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顿的“零”租金合住
据《华龙网》7月16
日报道:近日,重庆市渝中区观音岩和信大厦边的一个张贴栏里有这样一则信息。不大的纸面上,字迹工整而遒劲:“勤俭懂事、黑发黄皮肤的单身女性,空巢老人蜗居合住,零租金。非诚勿扰,互相关照,随访。观音岩天桥头,二楼。详情电话
136****9232。”这则信息引来附近居民热议;记者手机联系后获知,张贴者是74岁老人,而信息是一个月前贴上去的。老人患有糖尿病,他是担心夜间发病无人照料而零元出租房。
看了这则报道,第一反应会认为是骗子的“钓鱼”信息,既然不图租金,为什么“还要找个人来陪”。事实上,发布信息的老人是个念过私塾的老夫子。不知是有意或是无心,这位74岁老人“零”招租合住的方式让“想歪”了的人汗颜面壁了。在这则新闻里,没有阴谋,没有尴尬,只有无处安放的晚年“求关注”的呐喊呼吁。看来,老人找个陌生人合租房,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从本质来看,这是空巢老人自力救济的一型,笼统地可以归纳进“以房养老”的类型。但不得不承认,这种自救,力道很弱,层次很低,风险较大,因其能否达成“交易”,受着诸多情感的、学养的、礼教的、际遇的……等不可控因素的搅扰,没有可复制性。
毫无疑义,“零”租金合住广告,折射出空巢老人内心有多寂寞与焦虑。这种“零”招租合住的方式虽然能解决一时之需,但是,绝对不会因为象这样纯净的寻租人,而使事情变得简单化。实际上,这样的做法还是有很多风险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对另一个人做到完全信任,只有安全的问题解决了,才有可能进入第二步,实际上,这种合租房还是有一定权利和义务关系存在的,从老人的角度讲,那就是找人聊天、夜间在他突发病情时能及时帮助采取措施,那么陪聊天又有什么标准呢?老人的想法很简单,象一家人一样,互相照顾,互相关心,义务履行好不好,很多的时候全凭心理感觉,很难用条文来界定,如果老人单方面认为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这个关系还能进行下去吗?
当下,74岁的老人称自己患有糖尿病,担心夜间突发状况,没人照料,才出此下策“零”租金求租合住,另外可以陪自己聊天,不再那么孤单。由此联想到,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已是如今社会两大无法规避的话题,“空巢老人+
留守儿童”的无奈组合,终将永远是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最为灰色的注脚。由于越来越多的中年人选择独自生活工作方式,年迈的父母“留守空巢”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由此衍生出的空巢老人健康问题问题就显得愈加严峻。在《百度》上搜索关键词:空巢老人、死亡,就能搜到三百多万条结果,每一条似乎都是老人无声的控诉。
据媒体披露:今年7月,芜湖20天内
2名空巢老人在家中死亡多日才被发现;今年4月22日,北京一名七旬独居老人被子女发现死于家中,急救人员赶到时,老人的尸体已出现腐败现象。随着年事渐高,空巢老人生活依赖他人的程度愈高,这是困扰老人最后生命之旅的无情重压。没人说话聊天、没有倾诉对象、没有兴趣爱好,常年的“三无”生活,使空巢老人陷入孤独、失落、抑郁、无助的情绪中,出现所谓“空心焦虑症”,进而加剧了身心衰老,直至由心理疾患演变为生理病痛,最终被击垮。具《中国文明网》一项调查表明:大约64.7%
的被调查者认为,空巢老人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心灵孤独。
如今,我国进入了老龄化加速阶段。于是,一个令人心酸的群体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当下。而医学研究也表明,空巢老人最易发生老年抑郁和孤独,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上也越来越脆弱,由抑郁症导致的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发病率也会随之上升。有相当比例空巢老人的年老多病,自己无法应对突然发病这类突发事件。空巢家庭的增多以及家庭关系的复杂化等都加重了老年人的孤独感和精神负担,心理健康日益成为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部分。老年人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务实的政策为老年人提供各方面保障。
归根结底,要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还是应当走社会化的道路;对于空巢老人来说,靠邻里帮助不是根本办法,也是不现实的。“零”租金合住的风险无法化解,就不能盲目推广,自然就不能为之鼓噪叫好。面对那些空巢老人的凄凉晚景,困顿的“零”租金合住潜在的风险也令人揪心,这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真的不宜提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