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长浅谈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
(2014-01-07 22:25:39)
标签:
人格私心男朋友教育 |
亲爱的家长们:
孩子固然不成熟,肯定会犯很多错,但我们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作为孩子的父母亲不妨一起思考下一个问题:我们真的了解他们怎么想吗?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父母跟孩子的沟通方式是否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下面,我就先从心理学角度,跟各位家长浅谈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是怎样?然后我结合咨询中的案例细聊家庭教育,提几个建议,帮助父母亲该如何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
一、高中生心理特点
1、高中生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表现为:思维敏锐,但片面,容易偏激;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克服困难的毅力还不够;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关系上,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老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2、情绪体验强烈。处理具体问题,易感情用事,也会对潮流盲目跟从。有时会出现失控的狂热和急躁,以致不计后果的冲动。追溯那些学生斗殴大家现象,发觉事情是小,只是那时情绪大了,控制不住。
3、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但也会出现自我与社会的冲突,有的学生自尊心过强,自我中心突出,一遇挫折就会转化为自卑。
4、对异性性关注上升,在公开场合转向含蓄、内隐,但又有强烈的表现欲,希望引起异性好感。在一定条件下,少数学生不计后果,进而发展到早恋。如处理不好,影响学习和个性发展。
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他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作为孩子的父母,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更健康成长,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现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才能走进他的心里。谈完学生心理特点后,我再跟大家细聊下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
二、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是紧紧相连的,孩子的教育肯定也是个系统工程,都希望三方面都能提供最好的帮助。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我出来工作8年,做了8年心理老师,接触了孩子们各类型问题。下面我结合咨询中案例来看看我们家庭教育哪些做的不够好的。
1、期望的冲突---过高的期望值,带来孩子的无望。
美国一项针对各行各业的1500名出类拔萃的成功人士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成功者所选择的带来目标和工作领域都是自己真正喜爱的工作和确有专长的职业,因此,他们工作起来,既兴趣浓厚,心情愉快,又专心致志,干得出色。根据子女才能特点进行有所侧重的培养,更容易把子女培养成才。
完全不顾子女实际的情况的过高的期望,过高的家庭压力只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期承受这些压力必定会带来心理乃至人格的上的变形,平凡的孩子也是孩子,千万不要逼得事与愿违。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对孩子说:“什么家务工作你都不要干了,你只要好好读书就行了,”;“为了你读书好,父母再苦再累都不怕”“儿子呀,你是我们家的希望,我们家以后就全靠你了”“女儿呀,你要给妈争气,不要给你阿姨她们笑话”
一些学生来咨询时就说:“我是父母的希望,我不能让他们失望,可我又实现读不好,怎么办呢。”有个别父母认为为了孩子能好好读书做了很多事情,而孩子理所当然地应该回报他们以优异的成绩,甚至理所当然就应该考上清华、北大。有的学生咨询时说:“我的父母虽然并没有整天对我说要考什么好学校等到,施加压力,但他们总是把我当国宝一样照顾,有时有意无意地说起谁谁的孩子考上什么学校了,谁谁的孩子又获什么奖了,其实我心里清楚,都是在和向我暗示,我真得觉得很累。”等等,其实人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私心,我不是说每个父母都是如此,但确实有些父母所为孩子做的一切事情,对孩子的期望,潜意识当中是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中国传统的观念,以后我就靠子女了,反过来说,如果你的子女每天把你照顾得好好的,而要你必须考上名牌大学,或每次都考全班前十名,你可以做得到吗?
2、保护的冲突-----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我记得来我咨询室咨询的有这么一个女孩,在家里也是受到父母的过分保护,生活上完全由父母代为照顾,除了学习上的问题,她的父母不用她思考其他的任何问题,以致她考上高中住宿学习时,基本的生活问题也难以解决,经常为洗衣服,整理内务而伤神,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在与同学交往中也没有自己的主见,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总是依赖她的朋友帮她解决,若是她的朋友没有帮助她的话,她便六神无主,担忧恐慌,还常常担心她的朋友会离开她,忌妒与她的朋友接近的任何同学,总是生活在焦虑,抑郁当中。在高三学习期间,听到别的同学想报什么志愿,自己也想跟着报,或是别的同学建议自己应该报什么志愿,自己就认为该报什么志愿,完全不能自己独立去决定自己的志愿。
3、不健全的家庭教育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每个问题少年的背后都是不健康、不健全的家庭)
在老师们家访的不少家庭当中,其父亲总是很少在家里的,通常只留下母亲在家,父亲要不就是在外面赚钱,要不就是在外面玩,这种家庭模式并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青少年,特别是男生缺少了同性的模仿对象,有可能对他健康地成长为一名男子汉有一定的阻碍,我曾咨询了一位长期与母亲一起居住的男同学,该男生性格上表现得较女性化,无论是说话,动作,爱好都缺少男子汉的刚阳,而他本人也喜欢和女生一起玩,甚至还喜欢另一位男生,有同性恋的倾向,后来经过很长时间的调整才逐渐领悟过来。由此可见,现代家庭当中男性成员与青少年呆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而导致男孩不能很好地完成个性角色认同的现象应该引起重视。
4、作为为父母亲,少下命令,别太“父母”了。
中国的家庭教育更多是专制型的,随着时代在变,观念也要变了,它要求父母要敢于放下架子,和孩子平等对话。要给家庭创造更多的民主氛围,有些小事让孩子去做主。少下命令。对孩子过多的要求和乱下命令,不但会让孩子产生压力,还会激增孩子的逆反心理。
我咨询中有个女孩子,她的父亲对她的教育方式非常专制,缺乏民主可言,完全要按他的意思去做,他认为凭他几十年的经验,他对问题的看法总是正确的,所以女儿必须完全听父亲的话,不允许女孩子对他在家里的权威地位有一丁点的怀疑。有一次其父亲在家庭聚会上说,若他知道他的女儿有男朋友,他肯定会打断女儿的腿。女孩子听后,非常气愤,逐渐对她的父亲产生了对立的情绪,虽然表面上不表现出来,但背后却总是与她父亲对着干,她也没有听她父亲的话,暗暗交上了男朋友。但对立的同时,伴随她内心的并不是快乐,而是矛盾和愤恨。她的父亲并不知道青少年长大,他们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包括父母的尊重,也需要自己独立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总是按父母的要求去做。
5、孩子的情绪很多来自父母,情绪不稳定的父母容易使孩子脾气暴燥
我咨询的另一个案例中,该学生的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对她非常迁就,无论什么要求都会满足,无论该生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也会包容,但心情不好的时候却对她态度恶劣,本来她并没有做错什么事,但都要对她责骂,心情的好坏完全取决于父母本身的因素,如其母亲炒股赚钱了,便会对该生很好,但若亏钱了,便会对该生发脾气,弄得该生无所适从,自己的情绪也完全受影响了,逐渐脾气也变得很坏,对同学经常无故就大发脾气,弄得人际关系很紧张。
6、紧张的父母容易使孩子形成强迫性神经症
在我咨询的一个案例中,那位女生的父母总是对她的学习过于紧张,要求她的成绩必须是班上前5名,对她的班干部工作也总是要求尽善尽美,不允许有一点点的差错,还送她去学乐器,书法,绘画,外语,同样有很高的要求,稍有不满意,便会对她痛骂,其母亲更是常用剪刀扎该生,弄得该生的精神总是处于高度紧张之中,无论做什么事情总害怕出错,时间长了便出现了强迫性思维,做完作业之后总要反复检查有没有出错,做了事情之后总要反复地想还有没有什么差错呢,有没有什么的地方没有注意到的呢,后来发展到与别的同学说完话后总是想自己有没有说错话呢,有没有令别人不高兴呢,而上课时,有时候总是在重复老师讲的某一句话,如总在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却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严重影响了她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7、孩子的交流需求是多样的,交流不应只谈学习。
一个有关亲子沟通的调查,结论是:“在与孩子沟通的问题上,家长指导孩子学习的占70﹪,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孩子的成才应该是全方位的,只抓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全面发展是极易产生负面的作用。这些,是对任何年龄阶段的孩子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都应该避免的。
从上面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家庭教育如何的确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关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家庭教育如何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而当时间迈入二十一世纪,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给孩子吃饱,穿好,不生病就行了的观点,我们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必须从小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健全人格的培养。作为高中阶段孩子的父母,大家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关注孩子内心的需求,耐心得帮助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