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胶东土话
(2011-07-27 20:39:29)分类: 民俗乡土 |
常有人从《红楼梦》里的人物对白和习惯用语,来证明作者是哪个地区的人。其实熟知方言的发展演变的话,可知北方官话语系覆盖的区域实在太广,一些言语虽然腔调不同,但用词大多一致,仅看书面用语,很难判断小说反映的地方特色。虽然《红楼梦》的作者一般均认定是曹寅家族的人物,而祖籍辽宁某地的曹氏家族再向上追溯大约是登州府宁海州人,曹寅至亲好友李煦又是莱州府昌邑姜氏家族的后裔,《红楼梦》文本中的诸多用词有一定的胶东方言特征,但并不代表这些用词是胶东所独有的,更不能证明作者的籍贯。不过《红楼梦》里实在是夹杂着大量的胶东官话土语,看见这些用词,常不由勾起自己童年的方言记忆,遂杂拉摘记如下:
“书房” 上小学的时候,去学校从来都是讲“上书房”,当时也不解是何词,但红楼的这一段,却让我了解了“书房”原来也可指学堂,“放学”回家之语也是常用的,中午或傍晚在村中街上碰到的大妈们常问的就是“**,放学了”:
“却说宝玉这日起来梳洗了,带着焙茗正往书房中来,只见墨雨笑嘻嘻的跑来迎头说道:"二爷今日便宜了,太爷不在书房里,都放了学了。"宝玉道:"当真的么?"墨雨道: "二爷不信,那不是三爷和兰哥儿来了。"宝玉看时,只见贾环贾兰跟着小厮们,两个笑嘻的嘴里咭咭呱呱不知说些什么,迎头来了。见了宝玉,都垂手站住。宝玉问道:"你们两个怎么就回来了?"贾环道:"今日太爷有事,说是放一天学,明儿再去呢。"宝玉听了, 方回身到贾母贾政处去禀明了,然后回到怡红院中。”(八十七回)
上文中的“书房”不是指贾政的“书房”,应即是贾家的私塾学堂,否则不会到贾政处禀明了。书中虽多常用“学房”指学堂,但第九回中也用到了“书房”代指家塾:
原来这学中虽都是本族人丁与些亲戚的子弟,俗语说的好:"一龙生九种,种种各别。 "未免人多了,就有龙蛇混杂,下流人物在内。自宝,秦二人来了,都生的花朵儿一般的模样, 又见秦钟腼腆温柔,未语面先红,怯怯羞羞,有女儿之风,宝玉又是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 赔身下气,情性体贴,话语绵缠,因此二人更加亲厚,也怨不得那起同窗人起了疑,背地里你言我语,诟谇谣诼,布满书房内外。
“铰” 好象记忆中提到剪东西的时候,从来都是用铰字,只是后来普通话多了,这“铰”字也说得少了。
“平儿私与袭人道:"奶奶说,这花开得奇怪,叫你铰块红绸子挂挂,便应在喜事上去了。以后也不必只管当作奇事混说。"”(九十四回)
便拣了一朵牡丹花样的笑道:“我们那里最巧的姐儿们,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四十一回)
“打饥荒” 这个词听着很熟,但小时一般好象是说“借了一腚沟饥荒”,或者“打nie个饥荒”,是指借债的意思。隐隐觉得还有一个意思,不纯指借债,但有些忘了,熟悉地可道来听听。
“凤姐笑道:"我不管这事。倘或说准了,这会子说得好听,到有了钱的时节,你就丢在脖子后头, 谁去和你打饥荒去。倘或老太太知道了,倒把我这几年的脸面都丢了。"”(七十二回)
“三灾八难” 这个词,老人家常说,大概是过去的日子太不顺遂了吧。
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他过生日, 这会子又给人妆裹去,岂不忌讳。(三十三回)
“剌歪” 以前,自已放学不写作业而在外面闲逛,或者没有告诉家里自己到哪里去了时,常会遭到这样一句“又上哪LaWai去了”,原来这两字很真有,就是“剌歪”,也有单用一个“剌”字的,“上哪剌去了”。红楼梦中虽然这个词是颠倒过来,但想必意思一样,87版《红楼梦》中的演员显然没明白这个词的意思,说成“秃歪剌”了。
周瑞家的因问智能儿: "你是什么时候来的?你师父那秃歪剌往那里去了?"智能儿道:"我们一早就来了。我师父见了太太,就往于老爷府内去了,叫我在这里等他呢。"(第七回)
“症候” 胶东方言里,就是指毛病的意思,可以指真正的病,也可指习性上的小毛病。“就你症候多”、“身上一天到晚是症候”。
王夫人向贾母说:"这个症候,遇着这样大节不添病,就有好大的指望了。"贾母说:"可是呢,好个孩子,要是有些原故,可不叫人疼死。"(第十一回)
“大天白日” 小时候,有些胆小,老房的对门常有黄鼠儿郎活动,大人常说“大天白日,就跑出来了”、或者“大天白日的,有什么害怕”,那是让我去对门家的院子里取我家寄存柴火时常说的。
凤姐又悄悄的道:"大天白日,人来人往,你就在这里也不方便.你且去,等着晚上起了更你来,悄悄的在西边穿堂儿等我."
忽喇巴 大概是现在还很常用的一句胶东话吧,常说但不知怎么写,这“忽然”或“突然”的意思,用处十分广泛。
凤姐听了笑道:"我说呢, 姨妈知道你二爷来了,忽喇巴的反打发个房里人来了? (第十六回)
“调歪”与“诈狂” 大概是小时候常听到评价语之一了,当自己强嘴时,总会听到“你就不用调歪”之类的话。当然它也还有凡事不按正理,喜欢瞎折腾时,也会用起这个词,“某某够调歪了”。有时在说起某个小朋友胆大妄为时,也会用上“诈狂”一语。
王夫人笑道:“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只怕他命里没造化,所以得了这个病。俗语又说‘女大十八变’。况且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七十八回)
平儿忙道:"你快去罢,不相干的。我们老太太最是惜老怜贫的,比不得那个狂三诈四的那些人。想是你怯上,我和周大娘送你去。"(三十九回)
葳蕤(weisei),常是指待着的时候,形容举止不大方,有些卑怯的样子,如“葳蕤葳蕤,一点也不抻头露面”;也有时指在家待着,行动迟缓不麻利,如“在家葳蕤半过晌,才上山”之类。
贾政道:"好端端的,你垂头丧气も些什么?方才雨村来了要见你,叫你那半天你才出来,既出来了,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三十三回0
“家去” 大概是红楼梦中最常用的词了,也是胶东话中回家时常说的,“你家去吧”、“家去拿个东西”。至于“察听”好象现在多不讲了,只说“打听”,但“察听察听”,有点“查一查”的意味,比“打听”更形象。
林之孝家的见如此,只得便回身出园去.可巧遇见赵姨娘,姨娘因笑道:“嗳哟哟,我的嫂子!这会子还不家去歇歇,还跑些什么?"林之孝家的便笑说何曾不家去的,如此这般进来了.又是个齐头故事.赵姨娘原是好察听这些事的,且素日又与管事的女人们扳厚,互相连络,好作首尾.方才之事,已竟闻得八九。(第七十一回)
轻省 这个词以前以为是“轻松”的方言发音,家里人经常说的,是指轻松省力、轻快的意思。安排个“轻省活”,衣服“穿起来轻省”。
至次日清晨起来, 袭人已是夜间发了汗,觉得轻省了些,只吃些米汤静养。(第二十回)
好生 “就不能好生(xing)了,”“好生拿了,别掉了”。都是胶东方言中仔细的意思,用处也很多。原不知这xing是哪个字。 “好生”一词在红楼梦中用得很多。
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遂令两三个嬷嬷用方才的车好生送了姑娘过去,于是黛玉告辞。邢夫人送至仪门前,又嘱咐了众人几句,眼看着车去了方回来。(第三回)
“尽” 幼时平常吃饭或者穿衣时,或者有什么好事时,经常大人会说“先jieng了谁谁”,是一个礼让用语。
平儿忙道:"你快去罢,于是令人向围屏后邢夫人等席上将迎春,探春,惜春三个请出来。贾琏宝玉等一齐出坐,先尽他姊妹坐了,然后在下方依次坐定。贾母便命折一枝桂花来, 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七十五)
“大样” 想必是胶东人都很熟悉的一个词,“某某够大样了” 常指为人傲慢,不理会人。只是没想到是这样两个简单的字。
周瑞家的等人皆各有事务, 作这些事便是不得已了,况且又深恨他们素日大样,如今那里有工夫听他的话,因冷笑道:"我劝你走罢,别拉拉扯扯的了。(七十七回)
其实《红楼梦》中还有好多用词,是古语,老辈人才讲的那种,就不一一说到了。有时间大家自己可以找找看,比如当“以为”讲的“打谅”、“白日”(白天)、“才刚”(好象牟平常讲)等。
“才刚” 在《红楼梦》中用的极频,几乎第一回都有。而下文中的“使唤”则是胶东土话中“使hun“的正字了,“使唤个人”、“好做什么使唤”等等。
只听得院内是贾蓉的声音说话.须臾进来,给他老娘姨娘请了安,又向贾琏笑道:“才刚老爷还问叔叔呢,说是有什么事情要使唤.原要使人到庙里去叫,我回老爷说叔叔就来.老爷还吩咐我,路上遇着叔叔叫快去呢。”(第六十四回)
贾蓉笑道:“才刚赶到的,先打发我瞧你老人家来了。好歹求你老人家事完了再去(第六十三回)
钻沙 想必“钻san”这个词大家不会陌生,上哪去而没有告诉大人,行踪不定,大人们肯定会讲“又上哪钻san去了”。这个词原是形容泥鳅之类的鱼钻进泥沙不易寻找的。
晴雯又骂小丫头子们:“那里钻沙去了!瞅我病了,都大胆子走了.明儿我好了,一个一个的才揭你们的皮呢! "唬的小丫头子篆儿忙进来问:“姑娘作什么。”(第五十二回)
“耐烦” 一词在《红楼梦》中用的也极多,胶东土话形容一个人有耐心、尽心尽力不闹脾气也常夸其“够耐烦了”。
原来黛玉闻得贾政回家,必问宝玉的功课,宝玉一向分心,到临期自然要吃亏的。因自己只装不耐烦,把诗社更不提起。探春、宝钗二人,每日也临一篇楷书字与宝玉。(第七十回)
司棋接了,不觉更哭起来了,又和绣桔哭了一回.周瑞家的不耐烦,只管催促,二人只得散了。(七十七回)
《红楼梦》中黛玉的“小性”似乎是个众人皆知的事情,出现的频率也很多,胶东人形容一个人不开通,爱耍脾气、使小性,也经常用到这个词。下文中的“大正月里”的“大”胶东好象也常用吧,“大过年的”。
湘云道:"大正月里, 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说着,一径至贾母里间,忿忿的躺着去了.(第二十二回)
“这么些” “那么些” 胶东话中是指“这么多”、“那么多”的意思,有些嗔怪的感觉,“啊呀,他二嫂子,不用这么些,留自己家吃吧。”
刘姥姥一看, 又惊又喜:惊的是一连十个,挨次大小分下来,那大的足似个小盆子,第十个极小的还有手里的杯子两个大, 喜的是雕镂奇绝,一色山水树木人物,并有草字图记.因忙说道:“拿了那小的来就是了,怎么这么些个?" (第四十一回,在有的版本中,“这么些个”改成了“这么多”)
宝玉道:床底下堆着那么些,还不够你输的。(二十回)
“歪” 这个词在《红楼梦》中用的也是非常多,可谓到处皆是,各位女眷们动不动就是“歪”在哪里,进行歇息。而胶东话中的“歪kuai”当和这个词一个意思,是在某个地方,斜倚靠着进行休息,一般大人骂小孩懒不动弹干活常说“一天到黑,就知道歪kuai“。可惜不知这个Kuai怎么写。
王夫人打发文官等出去,将攒盒散与众丫鬟们吃去, 自己便也乘空歇着,随便歪在方才贾母坐的榻上,命一个小丫头放下帘子来,又命他捶着腿,吩咐他:“老太太那里有信,你就叫我。”说着也歪着睡着了.(四十一回)
“小人儿家”
周瑞家的听了道:"我就知道呢.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你且家去等我,我给林姑娘送了花儿去就回家去.此时太太二奶奶都不得闲儿,你回去等我.这有什么,忙的如此."女儿听说,便回去了,又说:"妈,好歹快来."周瑞家的道:"是了.小人儿家没经过什么事,就急得你这样了."说着,便到黛玉房中去了. (第七回)
刘姥姥道:“小姐儿只怕不大进园子,生地方儿, 小人儿家原不该去.比不得我们的孩子,会走了,那个坟圈子里不跑去.一则风扑了也是有的,
二则只怕他身上干净,眼睛又净,或是遇见什么神了.依我说,给他瞧瞧祟书本子,仔细撞客着了。”
“打点” 虽有送礼的意思,好象胶东话中也不完全是这个意思,有时候是当“收拾东西”、“拾掇东西”讲,“赶紧打点打点(dading),好走道(上路)了”。《红楼梦》也有如此的意思。
说着叫平儿来吩咐道:“明儿咱们有事,恐怕不得闲儿.你这空儿把送姥姥的东西打点了,他明儿一早就好走的便宜了。”(四十二回)
四十二回 有关刘姥姥走的这一段儿,好多话,都是老人儿们以前常说,小时间也常听的,现节录如下:
刘姥姥忙赶了平儿到那边屋里, 只见堆着半炕东西.平儿一一的拿与他瞧着,说道:“这是昨日你要的青纱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地子月白纱作里子.这是两个茧绸,作袄儿裙子都好.这包袱里是两匹绸子,年下做件衣裳穿.这是一盒子各样内造点心, 也有你吃过的,也有你没吃过的,拿去摆碟子请客,比你们买的强些.这两条口袋是你昨日装瓜果子来的, 如今这一个里头装了两斗御田粳米,熬粥是难得的,这一条里头是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这一包是八两银子.这都是我们奶奶的.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说着又悄悄笑道:“这两件袄儿和两条裙子,还有四块包头,一包绒线,可是我送姥姥的.衣裳虽是旧的,我也没大狠穿,你要弃嫌我就不敢说了。”平儿说一样刘姥姥就念一句佛, 已经念了几千声佛了,又见平儿也送他这些东西,又如此谦逊, 忙念佛道:“姑娘说那里话?这样好东西我还弃嫌!我便有银子也没处去买这样的呢.只是我怪臊的,收了又不好,不收又辜负了姑娘的心。”平儿笑道:“休说外话,咱们都是自己,我才这样.你放心收了罢,我还和你要东西呢,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这个就算了,别的一概不要,别罔费了心。”刘姥姥千恩万谢答应了.平儿道:“你只管睡你的去. 我替你收拾妥当了就放在这里,明儿一早打发小厮们雇辆车装上,不用你费一点心的。”
刘姥姥见无事,方上来和贾母告辞.贾母说:“闲了再来。”又命鸳鸯来:“好生打发刘姥姥出去. 我身上不好,不能送你。”
衣裳yixing,这些年都不太有人讲了,都是“衣服”来“衣服”去的。 “摆碟”、“袄”、“包头”也是如此。
“没大”一词,作“没怎么”讲,“没大用”、“没大好”、“没大剩下”、“没大吃”,也是胶东方言的常用语了。“弃嫌”一般均讲作“嫌弃”,“别嫌弃啊,东西不好,是个意思”之类表达自歉的话。
“闲儿再来”,更是送客时常说的,“好生xing”又一次出现了。“身上不好”,是指身上有病或不太舒服的委婉说法。
“够个人” “够个人受的”或者“真够人受的”、“够他受的”,此句虽说未必纯是胶东话,但日常生活中也常用到。
宝钗见他羞得满脸飞红,满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问,因拉他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诉他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 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四十二回)
“娇贵”
王夫人道:“这也有的常情,跟姑娘的丫头原比别的娇贵些.你们该劝他们.(七十四回)
坐席 这个词,也不全是方言,只不过是老话罢了。 以前农村有红白喜事请客吃饭,被请的人都会讲上谁家坐席去,倒也形象,那时吃饭均在炕上,炕上铺的席,叫“坐席”可谓一点也不差。
原来贾母说今日不比往日,定要叫凤姐痛乐一日。本来自己懒待坐席,只在里间屋里榻上歪着和薛姨妈看戏,随心爱吃的拣几样放在小几上,随意吃着说话儿,
丫头便说道:“二爷也是才来房里的,睡了一会醒了,打发人来瞧瞧奶奶,说才坐席,还得好一会才来呢。(四十四)
牙碜
除了细砂子吃到嘴里使人感觉牙难受外,胶东话中也常指“说话令人肉麻”,“也不嫌牙碜的?”。
平儿方欲笑答,只听山石背后哈哈的笑道:“好个没脸的丫头,亏你不怕牙碜。”二人听了不免吃了一惊,忙起身向山石背后找寻,不是别人,却是袭人笑着走了出来问:“什么事情?告诉我。”(四十六)
半晌
凤姐儿正该发牌,便故意踌躇了半晌,笑道:“我这一张牌定在姨妈手里扣着呢 (四十七)
贾母的这一段对宝玉的训话,几乎就是小时侯大人常说的口吻:赶等大了还不知能出产(san)个什么玩意。
贾母道:“他没有天天念书么,为什么对不上来?对不上来就叫你儒大爷爷打他的嘴巴子,看他臊不臊。你也够受了,不记得你老子在家时,一叫做诗做词,唬的倒象个小鬼儿似的,这会子又说嘴了。那环儿小子更没出息,求人替做了,就变着方法儿打点人。这么点子孩子就闹鬼闹神的,也不害臊,赶大了还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呢。”(八十八)
“揉搓” 虽然胶东话中常是倒过了讲,“搓揉”,是指将衣服等柔软的纺织品类、纸张等没有规律地随意弄了很多褶子。“看你把个衣裳搓揉了,还能穿么”。
袭人道:“那么着你也该把这件衣服换下来了,那个东西那里禁得住揉搓?”宝玉道:“不用换。”袭人造:“倒也不但是娇嫩物儿,你瞧瞧那上头的针线,也不该这么糟蹋他呀。” (八十九)
来家
这个词也不能算是胶东方言,不过《红楼梦》中的两种用法却和胶东的用法毫无二致:一是指家人出门在外地好长一段时间,刚回来,如“大兄弟,来家了,你妈想你想的hun什么,赶紧家去吧”;一是就指从外面回到家里,如“快来家,别叫风吹了”
彼时袭人之母接了袭人与几个外甥女儿,几个侄女儿来家,正吃果茶(第十九回)
贾珍说道:“我方才到了太爷那里去请安,兼请太爷来家来受一受一家子的礼。(第十回)
那时迎春已来家好半日,孙家的婆娘媳妇等人已待过晚饭,打发回家去了。(第八十回)
家人答道:"我们爷原算计请太爷今日来家来,所以未敢预备顽意儿(第十一回)
“摸不着” “摸着” 胶东话中这两词用的频率也很高,“什么东西也没摸着”、“摸不着吧,好东西能让你摸了”是指没有捞着或摊上一些分配的东西。竟然在百度知道有《红楼梦》上句的问答,可见也不是人人皆知的,下面就是百度的标准答案:就是有的能吃的上,有的吃不上!
周瑞家的道:“若是上上下下只怕还不够。”平儿道:“ 那里够,不过都是有名儿的吃两个子。那些散众的,也有摸得着的,也有摸不着的。” (三十九)
上脸 胶东话中常用来指小孩或晚辈撒娇逞能,目无长辈,或泛指没有尊卑、长幼、大小之分。“给你点好气,你倒上脸了”。
刘姥姥忙打了他一巴掌,骂道:"下作黄子,没干没净的乱闹.倒叫你进来瞧瞧,就上脸了."打的板儿哭起来。(四十回)
平儿啐道:好了,你们越发上脸了。(三十九回)
“稀烂”
宝玉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七十回)
他心里原想看见女儿尸首先闹了一个稀烂再去喊官去,不承望这里先报了官,也便软了些。(一百零三)
茗烟道:“那庙门却倒是朝南开,也是稀破的。我找的正没好气,一见这个。(三十九)
场院
场屋
凤姐儿见贾母喜欢,也忙留道:“我们这里虽不比你们的场院大,空屋子还有两间。(三十九)
另外一些词就不做解释了,只列举一下,略作评析:
第三回 好生 藕合色
第七回 晒日阳儿
第四回 一窝一拖的弄了去,岂不没眼色 有没有眼色,就是北京话中有没有眼力劲儿的意思。
第21回 多早晚才改 支使 能不能当个支使,是看一个小孩子听话或长大与否的村志。
第八回 早起 本回中共出现了4次,其实并不是早点起来的意思,而是早晨的信义。
第16或是18回,和姨妈打了多少饥荒 这里的意思是找麻烦、生事。
第13回 陪客
第九回 停妥 那一起懒贼(穷贼)
第36回 宝钗笑道:"也亏你奈烦。"
宝钗坐在身旁做针线,
第50回 下剩 凤姐儿想了半日,
笑道:"你们别笑话我。我只有一句粗话,下剩的我就不知道了。"
赶年 因说:"你四妹妹那里暖和,
我们到那里瞧瞧他的画儿,赶年可有了。"
第55回
眼色 二奶奶跟前你也这么没眼色来着?
第56回 铁撮 各处笤帚,撮簸,掸子并大小禽鸟 自己好长时间不知道铁“chuo”怎么写。
敷余 虽然还有敷余的,但他们既辛苦闹一年,
也要叫他们剩些,粘补粘补自家。
营生 这些没营生的妈妈们也宽裕了 这个水浒中也常用的词,是指事情、工作的意思,什么营生也不干,是评论游手好闲者常用的话语。
分内应当 宝钗笑道:"妈妈们也别推辞了,这原是分内应当的。
怕上学,也是小孩子的常情,都还治的过来。 还治不过来你,怕是两人斗嘴打架时常用的话。
第59回
第84回 不离 贾政点点头儿,因说道:"这也并没有什么出色处,但初试笔能如此,还算不离。 这里指的是不错、差不离的意思。
宾服 不是我说句冒失话,那给人家做了媳妇儿,怎么叫公婆不疼,家里上上下下的不宾服呢。
能叫人宾服可不是容易的事,虽然是佩服,还有一定的服从意思,你小子不用不宾服。
贾母笑道:"一年价难为你们,不行礼罢。" 成天价
第85回 溜溜湫湫(溜湫溜湫或湫溜) 袭人正要说话,只见那一个也慢慢的蹭了过来,细看时,就是贾芸,溜溜湫湫往这边来了。
上篇上论 说的大家都笑起来,说道:"老祖宗说句话儿都是上篇上论的,怎么怨得有这么大福气呢。"
抓摸不着 薛姨妈和宝钗在家抓摸不着。
第86回 索性 因想起前年的菊花诗来,黛玉便道:"宝姐姐自从挪出去,来了两遭,如今索性有事也不来了,真真奇怪。
第97回 挑饬 次日贾琏过来,见了薛姨妈,请了安,便说:"明日就是上好的日子,今日过来回姨太太,就是明日过礼罢。只求姨太太不要挑饬就是了。"
是指挑理、挑毛病的意思。
第98回 掇弄 幸亏宝钗是新媳妇,宝玉是个疯傻的,由人掇弄过去了。
第107回 门头 贾母道:"但愿这样才好,我死了也好见祖宗。你们别打谅我是享得富贵受不得贫穷的人哪,不过这几年看看你们轰轰烈烈,我落得都不管,说说笑笑养身子罢了,那知道家运一败直到这样!若说外头好看里头空虚,是我早知道的了。只是`居移气,养移体',一时下不得台来。如今借此正好收敛,守住这个门头,不然叫人笑话你。你还不知,只打谅我知道穷了便着急的要死,我心里是想着祖宗莫大的功勋,无一日不指望你们比祖宗还强,能够守住也就罢了。谁知他们爷儿两个做些什么勾当!"
好象红楼梦中常用的“姥娘”的称呼,即是外婆、姥姥的意思。与胶东人称呼中的laoning应为同一字的不同音。
《红楼梦》中的儿时熟悉的词语就找了这么些,共约六十余个词,大家伙闲着可读一读找一找,估计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