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透过文字看本质:《红楼梦》到底讲了什么?

(2018-03-04 13:42:34)
标签:

文字

本质

好了么

文化

眉山曾一平

分类: 博学书屋
透过文字看本质:《红楼梦》到底讲了什么?
一、《红楼梦》讲了什么?
 
中华文化涉及天、地、人之三才各个层面的如何做人、如何修道、如何修佛等具体内容,才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之说。中国文化讲意境,是意境之神韵文化,文字的意义表面在人这面,内涵通天彻地包含一切神道天理,这是中华半神文化之文以载道之意义,中国四大名著就是这样的文以载道之作。
 
《三国演义》讲的是做人的义理,以特殊历史条件下三股势力之逐鹿中原来具体表现义理不同境界的内涵与表现;《西游记》讲的是修佛之路,修佛的路上不同境界与层次要遇到的魔难与干扰,最终如何功成圆满;《水浒传》讲的是盗亦有道,做强盗的义理、强盗的内心思想与精神境界不同层面的体现,强盗也要精忠报国之忠义内涵。最难懂的是《红楼梦》,《红楼梦》讲的是什么呢?
 
《红楼梦》讲的是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的一块多余的石头,动了凡心“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化为一块玉石记随赤瑕宫神瑛侍者入凡间进一步修炼,高层生命绛珠仙子如何了却与神瑛侍者历史甘露灌溉之恩而助神瑛侍者的故事。
 
赤瑕宫神瑛侍者要借胎降入在人间借“情魔”历炼而进一步升华,绛珠仙子要了却与神瑛侍者甘露灌溉而修炼成仙之大恩大德而助之,需要一个舞台,有舞台还得有配角的帮助和烘托,这个舞台就是宁国府与荣国府及“大观园”。而配角“金陵十二钗”等,都是助神瑛侍者观遍世态炎凉之真情与假意而摆脱人情束缚最终出家当和尚修炼的关键人物。“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的那块“通灵宝玉”,起着时时警醒神瑛侍者“莫失莫忘,仙寿永昌”,也即是提醒神瑛侍者下凡以后,于儿女情长情魔魔炼之际,莫失本真与本愿而回归天界的关键作用!
 
总的来说《红楼梦》包含三大内涵:
 
1、有恩必报。这是人间、天上一样的道理,神仙受恩也得同等报答,受多大的德,报多大的恩;
 
2、人间即是一个“大观园”,是高级生命了愿而返本归真的环境、大道场;情魔之七情六欲是返本归真之修炼因素与条件!守住本性之本真,在情魔之锻炼之下也可功成圆满悟道得解脱。
 
3、赤瑕宫神瑛侍者是《红楼梦》的主角,主要配角是包括林黛玉在内的“金陵十二钗”。从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一回而言,主角转世之前,一些配角早就紧锣密鼓的登台了,王熙凤他们年龄大的当然要先转世,包括“金陵十二钗”她们转世之后一生就像一个剧本一样都有安排。既然有剧本就有导演,而整部《红楼梦》本身即是在导演的安排下的表演,主角和配角人间生命之过程都是象演电影一样的走过场而已,也叫宿命!剧本由谁所写,谁又是这曲戏的总导演?所谓人生如梦如幻,你醒来又是何等模样?
 
看《红楼梦》的读者往往对“真到假时真亦假,假到真时假亦真”这句话与“好了歌”印象深刻,这句话实际上自始至终贯穿于《红楼梦》之主旨,警示着读者:观人间万物、世间百态何为真?何为假?“好了歌”中,何为好?何为了?这几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无几人能说清,问题简单却是人间大道及人之所以为人之意义之所在!而《红楼梦》就是为回答这几个答案而来的,由此而演绎的,是文以载道而为世间迷众破迷解惑而传世的。什么是好、什么是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我们只要把贾宝玉与林黛玉所谓的爱情故事看懂了也就是明白了:
 
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一点: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爱情悲剧,而是绛珠仙子与赤瑕宫神瑛侍者入凡间历情劫而了愿之过程!修炼就是吃苦,天上没有苦受就没有修炼的条件,绛珠仙子如何才能报赤瑕宫神瑛侍者成就自己之大恩大德?人间才是炼狱,在人间善恶与正邪与真伪之情魔魔炼而能守住本性与本真不失这是“真”,而这个过程中方方面面体现的魔难与被七情六欲干扰受的苦是“假”,那才是报恩与还债及情劫中“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考验中修炼之实质。
 
什么叫好?什么是了?来世的愿望都实现是“好”,而圆满回归来时的地方才是“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人间是生命临时之旅舍,为贾(假)府,生命产生最初之地方才是真家;于七情六欲、追名逐利中患失患得而受苦是“假”,是在情魔磨砺中的报恩及还债与悟道中返本归真才是“真”,也就是人们常听到的“从哪里来,归哪里去”之功成圆满就是“了”,这才是做人一场之人生最“好”的归属了——真到假时真亦假,假到真时假亦真!
 
换而言之:如果贾宝玉与林黛玉如一些人是所愿,结婚生子、金榜题名,也许他们从此永远迷惑在人间的七情六欲之中,别说报恩和回归来时的神圣境界,本性与本真被情欲和物欲深埋而迷失自我的赤瑕宫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也许最终销毁在六道轮回的苦海之中了!这样一来,他们来世的愿望不但不能实现,最终在情劫中误了仙缘前程双双殒命与万丈红尘之中,这是好还是坏?是真还是假?是喜剧还是悲剧呢?
 
绛珠仙子演完她的戏份,完成规定动作以后就了缘归位而去;主角在各位配角的帮助下,于婚变之大喜大悲及宁荣二府由盛急衰之过程中,阅尽人心丑态、世态炎凉的贾宝玉终于堪破情为何物而出家当和尚继续深造,而那遗世俗众继续自己未完的梦幻之旅。千古以来,那世俗之人无论怎么折腾,其结局都囊括在《红楼梦》收尾曲“飞鸟各投林”之中: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一曲《红楼梦》就要终了,其最精要之处却在文章的最后,这首由曹雪芹挑明《红楼梦》之传世真相的小诗: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这首诗什么意思呢?千古人间皆同一梦,人的由来都是一样的,谁比谁能强到哪里去?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这仅仅是别人的问题吗?你不就是那上天遗世而乐不思蜀之宝玉?如果你真明白了这首诗的含义,你再看看下面这首曹雪芹题《金陵十二钗》之绝句,恐怕心里就别是一番滋味了: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情为何物
 
解《红楼梦》之谜,我们首先论明白《红楼梦》开篇空空道人把《石头记》改为《情僧记》的原因,这是《红楼梦》开篇明宗最为关键的一段话,要论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讲清楚什么叫三界,也就是情为何物的问题。
 
《红楼梦》开篇有这一段: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什么叫“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首先要明白三界。三界是宇宙中最低的一个境界的一个范围,道家和佛家都有论述,其实西方文化的神话故事也有论述,只是没中国文化这样理性与清晰,就像中西各个民族与国家对地球的认识一样,只是具体的表达问题。三界自下而上分欲界、色界及无色界三个大层次,每一大的层次又分多个境界,才有道家和佛家三界分九层天和三十三层天之说。三界每一个境界的生命的生存状态与物质的体现都是不同的,欲界最低,修炼中修去情欲就能进入色界,去色心就能进无色界,无色界的众生没有对色心的执着,但还是情中之物,再往上修最终就跳出情,也就是出三界了。欲界之人间也叫凡间是整个宇宙最低级的境界与生命,由此层层升华就是不同境界的拾阶而上之天人空间,地球本来就在天上。
 
三界是情主宰的空间范围,情主导三界众生的思维与思想,其本质是为私,越往下境界越低级、生命的智慧与状态越低级和肮脏,也就越苦。比如:三界就像一个容器,情是这个容器中的水,这个水中的生命都是被情左右,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水中之物要离开水这个容器唯一的办法就是修炼成精怪和神仙,这样才能脱离这个情升华到更高空间做高级生命!这就是佛道两家之修炼的目地,把人度出苦海,永远不吃苦了!动物没有为善的人性,要修炼必须要有人体,才有“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的道理。
 
三界以外就是脱离情这种生命的控制以外的高级空间,境界越高物质越围观,在三界内看三界外什么都没有,也就是空空如也,不是没有而是物质更微观,只有完全把三界的物质修“无”、修“空”的生命才能同化那一层次的道理,道德标准达到那一空间的状态要求,物质升华到那样微观才能看到和进入。比如:同一句话,道德境界与修为不同个人领悟就不同,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你就看不到和领悟不到,别人领悟到的道理难道自己看不到就不存在吗?这是一个道理,自己认识和看不到更高境界的道理与空间,也就进入不了,这不是迷信而是修为问题。
 
空空道人看《红楼梦》而悟道,这是空空道人在自己的境界看《石头记》的过程就是入世间和出世间的过程。“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这里的“色”是指万事万物、包括看得见看不见的一切物质,情本身就是色的一种。空空道人因为《石头记》中别人的经历,看到了自己过去没悟到和看到的思想中的情与色心,修炼最重要的就是能发现和悟到自己心性中的不是自己先天生命的不纯,物我分离以后,再消去不是自己先天生命中的因素而步步提纯,这就叫修心!修炼就是修心性,其次才是炼身!空空道人由此而能悟道,因此他才把《石头记》改为《情僧录》。
 
曹雪芹就是通过《红楼梦》开篇的这一小段对话,点明了《红楼梦》这本书的性质与面世的本质作用:启发人的佛性与理性,点明修炼要旨而普及修炼文化的同时能使其中的一些个有根基的人入道和悟道!上面讲的这些是看懂《红楼梦》最为基础的道理,明白这些再看看主贴也许更有帮助,这也是为谈清这个系列以后几个问题做基础铺垫,否则,一些问题也是说不清楚的。
 
贾宝玉失玉前后为什么判若两人?
 
至今,读过甚至研究《红楼梦》的人对贾宝玉的来历说不清,有人认为贾宝玉是石头转世,也有的人认为是神瑛侍者转世,其实都说对了一半,这其实涉及了一个修炼界之密中之密,也就是我们看古书的时候经常看到的“夺舍”!《红楼梦》开篇就明确说明神瑛侍者转世修炼,石头随行了愿,为什么书中最后一回有如此对话:雨村道:“既然如此,现今宝玉的下落,仙长定能知之。”士隐道:“宝玉,即宝玉也.那年荣宁查抄之前,钗黛分离之日,此玉早已离世。一为避祸,二为撮合,从此夙缘一了,形质归一,又复稍示神灵,高魁贵子,方显的此玉那天奇地灵之宝,非凡间可比。前经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带下凡,如今尘缘已满,仍是此二人携归本处,这便是宝玉的下落。”
 
这段话说的很明白:宝玉在荣宁查抄之前,钗黛分离之日,此玉早已离世。那么问题是宝玉离世以后,谁是宝玉?这个问题其实连贾雨村都不知道,只知道“十之四五”,也就是二糊糊的知道一半,究竟如何?我们必须要了解修炼界讲的什么是“夺舍”:
 
什么叫夺舍?为什么要夺舍?
 
舍,就是人的身体,修炼必须要有人体,否则修炼不了。石头、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下市与普通人不同,一般人转世业力轮报,自己转世为什么自己说了不算,是专门管这事的神依这个人的善恶业力负责安排,上届生命带宏愿与心愿来世的则不同,怎么安排要依照这个生命的第一志愿!这是人转世与神转世的本质不同,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是了仙缘的同时,神瑛侍者要修炼更高的境界与果位,那么石头来世的愿望又是什么?
 
看看下面《红楼梦》第一回的这一段: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的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怂级*,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
 
以上从《红楼梦》原文看到,石头的转世的第一心愿是“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书中写到: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怂级*,无中生有之数也。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不同境界的生命,当他们的心清净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其不纯正的那些因素就会现出来,这就需要进一步净化和提升了。这就像一个环境,比如水:当秋水冷静到一定程度就自我净化,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到那水中平时看不到的浊物。

透过文字看本质:《红楼梦》到底讲了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