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慕容雪村vs王小山:大眼瞪小眼

(2011-08-15 10:31:07)
标签:

王小山

北京

慕容雪村

文化

访谈

    一个小眼睛,一个大眼睛;一个喝酒,一个不喝酒;
  
  慕容雪村和王小山的相遇总免不了抬杠、揭短和互相挤兑。
  
  他们都是中国互联网时代的最早的一批网民,
  
  慕容雪村不姓慕容,王小山也不叫王小山,皆因成名于网络,
  
  网名就成了行走江湖的大号。在如今这个网络作品越来越多、
  
  网络成名却越来越难的时代,网络不再是他们最重要的
  
  生存空间,但他们还有很多的事可以一起经历,
  
  比如一起发起“讨伐”百度的作家维权,
  
  一起畅谈如今的网络写作环境,
  
  甚至是一同生活在北京、
  
  讨论北京,讨论彼此。
  

http://img.bjnews.com.cn/famous/upload/images/2011/0809/153542/21_1218_45d3e8079e640d1cf4b89f760ccb1224.gif


  互掐网络起家的“肉朋友”
  
  作为最早的一批网民,他们泡在不同的“坛子”,叫着不同的名字,从互不相识到互相挤兑,饭局内外,一来二去,因为其中一人不喝酒而成了“酒肉朋友”都不是的“肉朋友”。
  
  王小山:我上网是1996年,在网上写东西应该是1997年。一开始是乱写,互相骂来骂去。然后换着名字跟人开玩笑,开始好多名字。
  
  慕容雪村:
你叫过大家乐、黑心杀手、格陵兰、白雪皑皑。
  
  王小山:还有打伞和尚。然后突然有一天就跟IT界的人开玩笑,在新浪IT论坛,我写了一篇《1999年互联网十大闹剧》,把当红的事件一一梳理,用的是王小山这个名字。这篇文章一下子被几十家报纸转载,对方一打电话就问是王小山吗?我就变成王小山了。
  
  慕容雪村:我最早是在腾讯泡论坛,我当时是那种很典型的文学青年,有份工作,写点东西。做梦都想发表。老是觉得如果能在报纸上发表一块豆腐块,人生将从此不同。当时投了几篇稿,有退稿的,也有录用的。直到有一天上了榕树下的头版推荐。那是我在《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之前写的一篇,叫《遗忘在光阴之外》,现在我都不好意思承认那是我写的。但当时特别高兴和振奋,那是2001年,也就是那个契机走上了文学道路。
  
  王小山:最早在网上的时候我都是和高端网友打交道,和你在网上都没有接触。
  
  慕容雪村:你比我上网早,你出书也很早,2000年就出书了,《大话明星》什么的。我是2002年才出版第一本书。
  
  王小山:现实中你也是晚辈,得管我叫师叔。你的老师是我师姐嘛。
  
  慕容雪村:对,我的公文写作老师,叫赵文彤。那都是在政法大学念书时的事儿了。
  
  王小山:当时我经常去政法大学玩,她有时备课我都在,这课有时候还会变成写作欣赏。
  
  慕容雪村:
你还骗过我的钱,念大学的时候,你和几个人在我们学校搞一个名为“大开演,大开眼”的活动,经常放一些在录像厅里看不到的电影。当时我看过《布朗格之恋》《纳粹帝国风云史》等,四块钱一张门票,我至少看了30场,每次四块钱,被你骗走了120块钱。
  
  王小山:其实我们每次见面就是吃饭,很少有深入交往,你还不喝酒,我们只能算是肉朋友。
  
  慕容雪村:我们好像在很多年里都没有正儿八经谈过什么事情,甚至我觉得很少在一起讨论问题,见了面就互相取笑,互相攻击。小山一般这么说:我这种作家还可以,慕容雪村叫什么作家。我如果辩解自己写的还不错,他就会这么讲,我的书有价值观,你的书有什么。然后我有个很经典的回答,我说我的书里有王小山。
  
  王小山:我在里面是个恶棍,长期霸占少女。
  
  慕容雪村:我在书里面写了一个王秃子叫王小山,是黑社会老大,本来是个京郊的农民,做事胆大妄为,原来在动物园里当临时工,因为待遇问题和领导吵架,没吵过领导,就进笼宰了一只老虎,回家把肉炖了一大锅,虎皮做了一条褥子。后来动物园告他,检察院起诉,判了一年,出来以后不知道怎么混的就混成黑社会老大,还奸淫幼女。
  
  王小山:当时你还给我打一个电话,问能不能用用名字。我说用吧,随便用。
  
  慕容雪村:因为你这个名字特别适合写一个没什么文化,作风又胆大的这么个人。
  
  王小山:我同意。
  

http://img.bjnews.com.cn/famous/upload/images/2011/0809/153542/21_1218_13b1e91437bbaf07f660514efe5e9f6c.gif


  互助该肯定肯定该维权维权
  
  2011年3月15日,由知名出版人、磨铁图书公司总裁沈浩波发起,韩寒、贾平凹、麦家、李银河、石康、冯唐、蒋方舟、慕容雪村等50多位作家联合署名发布了《3·15中国作家讨百度书》,要求百度文库停止对自身的侵权行为。此事正是源于沈浩波同王小山的一个饭局,而起草“讨伐书”的正是慕容雪村。他们肯定网络写作环境的改善、但也坚持维权是天经地义。
  
  王小山:其实,最早上网的那个时候网络环境还挺单纯的,大家全是出于玩的目的,不是要写一篇什么东西去发表。
  
  慕容雪村:那个时候网络特别反功利,我记得当时在新浪读书沙龙,范美忠在一篇文章结尾留QQ号,很多人讨厌他,觉得你留QQ就是泡妞嘛,太功利了。那时候,网络写作就是写作。
  
  王小山:但是,说到底,现在的网络环境都要比那个时候好一些,比如网民的懂事程度,那个时候你要是在网上肯定一下日本,100条跟帖有90条都是在骂你,根本不看你写得什么。
  
  慕容雪村:被骂得多了心理素质也就慢慢变好了,现在除了对特别出言不逊、涉及父母的我会删除拉黑,其他的都留在那里。你继续写你的东西,无所谓。
  
  王小山:但是现在的网络写作已经变成穿越、神话和言情的天下了。现在有盈利模式,好多人靠这个生活。
  
  慕容雪村:但如果仅仅从网络发表的角度,无论如何要说现在比我们那时候更好。因为人更多了,而且逐渐划分了片区,不同的类型在不同的地方,类型小说初具规模。比如天涯社区它关注现实多一点,红袖那边言情多一点,起点这边穿越、玄幻比较多。我觉得无论如何都比我们那时候好。
  
  王小山:因为有商业力量进来。互联网这个东西如果没有商业进入的话,现在肯定还很乱。像新浪、腾讯把商业搞得非常好,互联网才有今天。现在整个互联网肯定比那个时候要完整、齐备好多。
  
  慕容雪村:有的时候,写字的人真有一个感受,就是只有资本家介入才可以把事情做得长久。比如我们作家维权的事情,后来当当的李国庆,京东的刘强东都有赞助,各出一百万,只有资本家赞助,这样的好事才能做长久,否则凭我们这么一帮人吆喝两声就拉倒了,谁都没有那份耐心。我觉得网络文学这一块也是,陈天桥拿钱介入了,这事基本上就可以长久了。
  
  王小山:因为想法是需要行动支持的,作家维权的事儿当时就是我和沈浩波吃饭的时候谈起的,然后就决定做,于是就约了一个饭局,有召集人、出版人、律师还有作家,当时,你是出现在那个饭局上的唯一的作家代表。
  
  慕容雪村:你总说不喝酒谈不成事儿,但那次我也没喝酒,但这事儿照样谈成了。
  
  王小山:嗯,那次倒还真算个特例,但最后他们集体签名表态时居然把我给忘了。但无论如何这都算是个事儿。
  
  慕容雪村:我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一个人维护自己的权利,无论如何都是正义的,如果这个权益合法的话。我觉得这种话都不需要谈,就是应该做的事情。
  
  互动漩涡的边缘与中心
  
  网络之外的他们都生活在北京,这也是网络之后他们共存的一个更大的环境,只是,他们一人在中心、一人在边缘。
  
  慕容雪村:我到北京以后发现一个问题,在北京假设你问小山老师你还写东西吗,说还写一点,专栏什么的。但如果他问你还搞文学创作吗,你估计就不好意思了。文学创作这个词比较大。我发现北京这个圈子有点反崇高的传统,你如果说的很大我就不接了。
  
  王小山:说了怕被人骂,写点东西而已。北京还有一个有争议的地方,我有个朋友弹琴弹得特别棒,大家认识以后,他觉得我们这些北京人还算好玩,想从上海搬到北京来住。但在北京住了半个月就回去了,他说北京太差了,人们互相打扰,他用了这个词儿,没有一个人能安静下来。
  
  慕容雪村:
这句话我觉得挺对的。而且不仅是互相打扰,甚至到了互相冒犯的状态。当然我也反对拘谨的像英国人的那种绅士做派,互相之间彬彬有礼。但我觉得北京在另外一个角度也做过头了。
  
  王小山:不得清静。不是说我多想清静,我也打扰、冒犯别人,一样的,大家互相的。在这种环境下很难静下来,局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也多。
  
  慕容雪村:我计划7月中旬以后开始写东西,我就打算发公告,这段时间任何局都不要约我。
  
  王小山:反正也没什么人约你。
  
  慕容雪村:像你这种交际花的,每天约局的电话不会少于两三个,每天都有吧。
  
  王小山:每天都有。如果每天都赶局,完全可以一分钱不带吃几个月。对方如果一分钱不带我也可以让你吃几个月。我有个朋友去美国呆了一段,他说他刚去时约同事晚上出去吃饭,同事都特别吃惊,怎么晚上会出去吃饭。但我更适合北京这种。
  
  慕容雪村:
但是你可能也会觉得像北京这种氛围有点失去节制了。我好一点,我几乎是在漩涡的边缘,你几乎是在漩涡的中心。
  
  王小山:
主要是我自己比较好酒。
  
  慕容雪村:你说你吧,论作品好像没什么特别重要的作品。论身份也不是特别高的身份,也没钱,但就这么一个人,会在我们这个圈子里边有非常高的影响力,我都不知道他怎么混的。我们这个年代一批作家都叫他山哥。
  
  王小山:我觉得我影响力并不大,我只是作品比较好。
  
  慕容雪村:有人说过,在北京这个圈子里呆这么久,发现没有一个人比山哥的人格更加闪亮。他基本上是靠人品混,就是人好,比较仗义,而且在很多事情上有胆,敢出来说话。如果放在旧社会里,不好听的说法叫土豪,好听的说法叫侠客。
  
  王小山:你们对我从来都没有什么好评价,偶尔说两句听上去还行的话,其实都不是什么好话。
  
  慕容雪村:我之前说过,每当我失去生活的信念,我就会找王小山吃顿饭。为什么呢?因为一看像你这样的人都还好意思活着,我就有信心了。
  
  王小山:
我也一样,每次当我看见像你眼睛小成这样的人还理所当然地活着,作为大眼家族的一员,我也就特别有信心了。
  
  撰文|本刊记者 熊寥 场地提供|时尚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