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离家出走”不是孩子的错

(2014-08-21 08:53:50)
标签:

育儿

分类: 育儿笔记

孩子“离家出走”是家长最为担心的,而由于家长的不当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压力,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想法,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都有过离家出走的经历。其实,没有哪个孩子愿意离开温暖的港湾出去漂泊,只所以孩子离家出走,很大程度是被家长逼迫的。

出走的原因不同,出走的时间和地也各异有的孩子只是到街上转转,有的则去了外地;有的出去几个小时就自己回来或被找回了,有的出去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回来。

作为叛逆的孩子东子小时候就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我在家乡是出了名的不听话,由此招致父亲的责打,为了免受皮肉之苦,我一次次的离家出走。“范吉林”、“范双鸭山”、“范大连”。这三个绰号也深深地刻下了我少年时代成长的印迹,它是我叛逆出逃的佐证

女儿虽然没有像我这样叛逆,但是骨子里肯定有我基因,在她12岁时,曾因为作文没写好,我批评她,说要把送到老家奶奶家不再管她,她以后自己混。孩子感觉伤心,特别难过,于是悄悄留了一个纸条(告别信)家而去

她在信中说:“我也没想好我会去哪里,要是我混好了,我会回家找你们,如果我就此荒废了,我今生今世也不会回来见你们。说实话,我心里很害怕很恐惧,怕我死在外面怕我永远也见不到我的亲人了,可是我没有办法呀!希望你们不要去找我,就让我自生自灭吧……

看到信这封信,我深受的自责,第一时间通过电话沟通,找到了女儿,诚恳地向孩子道歉。以后,我也尽量注意不用这样的语言伤及孩子。孩子的成长不可能什么都做得好,无论怎么做,家长都不可用过于否定,甚至是威胁的言语相加孩子。

女儿18年的成长历程中,除此之外,还有一次离家出走。

那是在依依不满2岁时,当时我们租住在雁塔区东小寨,这是一处只有二层的小搂,楼下是一个有10多个员工的粮店,楼上除却一个只有两人的粮管所,就是我们4个租户。我租的是一个套间,靠最里边。楼上的住户和粮管所出行,要通过楼外的楼梯进出。

1998年7月25日早晨起床后,妻子在房间内打扫卫生,我在厨房里忙活,孩子穿着背心、短裤在床上玩耍。等我做好早餐,妻子也收拾完卫生了,然而却发现孩子不见了。因为妻子打扫卫生时,是开着门的,我们想依依一定是这样溜出去了。于是,我们在楼上挨家找,不见孩子踪影,而相邻的粮管所还未上班,锁头把门孩子不得而入。

楼上找不到孩子,我们一时慌了,一边喊着“依依”的名字,一边冲下楼去。我们逢人便问,沿着巷子(150多米)向西安市最繁华的长安中路找寻,在我们焦急万分之际,只见保姆抱着满面笑容的依依从巷口走来。惊喜之余,我们一脸不解:“孩子怎么会在保姆的怀里?”

保姆解释说,刚才她过来遇到路口卖粥的夫妇,从卖粥的女主人手里接过的依依。原来我们和保姆经常依依到这里喝粥,孩子很爱喝,每次都喝很多的粥,店主就给她起个“稀粥娃”的绰号。

那天早上,店主夫妇看到“稀粥娃”大摇大摆的从巷口走上大马路(长安中路),原想后面一定跟着我们或保姆,可看了一会不见我们的影子,见孩子越走越远,担心出事,就把孩子抱回来。这时,遇到保姆,遂将孩子交给保姆。

我们谢过卖粥夫妇和保姆后,抱着女儿回家,在回家的路上,我们问依依:“宝宝,你干嘛去了?”“到马路玩去了。”孩子一脸镇定地说这时,妻子才想起,依依起床后,曾说过的要出去玩的话。

失而复得是万幸,但这件事告诉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用心,不可疏忽大意。不然酿成大祸,悔之晚矣。试想,如果不遇到好心的卖粥夫妇,那孩子将会怎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