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期嘉宾,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带领的团队攻克重重难关,终于成功的将科研项目产业化。那么,这项技术到底为企业创造了多少产值?为何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江风益又退出了企业?如果企业成功上市,江风益过早退出他将面对几千万的“损失”,科学家该不该谈钱?科研工作者的市场价值观该如何衡量?3月27日21:50《对话》,让我们一起聚焦科技成果转化背后的逻辑。
揭秘:江风益的技术为企业创造了多少产值?
【晶能光电CEO王敏】:硅衬底这条技术路线,从芯片开始,到封装、应用,现在已经形成了12家企业的小产业集群,现在加起来销售额有16亿。
【陈伟鸿】:江校长您觉得16亿满意吗?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江风益】:对于大产业来说还是一个小数字,因为国内几千亿市场来说,刚刚开始。
【光奥汇产业平台创始人 首席科学家肖志国】:其实江教授技术远远没有发挥真正的市场价值和系统的开发系列产品的价值。
【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市场空间还很大。
追问:技术成果产业化后,江风益为何退出企业?
【陈伟鸿】:我手头有江教授的三张名片,您觉得多了一点是吗?每张名片上内容不一样,当然都有南昌大学校长职务,这张叫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第二张最上面这一行是,发光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再来看一下第三张,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三个身份,已经有时间排序是吗?现在哪个身份?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江风益】:现在身份是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研究中心主任,当然还有南昌大学副校长头衔。
【陈伟鸿】:怎么不当董事长、总裁,不是一直致力于市场化吗?成立公司,可以市场化,您应该稳稳坐在这个位置上才对?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江风益】:五年前,科技部给我们批的一个国家工程中心,就是硅基LED工程中心,我要全力以赴做这个工程中心建设工作。第二是南昌市给我们投了一笔钱,七千万,做新的研究工作,做LED国产化工作,必须全力以赴做这件事情。公司交给王敏去做,公司发展基本上还不错,所以由他去做。
【陈伟鸿】:原来公司当中有的股份,现在也没有了是吗?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江风益】:退出来了。
【陈伟鸿】:是不是意味着您已经从波澜壮阔的市场又回到了非常安静的实验室,这是一种放弃吗?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江风益】:这个定位我还是比较认可的,比较满足的。因为我自己适合做研究,适合做一些新东西。产业的事情让给企业家去做,所以没有遗憾。而且我会不断地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实际上从2011年回到学校以后,我很多新技术已经比之前好的很多,蓝光、绿光、高档装备这方面,今后可以做好几个企业,当然交给企业家去做。
算笔账:江风益退出企业,或有五千万损失!
【陈伟鸿】:江老师退出来之后有没有一些补偿?作为公司方面。
【晶能光电CEO王敏】:江老师退出的时候,以一个比较低的价格退出,因为那个时候公司没有正式上市,所以按照当时价格是比较低的价格。所以对于江老师个人来讲,经济上肯定是有损失的。
【陈伟鸿】:技术转让费给了多少钱?
【晶能光电CEO王敏】:技术转让费是给了四百万美元,2006年的时候签署的协议,四百万美元。给南昌大学的。
【陈伟鸿】:我正想恭喜一下江夫人,四百万美元做一个家庭计划,原来归到学校那去了。如果我们再晚一点退出,比如等到晶能上市,那个时候个人财富其实会有很大增长,不可以这样吗?
【光奥汇产业平台创始人 首席科学家肖志国】:不要等上市,等到现在退出都够可观。
【晶能光电CEO王敏】:现在退出将近四倍。
【光奥汇产业平台创始人 首席科学家肖志国】:原先只有现在的1/20左右。
【陈伟鸿】:您觉得公平吗?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江风益】:没有了,还是认可这件事情,我们愿意的。
观点PK:科学家该不该谈钱?
【光奥汇产业平台创始人 首席科学家肖志国】:我现在还在进一步说服我的老同学,科学家也不能不谈钱,有家庭,有生活,有父母,你可以说要尽一份另一个孝心,你自己有财富以后,给他们更好的晚年生活。
另外,我觉得体现社会的这种经济价值还是市场规律价值,所以我希望在我们成该成果转化过程中,要跟他个人利益,要跟他发明创造紧密连接在一起,从经济上也给他一个适当的回报。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江风益】:谈钱的问题,我现在只有比以前好就行了。小日子过得不错的,知足常乐。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副会长杨少锋】:这一点我不同意江教授的观点,您的人格情操让我们觉得很敬佩,但是对于资本而言,资本最怕不谈钱的人,因为在一个企业里面责权利是对等的,我们最希望您可以提出来说,我这项技术我要拿多少股权,我每年要多少钱,对应的资本可以提出来,你要达到这个的时候,你必须得要做到什么,双方是契约的关系,没有道义、道德等等别的要素。中国非常喜欢说,根本不谈钱,好朋友不谈钱,上下级不谈钱,这样非常不符合市场规则。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3月27日21:50《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