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六大庄园之五-宫家岛张桐人故居(上)

标签:
古民居文化 |
分类: 田野考察 |
http://s7/middle/684d90d5g9c5fc2bb53c6&690
宫家岛,位于烟台西郊,西邻大沽夹河,旧时周围皆沼泽、河滩,而其地势高敞,形似岛屿,此村有宫、夏两姓,原称“宫夏岛”,后改为宫家岛。
宫家岛由于地处烟台海口和福山城的交通要道,在清末民国年间村人在北京、东北、烟台经商做生意致富的人较多,因而村内建起了众多精美的大宅院,且连片成规模,是烟台郊区仅存的民居大院集中的古村落。
特别是民国名士张桐荫先生的旧居,南北贯通于前后两条大街,东西跨两条南北向胡同,中有一条东西向公共胡同,13 处宅院,120
余间房屋,占地约4000
平方米,保存完整、典雅细致,是堪与牟氏庄园、丁氏庄园、李氏庄园、张颜山故居、刘子山故居媲美的烟台现存最完好的六大庄园式宅院之一。张桐人故居是这六座庄园中面积排名第三的一座,但现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它早已是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且由居民居住,较为破败,急需加以整治,并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加强保护。
张桐荫先生,名荣恩,桐荫为其字,笔名桐人,宫家岛人氏,生于1883 年4 月7 日,1946
年在烟台市区老宅病逝。张桐人先生是民国年间烟台非常有影响的社会名流,在工商界、慈善事业和教育事业均有建树,同时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和藏书家,建起了胶东第一座私人图书馆——“百忍里藏书楼”,藏书4
万余册。(张桐荫先生的生平事迹,具体见《烟台晚报》2007 年12 月22
日第九版“烟台街”专栏“民国名士张桐人”一文)
张桐荫故居,始建于民国初年,其它宅院陆续买地建造,于1936
年基本建成,前后历时20 余年,耗资十万余元大洋。但房子建成后,他与家人从未回来居住过,只用于藏书和偶尔回家探视时小憩。1944
年,张桐荫无偿将宫家岛宅院100 余间房舍借给烟台恤养院使用,协助建立恤养院分院,满足了160
多名师生和工人的生活需要。解放后至今张桐荫故居主体三进院落为宫家岛村委所在地。
张桐荫故居建材用料十分考究,建造工艺也相当细腻精湛,特别是外墙的水刷石墙面,是胶东民居中较少采用的材料,且豆绿色的小石子均匀平整,远看似青石砌墙,至今完好如初,是其不同于其它庄园大院的地方,也是受到烟台开埠城市建筑风格影响的结果。而其它石墙、地基锁口石条和台阶石条,均为荣成石岛红岩石,匀细如刀切。每间房的地面都用“洋灰”(进口水泥)抹成。
这些院落的砖雕大都十分精美,特别是故居主体的屋顶博风部分的蝙蝠砖雕十分精美,而正厅的隔断的葫芦木雕亦十分精细,是胶东民居中木隔断保存较好的一座宅院。这些宅院的大门上方的走马板一般都装饰有木雕的古篆字和竹、松等树木图案,十分美观。宫家岛旧居原有不少楹联、匾额,全是张桐人亲手题写的,是宫家岛民居的一大特色,“文革”中几乎全遭破坏,张桐荫故居大门上原先刻有其手书对联:“两铭世业流芳远,百忍家风绵泽长”,亦在文革中被毁。院内东侧花园角门的上方有一匾额,上书“邀月”二字,俊逸洒脱,基本是张桐人留在旧居的唯一墨迹了。
由于是陆续建成,这13
处宅院,基本是相对独立的四合院、三合院。且有几处,分布得相对较分散,这些院落通过各式巷道相互串联起来,巷道口的门坊及其正对的照壁等建设也较多样,巷口的上马石和铺地也较特别,形成丰富的半公共空间,是不同于其他庄园的特色所在。
http://s16/middle/684d90d5g9c5f72e0067f&690
http://s7/middle/684d90d5g76098bcee756&690
http://s11/middle/684d90d5g9c5f7b80a4aa&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