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闺女练跆拳道
(2012-08-22 08:55:00)
标签:
杂谈 |
分类: 育儿笔记 |
了解东子教育理念的一些家长可能知道,我是不赞成家长对孩子陪读、陪学、陪练的,由此还专门撰写文章,谈到“陪”对孩子成长的不利影响。可此文竟是介绍自己陪孩子练跆拳道的,这不自相矛盾吗?
先不要急着下结论,建议您还是看看此文再说。
这还要从2009年初说起,当时女儿学完了初中的课程,开始为期半年的总复习,以期备战中考。因为我一直不认同这种苦学死学的应试教育,所以认为这半年的复习没有任何意义,纯属浪费生命,这样的复习还不如让孩子快乐的学些技能、培养一下品行。当我和孩子谈了自己的想法后,孩子欣然同意,当然我们又是响亮的击了一掌!
接下来我们共同制定了这样的计划:
范姜国一2009年上半年成长规划
A、古文学习计划
3月上旬
3月下旬
4月上旬
4月下旬
5月上旬
5月下旬
6月上旬
6月下旬
B、阅读计划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C、写作计划
1、此间完成《范姜国一的快乐初中》书稿的撰写,总字数10万字。
2、选取其中的20篇投寄相关报刊,争取发表10篇。
D、综合技能培训计划
1、参加电脑硬件组装与维护、图片编辑等计算机技能培训学习。
2、参加跆拳道训练学习
3、参加主持人(或其他艺术类)培训班学习。
4、此间分别自行去乡下老家祭祖、吉林市送书和回沈阳看望同学。
作息时间(周一至周五)
7:00—7:30
7:30—8:00
8:00—11:00
11:00—12:00
12:00—12:30
12:30—14:00
14:00—18:30
18:00—18:30
18:30—22:00
22:00
总体目标
通过此间的学习与训练,要使其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表达能力、交际能力、适应能力、阅读能力、写作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得以明显提高。
这就是范姜国一的初三生活。
当别的同学在早自习的课堂上苦学死背时,而依依却依然在甜美的梦乡中;别的同学在课堂上冥思苦想考题时,而女儿却游走在田野里、大街上,或在室内练跆拳道、学计算机;别的同学在晚自习的课堂上为一题不解而发愁时,而依依却畅游在电脑、电视、书报刊中,在休闲娱乐中觅取知识的琼浆……
从这个成长规划中,可以看出,为了丰富女儿的课外生活,强健孩子的身体,依依报了一个跆拳道班学习。道馆离我家不是很远,但却没有直达车,需要转车才能往返,再加之放学后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对于不满12岁的女孩来说,我这当爹的确实有些不放心,由此就天天开车送她去,而后或是在道馆或是在外面等着,直至下课再将孩子接回。
这样过了几天后,女儿对我说:“爸爸,不然你也和我们一起学吧,这样既解了你的孤独之苦,又能锻炼一下身体。”我觉得孩子说的有道理,于是我也报名参加了跆拳道训练学习。
我被安排在和依依一起学习,每次参加训练的有十几个人,除我之外还有一个中年人,有三四个青年人,余下的就是像依依这样的中小学生。这些人,练习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练了几年,有的几个月,也有几天的。依依比我早几天,是我的学长,而且她的动作很规范,时常得到教练的表扬,并不时被委派指导我的动作。
穿着宽松的道服,与女儿随着其他同学走进教室,首先要脱鞋进入,教室的地面铺着蓝色塑料块,墙壁的一面是镜子,另一面挂着两面国旗,一面中国的,一面韩国的。进屋后,要向国旗敬礼,敬礼的方式是将右手放在左胸上三秒钟。看到教练要鞠躬,鞠躬的幅度是45°,嘴里要说“跆坤”(韩语“跆拳道”的意思,中文发音“跆坤”),等到教练回礼才可以抬头。
上课了,教练让我们排成一排,绕着教室跑步,这是课前热身,我跟在最后面小跑。因为我在这里属于长者,所以教练对我较为“优待”,跑步可以少跑两圈,练习要求的也没有那么严格。当然,我自己要求还是蛮严格的,尽量和大家看齐,但是20多年不锻炼,自己的身体真是比不了这些后生了。
即便这样,一天下来,我也是腰酸腿疼脚抽筋,而训练强度比我大得多的依依又会如何呢,由此我深深的理解孩子吃的苦头,可是在她的脸上总是写满欢乐,丝毫看不到痛楚的表情。
再后来在教练的悉心指导下,一个月后,我和女儿学了上隔挡、内隔挡、下隔挡的拳法和横踢、前踢、下劈的腿法,依依的一招一势都很规范,而且口令喊得也很响,我虽然比不上依依,但是感觉收获也很大。
通过一个月的练习,经过严格的考试,依依由白带晋升为黄带,尝到甜头的女儿接着又学习了两个月,这两个月恰好我们小区也有一个读高中的女孩在一起学习,这样依依来回就有伴了,也就省去我接来送去的。
三个月后,依依完成了训练学习,孩子的意志力更强了,手更有力了,腿更有劲了,举手投足间,也增添了几分英气。而我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进展,但是通过练习对身体起到了很多积极的作用,而且见证了孩子的成长,分享了孩子的这份快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