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务接待”成了“无底洞”

(2011-01-21 06:52:15)
标签:

公务

超标准

无底洞

杂谈

分类: 读网手记

                               “公务接待”成了“无底洞”

 

    据《中国新闻网》1月19日报道:时下,“公务接待”已成为基层干部的“重要工作”之一。一些单位的负责人直言:“如果不陪吃陪喝,工作不会这么辛苦。”可以说,基层干部对泛滥的“公务接待”已经不胜其烦。其实,国家对“公务接待”的限制十分严格,但林林总总的规范和约束往往敌不过“潜规则”。
  
   通过网络检索,“一个月仅吃喝就花约206 万元”、“一次政府接待午餐花费三万多元”、“两天两夜的行程消费不下十万元”……离谱的“公务接待”比比皆是。岁末年初,从江苏的海门到广东的汕尾和东莞,皆因天价的接待费用而深陷“接待门”。“公务接待”奢华,说明政府机关和部门总是“不差钱”,也折射出接待费是笔糊涂帐。而在这背后,往往是大手大脚花钱,铺张浪费的生动再现,势必沦为权力大肆挥霍的源泉,反衬“公务接待”就是个“无底洞”。

 

    财力越来越强了,与之匹配的却是政府官员骄奢恣睢的做派作风,也越来越离谱。这表现在豪华办公楼、豪华办公设备、豪华座骑等诸多方面,而其中,官员出行的吃喝玩乐招待最富有代表和象征性。一些官员已经越来越不像“人民的勤务员”,而更像是满清末年那些大吃满汉全席庸俗浅薄的老爷、贵族。与此同时,接待程序繁规缛节,基层经济负重,甚至负债。民众对“公务接待”超标准意见极大,各级领导一直也没管住。为什么管不好?一边是税费较多,一边是不尊重纳税人;一边要求厉行节约,一边却铺张浪费,这就是当下真实写照。可以说越来越离谱的“公务接待”,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现实中,“公务接待”都是“各自为政”,基本上是想怎么接待就怎么接待,还越高规格越上档次,吃得尽心,顺便搭上名优产品,说不定还要趁机捞点油水,引发“公务接待”腐败。监督部门对此也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主动过问和查处,除非因其他方面的腐败问题牵出才可能问责。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众根本就不知道政府部门怎么接待,也没多少地方主动公开。“公务接待”花销似乎也成了“机密”,每年公务到底消费了多少,公众也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大概只能从相关专家、学者口中略知一二,想监督都无从下手,又如何去监督?

 

   其实在通常情况下,公务超标准接待“超”的对象,往往都是顶头上司,那些管人、管钱、管物、管资源实权在握的上级单位和领导。能不好好接待吗?就利益关系而论,亲近疏远,孰重孰轻,手高手低,还不全凭感情维系。感情到位,多得实惠,送上门的菩萨岂能不拜?另外,还有数不清的评比和达标需要一一过关;有数不清的参观考察者需要热情陪同,怠慢了谁都有可能使当地利益遭受损失。其次,除了出于公心的考虑,也有私人利益的盘算。就大慷公家之慨,主动提升接待规格,造成铺张浪费。还有就是,某些经常跑基层的“钦差大臣”养成了吃拿卡要的习惯,轻则言语暗示,重则公开讨要,公务接待,渐渐造就越来越大的财政黑洞和人力成本。

 

    如今,在许多检查考核中,接待标准高低决定工作成绩大小,以受查单位的招待档次、礼品厚薄、土特产多少来定夺考核成绩,早已成为不成文的规定、约定俗成的潜规则。接待方既使有一百个不情愿,既不敢也不能溢于言表,而是要打肿脸装胖子,笑脸相迎,好话说尽,全程陪同。要知道哪块云彩都可能有雨啊,于是,吃山珍海味,供名烟名酒,住高级宾馆,甚至洗桑拿,泡舞厅,筑“长城”……自然是少不了程序,甚至还要接受其一些无理要求,超标准接待也就不在话下了。

 

    说一千道一万,“公务接待”费用越来越离谱,与打造“节约型政府”的理念肯定是背道而驰,也是对“阳光财政”的呼唤。“公务接待”奢华是一道“阳光财政”考题,公务消费的每一分钱,都来源于财政,同样是纳税人的血汗,从尊重纳税人,推行“阳光财政”,都应该对“公务接待”进行公开监督。“公务接待”如何“突围”,确实成为当下一个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