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儿的大学

(2012-07-25 03:29:50)
标签:

杂谈

分类: 育儿笔记

女儿的大学
    还差
90天满16岁的女儿范姜国一,一个月后将走进黑龙江大学,开启象牙塔内的新生活。

虽然女儿依依(乳名)还未迈进大学校门,但“大学”对她来说并不陌生,其一是前些年我曾为几所大学授过课,其二我多大学为学生做讲座,其三我有些朋友在大学里工作,所以孩子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没离开“大学”。即便如此,对于大学,她也只是一个从少年视角出发的旁观者。而真正属于她自己的大学,则要从2011年她读高二时说起。

20113月初,就读高二的依依和我说,他们的课程快讲完了,高三要全年复习备战高考。我感觉这一年的复习毫无意义,纯属浪费生命,由此不想让孩子参加高考。打算让孩子快乐的在家玩一年,提高一下综合素质,一年后,找一所大学她喜欢的专业,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与参加高考的孩子不同的是,四年后没有毕业证和学位证。孩子委婉的表达了想参加高考的想法她要体验这种艰辛与劳苦与其他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做个比较。我尊重了孩子的选择,但同时告诉她,既然走应试教育之路,就要遵循这个规则,孩子信心满满地点点头。

在我的“纵容”下,高三上半年孩子依然悠然自得地边学,别的孩子投入10分劲,甚至是12分劲,可依依只用了7、8分劲直到2011年岁尾,在老师的一再建议下,我才和孩子谈,让她要少玩点,在学习上多用些心思,并对她说:“爸爸不希望你用12分劲的苦学死学,但是必须使出十分劲,最终你考多少分无所谓,但是要对得起你这这段时光。考多少分是学业状况的问题,而用不用心则是态度的问题,学好学赖无所谓,但是不可以虚度年华。”

高三下半年,女儿调整了状态,经过半年苦学后走进了考场,考试的情况前文已经有所交代,此不赘述。

考后第二天,孩子就去山东烟台探亲度假,6月20日,女儿从山东回来,当晚侄儿国辉和我说:“21号公布高考成绩,今晚12点老妹的分数就能出了。”我说好像是22号吧,他仍然坚持说21号。

次日早6点,我依旧起床打开电脑,开始浏览新闻,一小时后,我突然想起昨晚国辉说的话,于是我点开了“吉林省教育信息网”,果然有高考成绩查询,输入了依依的考号和姓名后,下面这个页面(如图)弹了出来:“范姜国一  语文:115,数学:82,文综:224, 外语:117,总分:538。”女儿的大学

这个分数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孩子考完,根据她的讲述及平时学习成绩,我估计应该在475-490分之间,高一高会略超500分,最低不会低于450分,可依依却很自信地告诉我500多分没问题。

孩子上高二以来一直是470-530分之间,就是说这个成绩要比平时多出30多分,而半数参加高考的孩子要比平时少一些分,有的甚至少近百分,高于平时分的不足1/5,而高出30多分的只有2-3%

虽然我一直不认可应试教育,可这毕竟是孩子付出辛劳的所得,所以要第一时间与其分享,于是我轻轻地叫醒了依依:“宝宝,你的成绩出来了。”“啊?”孩子揉着惺忪的双眼问道。“你打了538分。”“啊,我就说500多分吗,这会儿相信我的实力了吧。”随后孩子与我来到电脑前,再次确认了分数。而后她打开手机,一连几个短信,发信时间从凌晨3点到7点都有,都是问依依的分数的,依依分别回复后并询问对方的分数。

早餐后,依依上网打开班里的QQ群,很多同学和老师的头像在闪耀,大家一是打听各自的分数,二是询问录取分数线。一上午我和依依不断地回答亲友和同学的询问,依依还不时地在网上与老师、同学沟通,仅就文科本科一批(重点)分数线就好几个版本:527523530,我告诉依依这些都是不可靠的,还是等看官方公布的消息吧。

当日下午4点吉林省文科录取分数线正式公布:本科一批(重点)529本科二批(普通)435独立学院和民办本科(第三批)348。”根据这一结果依依超过一本(重点)9分,二本(普通)103分。

女儿的大学
    随后我向业内人士做了咨询,超过9分属于压线,如果走较冷门的专业应该差不多,如果走自己喜欢的好一些的专业,那样很冒险,可是走二本孩子心有不甘,我也有些不平衡。本来按依依的情况,是可以参加自主招生的,除却孩子的品行和能力外,她独立出版的了两部著作和发表几十篇文章,而且还是不满16周岁的少年大学生,这些都可以作为特长生特招或参加自主招生考试降分录取,可是遗憾的是学校将自主招生名额,给了学习比依依好的同学,如果依依得到加分,那她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专业就很会轻松。于是,我想向媒体讲述这一苦衷,由此得到学校的特别招录(因为此前有这样的先例)。但是孩子不同意这样做,她说:“爸爸,我不想搞特殊,咱就按这个分走,等考研究生我再努努力,会有更好的大学等着我。”通过沟通,我们达成一个共识:为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放弃一本,选择较好的二本院校(省属重点大学)。

第二天,我和孩子来到学校参加填报志愿家长会,校长和班主任老师都认为只要过了重点(一本)线就要报,千万不要放弃,并且举了几个只超过一两分的最后被重点大学录取的例子,我和孩子又商议一下,决定采纳老师的建议,一本也报,因为二本毫无悬念。

家长会后,我们直接去吉林市玩来两天,上山采野花、挖野菜,下河捞鱼摸虾,到松花江畔观河灯,24日下午回到长春。当晚,通过网络查询相关院校的情况,最后确定一本报东北大学,二本黑龙江大学,专业均为新闻学。

次日依依到学校正式将志愿填好交给老师,据孩子说,她是所报学校最少的,很多同学都报了5、6个,甚至是10来个。从学校出来,我带她回到乡下老家的庄园——东园。

在东园玩耍中,写作、赏花、除草、喂鸭,及和村庄小伙伴的玩耍中,得到了大学的录取消息。再经过打工、写作、出游等假日活动,女儿将满怀自信的走向她的大学——黑龙江大学!

女儿的大学

 以下是黑龙江大学网站及《百度百科》对其的介绍:

坐落于北国冰城哈尔滨的黑龙江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连续多年进入全国高校百强行列,是黑龙江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学科门类齐全,33个教学院部拥有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艺11个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81个,其中哲学、法学、新闻学等10个专业为国家级重点专业,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可设置二级学科博士点5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99个;2个国家重点学科;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黑龙江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名师荟萃、人才云集。现有教职员工3 100名,其中专任教师及科研人员2 00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685人。其中,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6人,位居全国高校第19位,列地方高校第一位。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4 000余名(含外国留学生),研究生5000余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