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爱的成色

(2012-09-02 06:20:39)
标签:

美德

弱者之善

杂谈

分类: 年轮速记

 

http://s4/middle/684d94bcgc89976a56423&690

                                          大爱的成色

 

    据《华龙网》829日报道:山东烟台市刘盛兰是90岁的孤寡老人,在17年中靠拾荒的积攒收入捐了7万多元善款,有 100多个贫困学子得到他的帮助。刘盛兰说:“没儿没女,到死了,也不会有人记得我。”为了化解内心困境,把自己靠拾荒积攒的钱,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贫苦学生;让他们记得,曾经有一个老人,在困难的时候帮助过他们,让这个世界记得他曾经来过。今年,腿脚不便的刘盛兰不得不停下拾荒的脚步,但是,他的爱仍在延续,他的故事一直在流传。

 

    说实话,一个孤寡老人靠拾荒谋生,更靠拾荒而做慈善,读了这则消息感到很纠结:刘盛兰老人没有经济来源,捐给别人的钱来自拾荒收入;连菜都舍不得买,过着赤贫的生活。老人慷慨捐出的 7万元钱,对某些人来说可能只是一笔小钱,对老人来说几乎就是全部家当,其意义非同寻常。刘盛兰老人帮助别人的举止值得尊敬,但不应当提倡,当下如果鼓励老人继续拾荒助学,简直就是一种罪恶;更何况刘盛兰老人没有生活来源,到了耄耋之年出去拾荒,实在是令人唏嘘的事。

 

    然而,一旦了解刘盛兰老人的事迹,恐怕没有谁会不认同老人在“做慈善”—— 7万元钱足以让一位90岁的老人晚年生活过的不再拮据,可是,这位善良淳朴的老人省吃俭用帮助贫困学子。其实,刘盛兰老人在解释自己行善的动机时非常坦率:他想“让他们记得”——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做好事图回报”的心态:只不过他图的不是“利”而是“名”。千万不要认为老人有这份“私心”就让他的“做慈善”逊色;事实上,慈善原本就是一件世俗的事,慷慨解囊后飘然而去,当然是大境界,然而,倾情慈善是为“让他们记得”一个老人。从这层意义上讲,刘盛兰老人的那个极为简单动机,不管世事怎样沉浮,这就是闪耀人性光辉的美德和爱心。

 

    由此看来,刘盛兰老人只为让大家记住他,这是一个淳朴的理由:他要的,只是那些接受过老人帮助过的人在收到善款后的一个电话或者回信,告知钱收到了;他要的,只是在他弥天之后,那些接受过老人帮助过的人能够记住他的名字,弥补这些年来无依无靠孤寡一生的遗憾;他要的,只是在这个世界留下自己活过的痕迹。说白了也是满足自己的愿望,同时也让人们看到刘盛兰老人善良真诚的所作所为。为老人图的,是让人们见证他活过的证据——没有说精神上的所谓的升华,没有说诸如回报社会之类的假大空的腔调,刘盛兰老人的慈善之举实在令人敬佩。

 

    刘盛兰老人很诚实也很坦然。正是17年如一日的裸捐,是大爱使然。老人希望他人记得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被后世记得,首先就是真挚的慈善情怀。当社会都在哀叹道德的没落的时候,看到一个善良的年迈的拾荒老人用大爱来挽救心中的困局。榜样的树立自然源于现实的缺失,但是在这个榜样的背后,也须关注到这个拾荒老人的悲情。几十年近乎自我折磨式的积攒与奉献只为寻找一份存在感,只为受惠者一个简单的回应。刘盛兰用晚年生活照亮了受捐助者的未来,当他年逾90,不能再通过生理行动方式来发挥余热时,用最简单质朴和善良方式践行和传承自己的承诺!也就是为了一个简单的承诺,亦或是悲情的让这个世界知道自己的存在,他用尽了生命的力量,向整个社会传达了一种善念的呼声。

 

    毋庸置疑,弱者之善更感人。近年来,一批社会底层的民众以炽热的情怀投身慈善:天津市白芳礼老人在生命的最后19年,省吃俭用,顶风冒雨奔波在街头,用蹬三轮车积攒的近35万元钱,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而他个人账户上结余竟然是一个零。南京晓庄学院读大三的王景光家里不算富裕,他每天夜里都出去打工,两年来靠打工赚了两万元,他把所有的钱都捐给西部的贫困孩子。比起很多富人,他们完全有理由去寻求别人的帮助。但他们没有以此作为索取的资本,而是不断向善,养活自己,救济别人,这种个人修为已达至高至纯的境界。

 

    也许,刘盛兰老人的大爱为社会的善念注入一剂强心针,他17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默默付出而不曾索取。大爱不因自私而打折,诚实善良的背后是一颗淳朴之心,因这个简单的理由而记住这位老人,因这个善良的举动而感动。行善没有身份之别,没有地位之限,在当今社会,很少有比蹬三轮、拾荒更难实现的善举,也很少有比一天只吃一顿饭更艰难的爱心;归根结底,最大的差距在于有没有一颗真正向善的心。“一天只吃一顿饭”的善举不宜提倡与复制,但那种感人精神也不应成为遥远的绝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越抹越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