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五星级公厕
有消息称,成都市将出资500多万元,对杜甫草堂博物馆内的4座厕所进行改造,全部按照“五星级”标准打造,有空调,木椅,茶几,报架,饮水机、母婴休息室、饮水设备、热水供应等,甚至还有无线网络覆盖。而按照成都市旅游局的规划,今年成都将改建或新建的五星级旅游厕所一共有20座。(6月15日《中国青年报》)
眼下,厕所似乎成了某些人关注的重点,刚入夏,就有厕所几只苍蝇的争论;现在又在大力打打造,建豪华公厕的冲动不时泛滥,“你方唱罢我登场”很是热闹。近几年各地关于星级公厕亮相的报道屡见报端,俨然已经掀起了一股“星级公厕热”。诚然,舒适的公厕是城市和景区环境的一部分,影响着城市和景区的形象,把厕所修得舒适一点,是为城市建设做贡献,是无可厚非的。厕所最终是为了给人提供方便,这样豪华的公厕,为的是谁方便呢?
如果将将公厕打造成免费“五星级”,那么自然会得赞许声。的确,现在的公厕缺乏太多的人性化,并且不太卫生。如厕到公厕享受“星级待遇”,也是不错的。然而,对于公厕真的到了要评“星级”的地步?是不是太超前了?厕所只要干净整洁,能够满足公众的方便就可以了,完全不需要木椅,茶几和无线网络,有几个人会在那里喝茶、上网?诚然,公厕的星级享受应该还不到时候。如果公厕以“豪华”和“星级”的姿态走在时代的前列,而在公厕身后却是一个个落寞的“月光退休族”身影,其中的滋味谁能咂出?
毫无疑义,通过公厕以“豪华”和“星级”,很自然地联想到了一些城市的面子工程,不仅成都修建了星级厕所,其他地方也不乏其例:长春市早在二月就有个投资六十万的星级厕所投入使用;河南省平顶山五月份也有四星级公厕免费开放;广州更有一批五星级厕所……反观当今,公共设施奢侈浪费现象屡见不鲜,很难想象,用500多万打造4个五星级厕所的意义何在?由此可见,一个豪华的五星级厕所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正常运转也需要一笔巨额的开支,显然,建豪华的五星级厕所与当前中国的国情极不相符,也与所在地的百姓生活水平也不相称,这种脱离国情,脱离当前百姓生活水平之举,不是赤裸裸的政绩炫耀又是什么呢?
当然了,公共设施不拒奢华本不是什么问题,而在于公共设施是否构成了完备的体系,满足公众普适的基本需要前提下,对档次的需求的合理安排。城市公厕一直是受人关注的问题,数量偏少、布局不合理、男女厕位比例失调、管理失位,一直为人所诟病。如此,“五星级公厕”的出现,在城市的公厕中不乏鹤立鸡群的感觉。面对弊端丛生的同类场所,“五星级公厕”管理得再好、入厕再舒适,也徒具观感意义,一俊遮不了百丑。
公共设施确立的原则,城市管理决策者都是知道的;对“五星级公厕”的建设后果,估计决策者心里也是清楚的;追究起来,不少城市之所以还前赴后继地建设“星级公厕”,一是政绩考核机制在作怪,“星级公厕”作为面子工程,被当作了政绩;二是决策不民主,实质上成了领导一言堂;三是缺乏相应的问责机制,豪华“星级公厕”真不知是按什么程序“科学”决策出来的?毕竟在许多民生问题都没有解决的现实,打造“五星级”厕所绝对不会是民意的体现,更可能的是还是沿袭了拍脑袋决策的思维方式,是对法制决策程序蹂躏。其实,厕所作为公共设施,不能超越现实的制约,用公共财产来打造这些“豪华化”的公共设施,这样的铺张浪费显然是不合理的;对待公共厕所建造设计,体现的是政府管理部门的为民理念和态度。在对待规划“星级公厕”问题上,理应秉承实事求是、勤俭节约的作风,多做些雪中送炭之举,少做些锦上添花之事。
修建“星级公厕”是否属于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姑且不议,而修建“星级公厕”会使景区“蓬荜生辉”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景区“美了”,当然也就意味着旅游成本的增加。景区修建“星级公厕”,估计也是景区为下一轮的门票涨价进行的资本积累,公众为此纷纷提出质疑,星级公厕为谁而建?只怕景区内“五星级公厕”的耸立会成为景区涨价的借口和装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