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书法作品的创作、营销分离及书法家的SWOT分析

(2011-12-15 09:20:16)
标签:

书法营销

文化

分类: 学习与杂谈

    近期,看了齐玉新所写《书法忽悠学》,并在网上查了一下齐的资料,顺便看了一下中国书法超市,有些看法想谈一谈,算是一点浅薄的认识。我无意于批评、抨击谁,况且我也不具备这个资格,只是就这个话题谈谈个人观点。
一、书法的创作、营销分离

    在中国书法超市这个大卖场逛了一圈,给我最大的感官印象是——这是一个名利场。齐在里面也有个铺面,他的明码标价的作品还有他的言论,他的作品是很不错的,作为老乡,感到自豪。但对他言论的用词却不很认同,比如《廊坊书法到底是怎么牛逼的?》,这是营销精英们惯用的手法,用惊世骇俗之语吸引公众——特别是所谓目标客户群体或者潜在客户群体。如果我是购字者,会有辱没斯文之感,这样的书家写的字我是绝对不会悬挂在厅堂中的。齐,只是中国书法超市中的一员,是市场经济中一类书家的缩影。

    从营销学角度讲,对于书法作品这一特殊产品而言,如齐一类的书家,是兼生产者与销售者于一身的,所谓创作、营销两不误。这种跨专业的事情是难度很大的,非复合型人才不可担当此任。但我个人认为,这是书家的无奈之举。

    《书法忽悠学》中也谈到了营销问题,但我认为不够透彻,特别是对书法作品这一特殊商品属性的分析。

    从市场需求、客户需求角度讲,书法这类商品是有其区别于其他商品的特殊属性的。消费者是崇尚文人字的,在历史上能够留下来、享有巨大美好声誉的大抵都是文人字。字好,格调高雅,给消费者带来精神愉悦,是书法作品的价值所在。而书家本人的人格操守、抱负胸怀、学识修养又是同作品密不可分的,可以说,书家本人的格调和人格高度,又在书法作品本身艺术价值之上赋予更大的价值。所以,书家过多的参与到市场营销中去,参与功与利的博弈,浸淫浮躁与喧嚣,会严重侵蚀位于其内心深处的、其作品所植根的那方文化净土,而这方净土是艺术的源泉,是作品的文化底蕴,是其作品的生命之根。根,不纯净了,或者没有了,书法作品便成了无源之水。久而久之,便失去了需求,失去了客户。书家兼任营销,为饮鸩止渴,是营销的短期行为,未兼顾远期利益,为智者不取。

    而专业从事艺术品经销的人,却没有这么多顾虑,生意就是生意,市场经济中的一切规则,都可以适用。

    所以,我的观点是,书法作品要创、销分离。经销者致力于作品的市场推介;书家潜心于文化,致力于创作,不必为生计担忧,并过上富裕的生活。当然,二者要签订严格、完善、公平的合约,在法律的框架下合作。同时,书家要适度关注市场,了解动态,我是不主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

    二、书法家的SWOT分析

    书法家的SWOT分析,我个人认为,主要由书家的签约销售商进行深刻研究与应用,并于书家进行探讨。书家本人,可以适当了解,适度参与。

    SWOT分析,是市场营销战略常用的方法,同时也可用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SWOT分析,是将同书家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s)、弱点因素(Weaknesses)、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依照一定的次序按矩阵形式进行排列,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战略。

    用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评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找出个人书法职业的机会和威胁,结合书家自身的兴趣、个性、理想等特点,制定合理的发展方向。 

   

     谈些看法,仅作抛砖引玉之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