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不会办登机牌——杨杨自曝退役后的不适应
标签:
体育 |
(本周《对话》节目“从奥运冠军到人生冠军”将于2012年9月16日晚21:55在CCTV2财经频道播出)
两位奥运冠军走进《对话》,看昔日赛场上的王者,如何再次赢得人生路上的冠军?9月16日21:55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播出“从奥运冠军到人生冠军”敬请关注。
【居然不会办登机牌——杨杨自曝退役后的不适应 】
退役对很多运动员来说是一个坎儿,运动员李小双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自己在退役之后,每天早上醒来睁开眼睛第一反应是为什么没有人叫我出去训练?在《对话》节目现场曾经的冬奥会冠军杨杨说自己在退役之后也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http://s16/middle/685036f9tc968550a9faf&690
杨杨(第十九届冬奥会冠军、冠军基金创始人):“实际上我退过两次役,盐湖城奥会之后自己选择出国读书,第一次离开家门。因为8岁在运动队里面,离开的那一年已经27岁,离开运动队非常不适应,自己完全不能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1999年的时候,进了国家五年之后每次出国十次以上,五、六十次出国经验,但是,第一次自己办理登机牌居然不会办,说明我的生活被照顾得很好,一下子到完全自己生活状态下,非常不适应。
这样一种局促不安,可能对于很多运动员来说,他们都曾经经历过。
邹春兰(全国女子举重冠军、现经营一家洗衣店):“退役后,我在食堂打过杂,卖过羊肉串,做过杂工,做过搓澡工。因为搓澡不需要本钱,搓一个挣一个钱。一个月能挣五六百块钱。”
刘光涛(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中心主任):“退役运动员下来以后,转型很多方面需要转,像社会角色方面、心理状态这方面。以前运动员实际上在人生的发展角度、过程来讲,运动员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人生的高峰,在社会上,很少有人在职业生涯达到一次高峰,但是运动员里在他们的运动员生涯已经达到人生高峰。但是退役的时候,要从高峰跌到谷底,这是一个巨大的心里落差。我们运动员现在由于这种训练体制的情况下,训练的时候,文化水平、综合素质这一块是一个短板,另外下来以后对社会不了解,以及伤病等等这些原因,必然对我们运动员走向社会的时候,带来很大的困难。作为体育系统,并且负责职业运动员转型工作人员来讲,工作非常重要和沉重。”
对于退役以后的未来和心理落差问题,杨杨表示自己在决定当运动员的那一天,就在考虑了。自己的未来什么样?退役之后生活什么样?杨杨说,在国家队13年,基本上这种想法、退役之后的愿望一直伴随着自己。周边也会有这样的队友陆续退役,他们退役之后所面临的这种选择的狭窄、困境,自己是看到的。所以对于杨杨来说,个人从很早开始就有这种危机感。
王皓:“我觉得其实真正当运动员的时候,可能快面临退役的时候,这个想法才会越来越多。”
邹春兰:“我基本上没有太想过,那个时候教练告诉说,你好好地练,将来能给你留队,而且我就玩命地练,觉得没有后顾之忧,因为教练的承诺,那个时候,杨杨和王皓肯定有这种感觉,非常非常听教练的话。”
杨杨:“因为我现在国际奥委会工作,国际奥委会在两年前成立了一个新的委员会,中文翻译过来,应该叫随从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提供给各个国家奥委会做好运动员身边工作。我提出过建议,怎么样能够为运动员,为他的训练、职业规划、反兴奋剂等等这些工作安排好。其实很重要的就是他周围的人对这些问题的一个认识的提高,包括要对运动员周围的人的工作考核要联系起来,这才是一个整体的、运动员的发展规划。”
《对话》主持人:陈伟鸿
主嘉宾
杨杨 第十九届冬奥会冠军、冠军基金创始人
王皓 2012伦敦奥运乒乓球男团金牌得主
对话嘉宾
栾林 FESCO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人力资源学院院长
张涛 安踏集团副总裁
刘光涛 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中心人才服务部主任
齐文骏 希尔顿全球亚太区战略伙伴关系总监
孙晓峰 冠军基金项目经理
特殊嘉宾:
邹春兰 全国女子举重冠军、现经营一家洗衣店
赵彦彦 自行车运动员、冠军基金参与者和受益人、《非你莫属》应聘成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