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告诉孩子正确的是非观

(2011-11-04 08:49:56)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随笔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溺爱的加重,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晓事理也不明是非,而是胡搅蛮缠、道理不懂。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把正确的是非观念灌输给孩子,引导和启发孩子去思考和探究事情的对与错、好与坏、美与丑,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应该做的就努力去做,不应该做的坚决不做。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会成为是非分明的好孩子,待长大成人以后,才会多一点科学和理性,少一点迷信和盲从,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他不仅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也受到来自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宠爱。对孩子关爱、宽容本无可厚非,但宽容,绝不是无原则的溺爱和迁就。在给孩子爱的同时,更要让孩子晓是非,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提高孩子分辩是非的能力,也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也就是告诫我们要泾渭分明,不能含糊,如果泾渭不分,学坏是很容易的。家长如果经常用扬善避恶的传统美德去教育孩子,就会使孩子逐渐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使孩子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孩子在接触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对有些社会现象迷惑不解,家长要耐心给予帮助。如有所小学的孩子在某商场劳动时,发现营业员都化妆和佩戴首饰,而学校禁止小学生这样做,孩子们感到不理解,回家问家长。家长向老师反映了这个情况,学校搞了一次队活动,对这一社会现象和小学生多方面的情况作了分析,孩子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小学生平时不宜化妆戴首饰的道理。如果家长处处注意引导并持之以恒,孩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不仅会提高,而且会身体力行。

现在许多家长的教育重心都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只要孩子学习好,孩子其他的问题都不重要,如是非观念、道德感及责任心等等并不为一些家长所重视。孩子道德行为的形成,关键是对是非好坏和善恶的认识、辨别,孩子有了这方面的辨别能力,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行成就有了基础。道德乃人生之基,所以家长们应把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放在首位。

孩子出险动作或妨碍别出面制止,家容、漠,孩子那些行是被允的,久而久之,孩子少了安全念、自律意识,法辨是非对错,不知尊重人的重要,等到意外悲剧发,父母亲搥心痛却为时晚矣!

实,孩子本性善良,可塑性极强,家长应帮助孩子,小就建立正为习惯。不要孩子年纪还没关系大再教,等到孩子成不良习惯,积重难返,再想亡羊牢,有时却不及了。

明事理晓是非的孩子,更容易自律。因为这样的孩子,知道什么事情是应该做的,懂得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这恰恰是自律的表现。所以,家长不仅仅要注意身教的力量,还要注意言传,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让孩子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把孩子培养成“晓事理明是非”的孩子。

培养一个有正确是非观的孩子,言传身教都不能忽视,家长不但要以身作则,还要时时刻刻督促孩子,让孩子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的接受正确的道德观,让孩子拥有责任感和道义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