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三的女儿开始学习了

(2012-01-10 14:56:41)
标签:

杂谈

分类: 育儿笔记

今天中午,女儿依依(范姜国一)来电话开心地说:“老爸,虽然这几天学校放学比较早,但是我不回去了,要和大家一起学习,别想我哦。”我告诉她:“好啊,认真学几天,好开心回家过大年!”

再有100多天就要参加高考的女儿,终于知道用功学习了!

女儿依依的学习和成长经历,与大多数中国孩子不同:其一是没有按部就班的在学校学习;其二不是苦学死学,而是活学乐学;其三从小学到高三,一直不做家庭作业。

因为我认为:对孩子的成长来讲,最重要的不是学多少文化知识,而是良好的品行,其次是能力,再次才是学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拥有生存的能力,让孩子全面成长,从而可以在漫长的一生中,快乐、从容地度过每一天。现实告诉我们,一个综合能力强、心里充满阳光的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不一定好,但走出学校后,无论他身在何处,都会因为适应能力强、生存能力优,而找到位置发挥价值。所以,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不在考了多少分,而在于他是否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一直以来,我就认为:中国的学制设置不合理,某种程度是浪费生命。所以,依依在小学期间跳了两级,而后写出了一部畅销书《玩过小学》。“玩过小学”后,她用了两年半时间“乐过初中”,由此又有了《范姜国一的快乐初中》这部与小伙伴分享快乐成长的书。为了让孩子能够开心地玩,快乐地学,我几次找老师和校长沟通,免除了她的家庭作业。

我对孩子的学习要求是:第一要学会基本知识,第二要在生活中得以应用,至于分数和名次我没有特别的要求,只是告诉她不要扯班级的后腿。因为分数差几分十几分甚至几十分,对孩子的成才影响不大,关键是要孩子“学会弄懂,能应用”。

由于孩子玩得尽兴,学得开心,学习兴趣浓厚,效率相对较高,即便比别的孩子投入的时间少,但是学习成绩一直还不错。

在我的快乐教育理念陪伴下,依依开心地走进了高中校园。

20113月初,就读高二的依依和我说,他们的课程快讲完了,高三要全年复习备战高考。我感觉这一年的复习毫无意义,纯属浪费生命,由此不想让孩子参加高考。于是,就与依依商量:如果不参加高考,可以天天睡到自然醒,避开这枯燥、乏味的复习生活。这一年里,可以在家自学一些古文(依依是文科生)、精品阅读,报一两个有兴趣的学习班,自己独自外出去游走,再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期间还能写一部书。所有这些都比在校复习有意义,而且学习、生活的内容丰富多彩。

一年后,同样可以上大学(我已经联系好了几所大学供她选读),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与参加高考的孩子不同的是,四年后没有毕业证和学位证。我相信走出大学校园后,虽然依依没有那两个敲门砖,但是无论是学业还是能力,孩子依然要比大多数的毕业生优秀。况且,孩子读完本科还不满20岁,可以到国外或国内继续读研,所有的证书都可以不要,但学识和能力必须要拥有,因为这是孩子的生存之本。

这样的生活对于当下很多孩子都有诱惑力,依依也不例外,她说让她考虑一下再给我回话。第二天,女儿委婉的告诉我,她还是想参加高考,理由是:以前由于跳级,没有参加升学考试,高考虽然很苦很累,但自己也要尝试一下。我尊重了孩子的选择,但同时告诉她,既然走应试教育之路,就要遵循这个规则,孩子信心满满地点点头。

过了一个周,我还是不甘心,就和依依说:“参加高考可以,可以这漫长的一年,实在是没意义,不如咱们今天就参加高考吧,浪费一年的生命换回几十分实在是不划算,你有信心吗?”“可以,500多分还是没问题的。”

随后,我就着手孩子参加2011年高考的事,首先是报考少年班(当时依依14岁多),遗憾的国内所有少年班都只招理科生,这条路堵死后,我又向省招生办和国家教育部咨询,回答都很明确:高二学生不能参加高考。

我把结果通报给女儿,依依安慰我说:“没事的,爸爸,咱就挨一年吧。”此后,女儿安心在校学习,每个周六傍晚回家,晚饭后上网玩游戏看电视,然后美美的睡上一觉,第二天的早餐与我们的午餐同时进行,下午有时出去和小姐妹K歌、逛街,有时随我去书店、图书馆,抑或到郊外游玩,当别人知道女儿的高三生活后,都不可思议地说:“还有这样悠闲的高中生活。”

女儿上的是一所普通高中,这也秉承我的一贯原则:不上重点校(指基础教育阶段)。上高中以来,成绩从最初的中等一路攀升,到高二的年级前十(文科班400多孩子),此后忽上忽下,我也没太在意。高三上学期学校举行了一次东北大联考,这次孩子的成绩下跌了几十名,情绪十分低落,我安慰了她,并和她一起分析了原因。

2011年岁尾,第一次模拟考试还有一个周的时候,我感觉到孩子学习很不在状态,经过和老师沟通,我把她接回来,就她的学习与成长做了一下午的沟通她自己解释说:一是东北大联考的失利打击了自信,学习兴趣减弱;二是学习不投入,承认自己只用了七八分劲。

依依的班主任老师,不止一次的和我说过:“高三阶段的孩子大家都铆足了劲,很多孩子刻苦到用了12分劲,可依依也就用八分劲,如果这孩子加把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听了依依的自我分析后,我和她说:“爸爸不希望你用12分劲的苦学死学,但是既然你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按这个规则行事,必须使出十分劲,最终你考多少分无所谓,但是要对得起你这一年的时光。考多少分是学业状况的问题,而用不用心则是态度的问题,学好学赖无所谓,但是不可以虚度年华。”

随后,我们共同决定:第一调整状态,投入学习热情;第二用十分劲,勤奋学习。为了保证良好的学习状态,周末返校时间由原来的周一早上改为周日傍晚,这样就可以和同学一切上晚自习了。

10天后,第一次模拟考试揭晓:依依比大联考提高了51分,位列年级第六名。孩子的信心更足了,学习劲头更高了……

高三的女儿开始学习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