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育儿:如何引导宝宝观察、提问和独立思考

标签:
科学育儿冯德全观察独立思考育儿 |
分类: 家长课堂 |
科学育儿:如何引导宝宝观察、提问和独立思考
作者:冯德全
第一节
观察和思考要从小培养
让孩子学会学习的核心就是培养其善于观察、提问和思考的能力。因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疑问,来源于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爱提问、爱思考,便能积累知识,这个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因而,学会了观察、提问和思考,也就学会了学习。
善于观察、提问和思考也是要从小培养的。婴幼儿来到这个世界后,对所有接触到的事物都感到新奇,所以稍加引导他就会喜欢观察,就能提出问题来,也最容易养成观察提问的习惯。可如果儿时不喜欢看、问和想,那么当他长大,对一切事物都司空见惯后,就更见怪不怪了。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事物,但它们在成人眼里往往却是平淡无奇的。因此,他们当然提不出问题来。例如,孩子会问,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而大人却认为,没有污染的海水从来都是蓝的,天空也是蓝的,有什么可好奇的呢?
但善于学习的人却不这样想。因为提问是进入学习和研究状态的开端。不好奇,不提问,世界就是浮浅的、平面的,就是惯性的、保守的,人就永远不会有任何发现和发明。还以“海水为什么是蓝的”为例。诗人说:大海为什么这样蓝,它的怀中抱着天。这当然不是科学语言。如果进行科学的深究的话,海水并非是蓝色的,青山也并非绿色。因为世上的物体根本没有颜色,所有的颜色都是光作用的结果。假如没有太阳的七色普照,整个地球将会漆黑一团,哪儿还会有五颜六色的事物?仅就这么一个问题一直深入地问下去,就能学到非常丰富而宝贵的知识,同时还能学会学习的方法。
所以,培养观察、提问的习惯非常蕈要。现在,有的发达国家的父母(特别是犹太人)很重视鼓励孩子提问,那些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的孩子是最受欢迎最受赞赏的孩子。这些孩子每天从幼儿园、小学放学回家后,父母的第一句话往往就是问孩子发现了什么,并对孩子的回答予以表扬或和他进行讨论:可我们国家的大多数父母见到孩子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你中午吃了几碗饭?”因为他们只重视“第一生命”的养育。
第二节
诱导孩子观察提问
怎样诱导孩子,使他喜欢观察提问呢?
第一,从小开始,从“对牛弹琴”开始,培养其观察事物的习惯。例如:抱宝宝一边看鱼,一边对他说:这是什么?这是鱼,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的,真好玩。孩子多看、多问、多听,自然就会形成关心事物的敏感了。
第二,对2岁左右的孩子可多启发他提“是什么”、“什么用”之类的问题,鼓励他以认识现象为主。例如:指着宝宝的嘴(也可以让她指妈妈的嘴)问,这是什么?嘴是干什么的?除了会吃东西,它还能做什么?
第三,对3岁以后的孩子不仅要启发他提“是什么”、“什么用”、“它怎么啦”等问题,还要启发他提“为什么”、“会怎样”等因果类、变化类的问题,以提高孩子对事物发展规律性的认识。例如下大雨了,妈妈故意问爸爸:“天上为什么有雨,雨水是哪里来的”,这便是对孩子最好的启发。
第四,互相提问,互相讨论和争论,让孩子习惯独立思考。如英国大科学家麦克斯韦2岁时曾问爸爸:“那匹马为什么不走?”爸爸看了一眼随意回答说:“它累了吧!”孩子想一想说:“不,它不累,它肚子疼!”于是两人争论起来。一个说它累了,一个说它肚子疼,路人听了都笑了起来,感到很开心!
第五,只要有生活的地方都可进行观察,都可提问。如通过观察物、观察景、观察人、观察事,看书、看电视、听收音机都能发现有趣的事情。有时候可与孩子进行发现问题的比赛。家长要尽量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玩,在大自然中,孩子最喜欢观察,也最爱提问。
第六,在提问的时候,最好能让他用其他感觉器官进行配合,能尝的就尝一尝,能动的就动一动,能听的就听一听,能做的试验就试一试,等等。如桃子的肉好吃,为什么里面有个核?可将桃核种下试一试;为什么小孩要喝牛奶,牛奶是从哪里来的?带孩子到奶牛场去看一看;风是什么,为什么眼睛看不见风?做个能看见空气的实验,让空气流动成风。水是什么?做个让水蒸气变水的实验;小狗走路有声音,小猫走路为什么没有声音?抱起来看看,摸摸它们的脚有什么不同……诸如此类的问题,孩子若能有所发现,一定会令他喜笑颜开,从而使其大脑迅速发达起来。
第七,闲谈中有时候要故弄玄虚,以引起孩子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夏夜,看到流星划过夜空,妈妈叹了口气说:“唉,天上掉下颗星星,地下就死了个人。”5岁的儿子听了争辩说:“妈妈讲迷信!这是流星。”妈妈说:“怎么是流星,它有个长长的尾巴,是彗星。”“不对,老师说彗星好多年才来一次,怎么会经常有呢?”妈妈又问:“那你讲讲彗星是什么,为什么有长尾巴”……这类讨论对孩子而言是趣味无穷的。
第八,要鼓励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而不是重复从书上看来的,听别人提起的。能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有初步的答案(不论正确与否),都要比书上的“十万个为什么”宝贵得多。例如,一个4岁女孩第一次下乡,第一次看到牛时,她呆呆地看了很久,突然问:“爸爸,为什么牛的辫子长在屁股上?”虽然在场的人哄然大笑,但当父母的一定要对孩子好好奖励,并将她提出的问题讨论清楚!
第九,任何有趣的问题经过讨论后,都要趁其兴趣正浓时学习相关汉字,孩子对自己感兴趣事物的“字宝宝”完全能做到过目不忘。例如讨论完流星认“流星”,讨论过牛辫子的问题认“辫子”和“尾巴”这些字。如果孩子视觉语言好,还可以将有趣的问题写成观察日记。
第十,提出的问题经过讨论后不要求孩子都懂,因为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让他学会学习和思考。如果有些问题家长、老师也答不上来,那也是大好事,因为这样更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及提问的兴趣。但此时最好是鼓励孩子去翻翻书,查查资料,或去请教老师和专家。家长一定要与孩子一同翻书,查资料,上网页,找答案,甚至带着孩子登门拜访专家,这是更好的教孩子学习的机会。
最后,提示各位家长,孩子观察提问的范围应尽可能广,家长心里要能装下许多问题,要主动创造环境,启发孩子提出问题。教育者心里装的问题应当是自己发现的,当然也可以是从书上找来的,不过要启发孩子自己提出来,但这些问题的类别和难易程度应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例如:
1.关于花草树木:草为什么长根.可拔起野草看看;有的树为什么冬天会落叶,而有的树冬天却不落叶,什么叫常青树;等等。
2.关于鸟兽虫鱼:鸟为什么会飞,人为什么不会飞,哪些动物会飞;鱼为什么在水里不会闷死,为什么它能游上水面又能沉到水底;什么是蝴蝶,什么是飞蛾,可捉来看看它们有哪不同;等等。
3.关于山山水水:山上的石头为什么是尖尖的,河里的石头为什么是圆圆的,什么叫鹅卵石:海为什么那么大,海水是从哪里来的:等等。
4.关于天空星月:星星为什么会眨眼,月亮为什么有时缺有时圆:为什么会有风、雨、雷、电、雾、露、霜、雪:等等。
5.关于人体器官:这足是什么(如耳朵),它是做什么用的: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脉搏为什么会跳动,跑快了为什么会喘气;人为什么要穿衣服,要吃饭吃菜;等等。
6.关于餐饮用具:什么是铁锅,什么是高压锅,高压锅为什么焖饭快;水开后为什么“哗哗”地冒泡:等等。
7.关于服装衣帽:什么叫单衣、夹衣、毛衣、棉衣、羽绒衣,它们各有什么用;为什么穿棉衣、羽绒衣最暖和;等等。
8.关于家庭用品:门有什么用处,窗子有什么用;家里的东西哪此是圆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长方形.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看准认识的多:等等。
9.关于风景:什么是云,为什么有的云是白的.有的云是灰色:下大雨之前为什么会乌云密布;飞机为什么能飞,为什么飞机飞到天上那么小;近处的山是什么颜色.远处的山是什么颜色。等等。
10.关于食品蔬菜和商店:鸡蛋里面为什么有蛋清和蛋黄;哪些是蔬菜,哪些是瓜果;为什么味精有鲜味,它是用什么做的:米酒是用什么做的,它为什么那样甜:那是个什么商店,你能看出来吗,为什么有的商店叫超市;等等。
11.关于交通工具:这是什么车,那是什么船;车开动了,为什么窗外的东西会往后跑;等等。
12.关于行业:哪些人要穿制服;军服为什么都是蓝色或绿色;医生为什么穿白大褂;等等。
13.让孩子看放大镜、望远镜、三棱镜、显微镜、老花镜、近视镜、万花筒……看后让他提出各种问题;让孩子看中国地图、世界地图,边看边提出各种问题;让孩子在参观各种不同的展览时提出各种问题。
14.其他种种问题。如:人是从哪里来的,最早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人住在不停旋转的地球上,为什么不会掉下去;什么叫无边无际,天空、大海是不是无边无际的;等等。
第三节
多种形式的思维训练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时,还要训练他的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启发孩子不要满足于一个答案、一种结论,这也是很重要的“导学”比如这道题:树上有5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了一只,树上还剩几只鸟?
一般人只有一个答案:树上没有鸟了。其理由好像很充分:因为枪一响,其余4只鸟都吓飞了。但你应当积极鼓励孩子说出二三个,甚至更多的答案来。
可以与孩子讨论,看谁有新的答案。可以这样启发他:如果是无声枪,没被打死的鸟没有听到枪响,树上还有4只鸟;如果被打死的一只鸟落在了树枝上,没掉到树下,其余的鸟飞走了,树上还有一只鸟,不过它死了。还有个聪明的孩子说:树上还有3只鸟,周围的人听了非常惊讶。孩子说:树上有个鸟窝,家里有鸟爸爸、鸟妈妈和3只小鸟。那个坏猎人瞄准打了一枪,鸟爸爸不幸被打死掉下树来,鸟妈妈被吓飞了。3只小鸟害怕极了,也想飞走,可是它们的翅膀还没长丰满,飞不动,所以还在树上呢!
只要我们长期培养孩子宽广、多向的思维能力,创造型的人才就会像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而多向思维是需要观察、提问,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想象力作基础的。
还有这样两道题,其中一题是:有一张正方形的桌面,锯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如果运用通常的单向思维,会认为答案是5个角。如果运用多向思维,这道题就有“3个角”、“4个角”、“5个角”三种答案。因为,按题目要求,锯掉一角,可有几种锯法:如果沿桌面的对角钱锯开,剩下的是一个三角形;如果沿某一顶角和其对边上的某一点锯开,剩下的桌面将是一个直角梯形,是4个角;如果分别沿桌面相邻两边上的两个点锯开,剩下的就是5个角了。
侧向思维是改变常规思考问题的角度,开拓新思路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一种避免正面“强攻”,出奇兵侧面智取的方式。
另一题是:在一场监视极为严密,根本不可能出现任何作弊现象的考试中,在收卷时,监考老师却发现了两份一模一样的考卷。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好多人为此大费心机,认为这一定是用了高科技的手段作弊。若只从正面去破,确实解释不了为什么卷面会完全一致的问题,然而,如果改变思维角度,从侧面智取就能解答了:原来这两份都是一笔未动的白卷,不恰好提一模样的吗?
侧向思维有着浪漫色彩,问题看似在此,其实“钥匙”在彼。分析问题时要从不同方面去寻找答案。例如,本题你应当想:卷面完全相同的试卷在哪几种情况下才可能发生?这么想,就不会去钻正面通道的牛角尖了。
伽利略说:“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早期教育,开发儿童潜能,提高人的基本素质,进而培养高素质人才,也要求人们不断改变教育思维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