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成长问答 |
东子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学前儿童家长,前几个月在北京工作时,买了一本您写的《好爸爸胜过好老师》,今天因为孩子教育方面的困惑,又上了您及女儿范姜国一的主页和博客上认真地浏览了一下,感受颇深。
我是一名师范生,毕业后当过四年的小学老师(从一年级教到四年级,四年后转行),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我认为,一是孩子上学时间不可提早,更不能牵强;二是孩子应该多玩,从小就享受童年的快乐。
我儿子出生于2005年9月,现在正在上幼儿园大班,比较懂事,性格较为开朗。我对孩子的教育观:一是孩子上学时间要适龄,不去牵强地让他早上;二是在孩子上学之前,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他的品性和习惯。这两种观点,我和妻子沟通后,就实施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
1、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品性和生活习惯。在家非常孝顺长辈,小朋友之间的人缘也特别好,而且自己的事情大部分都是自己努力去做,如:穿衣、洗澡、打扫卫生等,每次干的都非常认真,质量非常高,效果也非常好。
2、孩子享受到了童年的快乐。两年来,我带他去过北京、海南、郑州、石家庄等大的城市,游览过一些风景名胜和人文古迹,在日常生活中,也尽量是给他充分玩耍的时间和机会,为了锻炼他的身体,他还积极参加了乒乓球的学习,现在进步也非常大。
3、孩子的观察力和叙述力得到了进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育和引导他对事物要多观察,并且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通过这两年的锻炼,这方面他进步很快,特别是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发展的比较快,比较好。
当前面临的不足和困惑是:
一是孩子的理解能力比较差。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英语口语能力比较好,但是在理解和记忆方面比较差,特别是对数学方面要差一点,例如:拼音字母按顺序可以背或写得很好,但是一拆开或挑着让他写或念就差多了;数学计算方面也是非常差,超过10以上的加减几乎就算不过来了。
二是竞争意识比较差。孩子属于比较宽容性的,有什么东西愿意给小朋友分享,从来不和人家斤斤计较,延伸到学习上情况也大体相同,表现出来的竞争意识比较差。
对于以上两点,起初我没有很在意,总认为,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一是我会采取不同于学前的教育方法,二是随着他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也会自然而然的改善的。直到前天,孩子睡觉前对妈妈哭着说:“今天,老师说我考了零分(第二天问过老师,实际是90分,但老师给他说的是零分,目的是想激励一下他,增强他的竞争意识),给别的很多小朋友发了奖状,但是没有我的。”
我听后,非常吃惊,一晚上也没有睡好,拿着您的书在找这方面的资料,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妥当,因此,今天给您写这封写,希望得到您的指导和帮助。我想问的主要问题有两个问题:
1、目前,我的这种教育观点和教育行为是否合适?是否适合我的孩子?
2、我需要改正的方面在哪里,需要坚持的方面在哪里?
东子回复——
永庆先生:
您好!
很高兴收到您的来信,谢谢您的信任。
首先让东子欣喜的是,您是一位既有教育思想又有教育行为的好家长、好父亲,这在当下中国家庭教育中家长不懂教子之道,父亲教育缺失的状况下,真谓难能可贵,作为一位家庭教育,尤其是父亲教育研究者,在此我向您表示衷心的谢意!
关于信中提到的有关问题,简复如下,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您对孩子所采取的教育观点和实施的教育行为,总体来讲是科学的、理性的,也是积极的,不仅适合你的孩子,也适合大多数孩子。所以,你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当然,也不是没有瑕疵,比如你带孩子去北京、海南、郑州、石家庄等地游览风景名胜和人文古迹,这一出发点很好,是期望孩子开阔视野,更好地玩耍,但是东子认为此年龄段的幼儿(据你信中所述,孩子至今才5岁多)是不适宜长途旅行的。
婴幼儿期的孩子长途旅行游览名山大川,即对孩子的成长没多大益处,也使家长无法玩得尽兴。一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风景名胜和人文古迹尚没有概念,看也只是看一点热闹而已,不会达到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而这么小的孩子行走比较困难,很多时候需要家长抱着,旅游本来就很累了,再拖着大包小裹还得抱着孩子,除了疲惫还能有什么?所以这么大的孩子最好不去远足,而是到离家较近的大自然为好,距离一般以100公里为限,地点以家居城市周边的风景区、水库、河流、山谷、乡野等自然景观为主。
孩子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某一方面能力差也属正常,有弱项就有强项,要发现强项,因势利导。当然基本的能力还是要孩子具备的,根据你的描述,尚不能断定孩子的理解能力就差,也许是我们的引导方式有问题,只要加强训练引导孩子的理解能力就会逐渐提高,但是切不可操之过急或态度强硬,总而言之就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因材施教)。
对这么大的孩子不要过于强调竞争意识,渐渐大了,让孩子自己去感受竞争的氛围,逐渐提高这种意识。再说了,有好东西愿意跟小朋友一起分享,这是非常好的品行,要积极鼓励才是,要告诉我们的孩子,要学会竞争更要学会合作,不善于分享又怎么合作呢?
最后,关于孩子前两天考试的事,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做法是不正确的,激励要看激励对象,对于一个才5岁多的孩子,不当激励就会成为打击,只能适得其反。有效的激励是赏识、安慰和鼓励。
以上是东子的一点想法,多批评,再交流。
祝您与夫人轻松教子,快乐育儿,祝小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