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心”讨薪

(2011-01-05 07:11:14)
标签:

郑州市

农民工讨薪

杂谈

分类: 读报札记

                                    用“心”讨薪

                                ——读报札记(之三十六)

 

    位于郑州市二七区的橄榄城佛岗安置房于今年三月就已交房,半年多过去了,在此干活的农民工却迟迟没有领完工钱,12月19日上午,20多名农民工出现在佛岗新居小区门口,站在人行道上摆出一个“心”字造型,希望此举能为自己讨回应有的血汗钱。(12月30日《河南商报》)

 

    每至岁末,农民工兄弟讨薪的呼声总是一浪高过一浪。他们能不能“站着把钱拿回来”呢?日前,20多名农民工在郑州市,以“不堵门、不堵路、不跳楼,只想以这种文明的方式,唤起拖欠工钱那些人的良知。”这是其中一位讨薪农民工张奇杰说的话。由于众多“潜规则”,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为了讨薪,常常以牺牲生命或安全为代价,甚至不惜选择违法手段以引起社会关注。因此,农民工讨薪成了一种社会的“常态”。

 

    毋庸置疑,“讨薪艺术化”的形式:摆“心”型、表“心”声,讨工钱,怨“工程”,善良、懦弱的农民工兄弟将国外维权者常用的“秀一把”的方式来宣泄利益诉求。并非有闲心思来自嘲,而是缘于无奈而心痛。可如今这种做法,初衷是引来媒体竞相报道和公众舆论“围观”,好借力讨薪;“亮点”则是彰显出近年来农民工讨薪越来越“精明”——由原来的不惜以身自戕,以命相搏,演变为较为斯文、不那么暴力、惨烈的方式。 

 

    对农民工来说,作为弱势群体,他们的利益诉求渠道遭到了严重的阻塞。在讨薪难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核心问题:农民工在社会上究竟拥有多大程度的话语权?公众不应用旁观者的姿态对待,应站在权益维护和尊严保障的高度来看待讨薪难。而最重要的追问是:社会究竟给了农民多少表达意见的空间和渠道?

   

    在农民工讨薪难的过程中,不能不注意到一种事实:讨薪成本过高,法律援助缺失,这已经成为农民工“要站着把钱拿回来”的拦路虎。一般情况下,讨薪1000元需要付出综合成本至少3000元,这还是保守的计算。许多农民工不愿意通过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及诉讼等合法方式解决劳动争议,而选择绑架、堵路、跳楼、爬塔吊等暴力极端手段维权,原因之一便是前者的维权成本过高。而有的人在付出巨大成本后权利仍然得不到维护,或是处理结果不能弥补他们付出的成本,真是无可奈何。

 

    如今,中国现有2 亿多农民工,虽背井离乡,备极艰辛,却面临着愁欠薪、怕工伤、无社保、工作不稳定等诸多问题。欠薪之所以成为挥之不去的痼疾,讨薪之所以屡屡悲情上演,与企业主法律意识淡薄、只顾赚钱、漠视社会责任感有关。而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工会组织监管不到位、服务不给力,也难辞其咎。欠薪和讨薪的恶性循环,深层次来说,其实是体制之弊、社会之痛。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言辞激烈地说:“打工挣钱,天经地义!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拖欠农民工工资,你拖欠工资就没有良心,良心何在?!我希望今年不要再出现这个问题。”部长冲冠一怒,从中读出了部长对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关注,和其解决欠薪问题的急迫心情。但是,“发飙”只是情绪的宣泄,那些听完了部长“发飙”的厅局长们,或许也会在自己的下属面前就欠薪问题“发飙”,可是,这样的“飙”最终会有多少“发”在欠薪者的身上,就不得而知了。

 

    欠薪问题,虽然突出地表现在农民工身上,但反映的是劳动者的总体权利状况。农民工的维权,绝不是农民工自己的事,其实权利是个整体,一个群体的权利受损,就意味着所有人的权利都面临着威胁,这是一个关于权利的常识。因此,改善农民工的权利状况,不能靠农民工一个群体奋斗,不能靠劳动力供给紧张的倒逼,必须靠包括精英群体在内的所有人一起呐喊。尹蔚民部长的激烈言辞,无疑带了个好头。

  

    讨薪的路上,农民工已经走了很久,一路上的艰辛一路上的血泪,不仅仅是要促使劳资纠纷的解决、法律制度的完善,还要唤起社会对其作为人的基本尊重。农民工作为中国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又未尝不能成为文明生活、文明制度的中坚力量呢?用“心”讨薪,体现的是农民工群体的成长,他们以最朴实的动因在公共空间里展现自身的生存状态,追问社会,这样的行为不仅是健康理性的,而且还是文明艺术的。

 

    运动式、阶段式、发飙式的讨薪,只会让问题越来越复杂,甚至会变相鼓励平时的欠薪行为,这对维护农民工权益是非常不利的——“年年讨薪年年欠,年年重视年年有”的现象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领导重视当然是好事,但从制度上、法律上保障打工挣钱的“天经地义”,才是解决问题的终极途径。所以,从这一点上看,“恶意欠薪”入罪,确实值得期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