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塔尔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湖南师大附中 谢朝春
二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有一次,他到一所中学里交给了班上的班主任一份名单,颇为神秘地悄悄告诉教师,名单上列出的是他们研究者在经过各项测试后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最可能成才的学生。其实名单是罗森塔尔随机抽取的,名单里当然也包括了平时较差的学生。不过,一学期后,奇迹真的出现了,所有在名单上列出的学生的确要比其他学生发展得更快,更为出色。罗森塔尔在研究后提出这们一个结论:由于研究者暗示给教师名单上的这些学生将是成功者,因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也常给学生这些暗示,给予这些学生暗示,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这会无形中激发他们积级向上的潜能,从而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如何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我作了如下一些尝试:
一、通过多种途径暗示学生的优点和潜能,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1.在日记中暗示。去年,我担任了高一211班的班主任,从开学第一天起,我就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写日记。我是教语文的,但通过写日记提高写作水平并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把日记当作了解学生的一个窗口,加强双向交流的一座桥梁。
起初,学生不太乐意,只是慑于班主任的“行政强制命令”,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敷衍了事,坦露真实心迹的较少。面对困难,我并不气馁,我深知,交流是双向的,要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老师应首先真诚和坦率。于是,无论多忙,我每周都抽出半天仔细批改全部日记,以一个教师对学生终生负责的情怀,从日记中捕捉进步的“蛛丝马迹”,真诚地“小题大作”;用诚挚编织富于辞采的文字,鼓励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即使是批评,也绝不居高临下,而是以平等的口吻,从理解学生的角度出发,真心地劝诫。渐渐地,我的平等坦诚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他们终于愿意向我说心里话了。他们在日记里向我倾诉成绩不佳的烦忧,人际关系不好的
苦恼;希望缓解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而导致的无穷压力,希望引导走出“青春的雨季”……
当学生带着各自生命的困惑向我敞开心扉,我分明感受到肩上的责任。我以一个兄长的身份替他们分担痛苦、失意,为他们排忧解难。学生生日,我会真挚道一声“Happy Birthday”;节日莅临,我会因人而异地写上深深的祝福;每当考试临近,我会为他们加油鼓劲。通过笔谈,学生切实感受到了老师的理解和关怀,对老师的教育就会真心实意地接受,并循着老师的期望,逐步把自身塑造得更好。在日记中,学生极少劝自己懒惰、自私,神经正常的人,一般都会劝自己要勤奋,要积极。这种发自内心的劝说与老师的鼓励期待相得益彰,促使学生追求真善美,德育也就尽在其中了。
2.在公开场合中表扬或私下暗示。我经常在班上讲:某某学生天资聪颖,智力水平很高,如能充分发挥出来,完全可以进入年级百强。只是由于他现在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不太多,所以成绩还不是理想。跟其他同学相比,他学得很轻松,如果再刻苦一点,一定会一鸣惊人。我和全班同学都期待着他出类拔萃!每次讲了这些话后,全班同学都会热烈地为被表扬的同学鼓掌。这种公开场合的极力表扬,对学生自尊心的满足,向上热情的激发无疑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
不仅如此,在与许多同学私下谈心时,我都会很真诚地表扬他的优点,暗示他今后可能取得的最好名次。对于那些好胜心特强的学生,我甚至与他打赌:如果某次考试他没能进入预定的名次,我将请他吃饭。虽然我输的时候多,但学生决不会因为想老师请客而有意不努力学习,相反,他会认为老师是真心为他好,真心希望他取得好成绩。这样,他就会努力改变自己,发愤学习,力争实现老师给他预定的某种目标。
另外,在家长会上,在与家长交谈时,在与其他学生谈心时,在与科任老师交流时,我都会有意识地表扬某些学生。这样,一方面,家长、学生、科任老师一般会在某个时候向被表扬的学生反馈班主任对他的赞扬;另一方面,家长、学生、科任老师也会对该生抱有较大期望,从而产生“罗森塔尔效应”。
二、充分信任学生,创设成功机会。
“罗森塔尔效应”要求老师多给学生一些关注和鼓励,为了更好地发挥效应优势,我尽可能地多关注学生,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特别是他们自认为没希望成功的活动。
今年5月,学校打算推荐某班参加长沙市“迎香港回归”主题班会录相比赛。我班并不是学校最好的班,文艺人才也不多,举办这样一个高水平的主题班会有相当大的难度。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都存在畏难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并没有气馁,而是大胆接受了学校的任务。在筹备这次班会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学生大都情绪低落。我深知,这是一次充分锻炼学生能力的大好机会,如果成功了,对我班班风、学风的形成,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班会,学生将会深刻地体会到:许多看似不可能成功的事,只要全力以赴去干,就一定会成功。我一方面为班会所需器材到处奔走,一方面想方设法激励主创人员的斗志,强化他们成功的信心。我充分信任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创意,尽可能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班会。后来,实事证明,我的策划是成功的:我们班的主题班会获得了市班会录相比赛第一名。当然,获得的荣誉是次要的,关键是在获得荣誉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老师的信任和鼓励,获得了夺取成功的信心。
在学校三大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中,我都是极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并告诉他们:成功是自己创造的,成功是在一次次尝试中产生的;不去参加,永远没有成功的希望。大胆广泛的参与,终于换来了硕果累累:我班没有一个田径专业体育生,但我们夺取了校运会团体总分亚军,女子排球冠军;艺术节上,我班勇夺合唱比赛一等奖;科技节上,我班更是大出风头:大大小小的奖项近三十人次,而其他班一般只有八九人次而已。如果不是充分相信学生,努力为他们创设成功机会,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各方面并不十分出色的班来说,要获得这么多成功是不可想象的。
三、帮助差生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学生对自己评价的高低,将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发展。许多研究都表明,一个有良好自我形象的学生更富自信,在学习上也更容易得到进步与成功。对于差生来说,帮他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尤其重要。那么,在教育实践中怎样树立差生的自我形象,以促使他更好地在各方面得到发展呢?
我们知道,学生自我形象的树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和印象。而老师和同学对差生的评价和印象一般都不会太好,甚至可以说较差。这对差生自我形象的树立无疑是不利的。正因为如此,作为班主任,要想方设法给差生尽可能多的积极的评价,并创设一种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使其他学生也对差生有较好的评价和印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教育学生全面公正地评价某人,从发展的角度评价某人。我一向教育学生不要戴有色眼镜看人,要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少指责别人的缺点。现在的表现并不代表将来的成就。即使某人现在表现不是很好,将来也照样可取得惊人的成就。差生的成绩不如你,但他的意志品质也许很好,因为多次的挫折无形中磨练了他的意志。在未来的人生的道路中,意志可能比知识更能战胜困难,从而赢得成功。
2.鼓励差生参加有可能成功的活动。差生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自卑的最初产生大多是由于多次失败引起的。因此,有意多创设一些差生有希望成功的活动,积极鼓励差生大胆参加,并帮助他成功。这一方面可增强差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可改变其他同学对差生的评价和印象。这对差生自我形象的确立,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3.给差生改进自我形象的机会。“差学生”与“好学生”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老师要在脑海中树立“差生”同样是可以成为优秀学生这样一种观念,并有意给差生改进自我形象的机会,以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变。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就很好地运用了类似“罗森塔尔效应”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我形象。他的班上有一个学生曾经偷过东西,但他却故意把一大笔钱托付给这个学生,让他一个人把钱送到很远的城里去,并告诉他所有的人都相信他一定会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的。这个学生在路上非常矛盾,想要私自用这笔钱,但一想到老师说他是好学生,大家都信任他,要做好学生当然不能乱用别人的钱,所以他权衡再三,最终还是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在这则成功的教育范例中,教师帮助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自我形象,从而使学生对自己更加自信。
美国著名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是啊,生命是需要关注的,灵魂是需要尊重的,正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亟需教育者以博爱之心进行尽可能多的关怀。在教师春风化雨的真心关怀下,学生获得的不只是一种温暖、一种关爱,更多的是从中汲取了积极向上的信心和激情,从而实现最大可能的发展。这正是“罗森塔尔效应”所希望的理想结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