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成长问答 |
读者来信——
东子老师,看了你的博文,非常受益。现在我遇到问题,今年小孩升初中,按照政策,将通过抽签决定在哪所中学上学,非常着急,任何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理想的学校(比如重点校、实验校)上学,但这样一来,本来考学生的,成了考家长的能力,我不知道东子老师对这样的教育怎样看?
东子老师,看到你的女儿那么优秀,真是羡慕。目前我女儿成绩一直中上,最关键的这学期却让我非常担心,最近一两个月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与老师沟通,说小孩上课爱开小差,精力不集中,这学期也不象以前爱回答问题。与女儿沟通,说经常害怕出错,不敢回答,回答错了老师要批评,包括考试也是这样,害怕出错,如果自己觉得是错的,都不敢写,甚至回家给我说,因为这学期没在老师那去补课(因这学期功课多,时间少,就没在老师那去补),老师这学期一篇作文都没念过她的(以前经常回来说作文老师在班上念了作范文),感觉这学期孩子非常缺乏自信。作为家长,您说我该怎么办?
东子回复——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成才的主管因素很重要,上了重点校,主观不努力也白扯,即使上普通校努力奋进一样成才,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所以,我认为重点校培养的不都是人才,普通学校不一定培养不出人才。
每年的此时,一些孩子要幼儿园和小学毕业的家长,都一个个摩拳擦掌,锚足了劲要给孩子联系一个最好的学校:结束了幼儿园生活的孩子,要上重点小学;小学毕业的孩子,要上重点中学;面临中高考的孩子,要上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
在一些人看来,惟有上了重点中学,孩子才有可能考上大学而且是重点大学,而上了重点大学,孩子才能有出息,才能成才成功。因此孩子惟有上了重点学校,家长心里才算有了底,才可以松口气,才可以面对别人的询问自豪地说出孩子所上的学校的名字。
为了能让孩子上这个“重点”,家长们真可谓是削尖了脑袋,甚至是不择手段、掏空家底、拉尽关系……
我却不然,女儿范姜国一小学、初中、高中都上的普通校,孩子一直这样快乐的成长,收获了品行好、能力强,分数也不赖,在普通高中就读的她学习成绩位居年级前十,即便按应试教育衡量,考个重点大学也没啥问题。
女儿结束幼儿园生活,要上小学时,我家附近有全省闻名的重点学校——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和东北师大附属小学,还有非常普通、名不见经传的二二八厂子弟小学。当家长费尽心机把孩子往二实验、师大附小送的时候,我不声不响地到二二八厂子弟校给女儿报了名。
很多人不解:孩子为啥不上重点学校啊?
不为别的,因为我信一个理:一个人能否成功或者说有出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观因素,客观环境仅仅是众多因素之一。
想想我们的求学时代,因出身农家,我和妻子小学上的是农村小学,中学读的是乡中学,走到今天,自觉混得还可以,最起码各自在某一领域有点小成绩,比一些重点学校毕业的人也不差啥。
是不是人才,看的不是就读的是什么学校。自身素质称不上人才,即使你从小到大读的都是重点学校,即使你毕业于北大、清华,依然要在竞争中败给,尽管读的是村小、一般院校、民办院校的高素质毕业生。能不能成才,看的也不是上的什么学校。自己不努力,再优越的学习条件再好的学习环境,也是枉然。
而且,把握不好,自认为置身名校而飘飘然,反而会被这优越的环境,给消磨掉了向上的斗志。
所以,进了重点学校不一定就有出息,而不上重点学校不等于今生就比别人差。况且,家长都忽略了一点,无论是重点学校还是普通校,孩子学习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一样的课本,一样的教学大纲,普通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也不见得就比重点学校的差到哪去。我自信我的女儿上重点学校是她,上普通校还是她,决不会因为上重点就成了神童,上了普通校就成了庸人。
不送孩子上重点校,只是想让孩子明白:将来她的成功完全要靠她自己主观上的努力,不要有任何依赖于外界条件的思想;不送孩子上重点校,还想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虽然希望她将来能有出息,但更希望她能拥有快乐。
远离重点校人为造成的激烈的竞争气氛,让孩子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度过她的学习生活,这是我们的心愿……
快10年过去了,这一切在女儿的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最后,我还想说说孩子当前缺乏自信的事,这和老师的不当教育是有些关系的,孩子课堂发言无论对错与否都不该受到批评,首先要肯定孩子的积极态度,然后耐心为孩子讲解。当然,老师也非完人,所以要相互理解,这只是老师的施教能力和方法的问题,并不是其主观所为,做做孩子的工作,必要时也可和老师做一番沟通,或让孩子主动找老师沟通,提出自己的想法。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肯定孩子的积极性,很多时候错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这些以过来人自居的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