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成长问答 |
13岁的女孩在给东子的来信中写到:
我是一个刚上初一的学生,生活在一个枯燥乏味的世界里,这个世界除了吃饭,就是学习。从我记事开始,便生活在爷爷奶奶的身边。爸爸和妈妈都是公司的职员,他们要努力的赚钱养我,所以没时间照料我。于是我从小就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他们对我很好,我也很爱他们,可是他们的想法却和我有很大的不同,也就是传说中的代沟。
可能是年龄大了的缘故,爷爷奶奶很早就会上床睡觉,他们要睡觉了,也要管着我早早睡下,并不管我困不困,睡不睡得着。每天只会和我说吃没吃饱呀,写没写作业呀。有的时候我想把学校的事情拿到家里来分享,可是爷爷却说吃饭的时候少说话。我想要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吧,奶奶又怕我出危险,不准去。所以我只能在家里呆着。家里虽然有电视机,可是似乎只能放新闻,其余的时间爷爷从不打开它。
我曾经和妈妈说过这些事情,可是她却说我不懂事,他们现在是为我的将来着想。可是我现在真的很闹心啊,什么我的将来,我现在过的很不快乐。老师,您说我现在该怎么办呢?我真的好难过啊,在学校的时候想要赶紧放学回家,回到家又觉得太乏味想要去学校。我真的希望时间可以快点过去,我好快快的长大,这样我就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不用再待在奶奶家。
离开了这里,或许我可以拥有多彩的人生,就算不是那么的精彩,也至少不会像现在一样,每天似乎都是相同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
所谓隔代教育,就是通常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实施的教育。
现代隔代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一些夫妇离婚后,为了不影响再婚,谁也不肯要孩子,最后,孩子的唯一去处便是爷爷奶奶那里。②有的夫妇双双“下海”经商,深知“鱼”与孩子不能兼得,只好把孩子托付给父母。③有的夫妇为出国深造或是夫妻两地分居,把孩子交给父母。④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工作繁忙、住房紧张、收入偏低、追求享乐、超生躲避等等。
隔代抚养存在的主要弊端,就是祖辈思想观念陈旧,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影响了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很多爷爷奶奶对新事物的理解相对滞后,不容易改变几十年来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不能很快跟上社会发展和观念更新的步伐。因此,教育孩子时,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加以引导,对于孩子出现的诸如“破坏行为、尝试行为”等一切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
如今的孩子求知欲高,可塑性强,不甘寂寞,喜欢探究新鲜事物。他们的信息来源主要是网络和电视,可如文中这个孩子这样,一些爷爷奶奶不让孩子接触电脑和网络,这样将来孩子的目光势必很短浅,知识面和见识一定很窄,结果必将跟不上这个时代的需要。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整天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将自己全部感情投到孩子身上,也是无法取代父母之爱的。孩子缺少血肉相连的父母之爱,极可能使孩子因情感缺乏,而产生情感和人格上的偏差,导致产生诸如心理和行为障碍等问题。
所以,家长最好自己抚养孩子,使孩子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好好利用资源,该学就学,该玩就玩。年轻父母因为思想开放,观念更新,接受的知识信息多,他们所教育出来的孩子比“隔代教育”的孩子更容易适应当今的社会。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对孩子童年的教育也同样只有这一次,同孩子的亲情建立更是只有在童年时期才能进行,错过了将永远无法弥补。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父母给予的亲子之爱,因此,作为父母哪怕工作再忙,也要争取和孩子在一起,培养与孩子的感情,主动担负起对孩子抚养和教育的责任。一味的依赖老人来抚养和教育孩子,既是对老人的不孝顺,也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把孩子培养成人,是社会赋予每一个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父母对孩子家庭教育的投入,就是对明天的投资。自己工作再忙,事业再重,都不能忽视了教育孩子的责任,要担负起主要的教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