炽烈的诗篇。
当时,作为楚怀王夫人的郑袖拥有比屈原更高的社会政治地位,屈原因为种种限制无法与郑袖公开见面,而只能在荒郊野地与之秘密幽会。因此全诗经历了期待、焦虑、悔恨和无限失望的情绪曲线。
当然,人们目前还无法断定:这场狂热的爱情究竟是真实的偷情,抑或只是屈原自己一厢情愿的单恋,但有一点可以推断,当时屈原与其宠妃的暖昧关系被怀王知道后,促使他以政治名义放逐屈原,使人再也无法与郑袖见面。尽管屈原拥有强大的帝王血统,他在《离骚》里说自己是上古大帝高阳氏的后代,但仍然不能避免这一祸端。十几年后,楚怀王驾崩,其子顷襄王即位,楚国政治格局再次发生激烈改组。为防止有帝王血统的屈原跟郑袖的暧昧关系而卷土重来,其政敌派出了武功高强的杀手,以期彻底消灭这个流亡者的肉体,从而演出了一幕残酷的喋血悲剧。如此看来,屈原之死最终不过是一场秘密爱情的牺牲品而已。
尽管此事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实施的,但还是有百姓目击了这一谋杀过程。于是,为了纪念屈原,百姓后来就用赛龙舟隐喻当时追杀屈原的激烈场面,用糯米饭象征着屈原的肉体,用粽叶象征着装他的袋子,用粽丝象征着捆扎他的绳索,而把粽子投入水里,则象征着屈原被人淹死的历史真相。
历史,被掩藏在了风俗的背后;也同时被掩藏在了文人的文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