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可以让孩子这样来认字

标签:
转载 |
有趣的汉字
一、汉字是画、是诗、是故事
这个“笑”字大家熟悉不过了,但你有没有想过:笑字为什么是竹字头,夭字底?“笑”和“竹”、“夭”有什么关系?
“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杨承庆
再举一个例子。
这三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古代贝壳当币用,这么贵重的东西可要小小心翼翼装在篮子里。
●贝壳从篮子掉了下来,说明篮子烂了(溃)。
●贝壳从烂的篮子里掉了下来,不见了(遗)
二、形理识字
汉字的由实物到图形到符号的演变过程,符合幼儿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香港三百千《古诗成语识字阅读》运用形理识字的方法,让幼儿看图(形)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理),教学实践证明,可有效培养孩子对汉字的兴趣,孩子识字也水到渠成。
例1:结合《鹿柴》认识“木、林、森”“人、从、众”
例2:选择学过的古诗中有字理关系的字,如“少小离家老大回”“小荷才露尖尖角”“无论平地与山尖”,以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教学活动中举一反三,很受孩子欢迎。如“石头大、沙粒小”“石头多,沙粒少”“钉子尖尖,山顶尖尖,小荷尖尖角”等。
例子3:其它
三、据形判别识字
●一个有趣的现象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 学了课文后,回到家里喜欢翻开书本,一边用小手指指着字一边念给家长听,似乎认识了书本中的字。当家长单独指其中一个字(如上图中的“绿”字),孩子却不 能念出是什么字,大部分孩子会将小手指从开始一边滑一边念“荷塘里有绿……绿字!”原来,孩子只是将字的“读音”和字的“位置”对应起来,并没有和“字 形”对应起来。
认字的关键是要将“字形”和“字音”对应起来,上面这种指读滑读的方法可培养幼儿的前阅读习惯,但不能有效识字。
●据形判别识字
据形判别识字法是一种高效识字法,简单地说就是:
1、通过“图形”能念字音。如看到苹果能念“苹果”。
2、对比辨别,分清“字形”。将苹果两个字的顺序放乱,让孩子配对,从而辨认字形(当然,还要设计更多形式的游戏)。
3、在“图形”的提示下,“字音”与“字形”对应
如通常情况下,展示一个“果”字,孩子是难以认读的,因为没有任何线索。但展示如下的字卡,孩子就容易多了,他在“苹”与“果”两个字的范围内,回忆第2步游戏的结果。
4、脱离“图形”线索,“字音”与“字形”对应。
ps:
哈哈,悄悄告诉你,不到10分钟!
不相信,看看《麦库的另类应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