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随笔——了解爱动好动孩子的心理需求

(2016-11-03 23:16:27)
分类: 中二班

 班里有3个男孩子十分爱动好动,经常不听招呼游离座位,游戏后集合时也是需要老师千呼万唤才能艰难“回归”。这种表现的孩子本身自控力较差,易受环境刺激牵引和暗示,任凭大人说“不要动,安静下来”是无济于事的。好动只是孩子的表面现象,深层心理需求才是重点。只有弄清孩子好动的心理需求,才能对症下药,事半功倍地引导。我通过观察分析总结了孩子好动的深层心理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

 1.孩子好动的天性是在探究感知周围世界,所以我们首先要接纳孩子这样的表现。2. 取悦心理。孩子想用自己的活泼好动来获取父母和他人的赞赏。3.补偿心理。孩子想用好动爱动的行为来吸引成人的注意力,想得到忙碌无暇的爸妈的陪伴关注。4. 精力过剩。我们要反思是否给孩子提供了足够的活动空间,让孩子充分运动和玩乐了呢?如果孩子活泼不足,精力得不到宣泄,那就会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容易令孩子产生焦虑、无聊的情绪,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进行引导:

  1.给孩子运动的自由,在时间、场合和安全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要尽量满足孩子开心活动的天性渴望。2. 我们要保证孩子每天固定的活动时间,让孩子的精力获得规律的宣泄,这样孩子可以有一个身心协调的作息模式,就不会过分焦躁好动了。3. 进行必须的约束。我们在满足孩子运动需求的同时,也要给予其必须的约束,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比如在集体活动场合,在完成一项任务时,告诉孩子要集中精力、认真去做,而且不能乱说乱动、扰乱秩序,不影响别人,在孩子听老师劝说行为上有改善时要马上给予奖励,这都是对孩子们行为习惯必要的养成性教育环节,需要我们坚持对孩子进行督促引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