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育儿笔记 |
5岁的小丽是一个长相俊俏的小姑娘,但就是任性,家长时常拿她没办法。有时为了买个雪糕也大闹一场,她想要一个情侣装雪糕,妈妈极力劝说她挑选一个小点的,孩子开始不予理睬,紧接着便大吵大闹起来。她用脚踢妈妈,将其拿在手里的雪糕扔在地上,而后踢雪糕柜,也踢企图劝说她的售货员,最终父母只好妥协
4岁的辛辛跟妈妈到商店去买东西,看到玩具枪就不走了,非让妈妈给买。妈妈说咱家已有好几支了,不能再买了。辛辛说什么也不依,坐在地上不起来,妈妈生气打了他一巴掌,他躺在地上打滚。最后,家长还是妥协了,说:“这孩子天生的这么拧,没治了。”
其实,在生活中,小丽和辛辛这样的孩子并不鲜见,我们常能看到一些孩子,为了得到某种玩具或食物,在商场大吵大闹,或赖在地上不肯走,令父母尴尬不已又束手无策。
也许很多家长都有故意去冷落过孩子,特别是在孩子耍小性子的时候,只是作为家长的很容易心软,所以很多时候胜利的便是孩子,于是一次又一次,孩子重复地耍着小性子,提出各种要求:买玩具、买零食、买衣服……而每一次她都胜利而归,于是孩子越来越任性,要什么就得给什么,不给就耍赖……
任性是小孩子常见的刁蛮行为的一种表现,通常表现为孩子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想怎么干就得怎么干,一旦其需要得不到满足,就耍脾气、使性子。任性的孩子的表现是对家长的正确劝告故意不听,稍不如意就犯拧,拧劲一起来,家长怎么说也不行。任性的孩子总爱以“不吃饭”、“大哭大闹”、“满地打滚”等为手段要挟家长,一旦他们以“胜利”告终,就会变得越来越任性。所以,家长不可无原则的迁就孩子。
依依刚上小学的一天,我送她上学,在学校门口和女儿告别的时候,就看到一个小男孩拽着他妈妈的手在哭,而且还不断地跺脚、耍横。他妈妈一脸无助的表情,想发火又憋回去了,只是一个劲的哄劝。
从谈话内容中我了解到,原来是孩子的母亲今天忘记给孩子带饮料了。孩子到了学校门口发现书包里没有每天必带的饮料,就缠着妈妈去买。而妈妈又没带钱,就劝他说,上午渴了就先喝水吧,等中午再来送饮料给他。可孩子不干,于是乎就哭闹。
我一直在旁边观察,直到看着那个妈妈找着个熟人,借了钱买来了饮料,把孩子送进了校园。这样如此无原则的迁就孩子,能培育出什么样的人才来呢?
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一个原则,孩子从小就应该教育他做事讲原则,不可无原则行事。
依依4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带她从长春坐火车去吉林市。临走前,她妈妈为她收拾了一个小包,里面装了矿泉水、饼干之类的东西。上车不久,列车售货员推着装满各种商品的售货车从我们身边经过,依依小声说:“爸爸,我要饮料。”我故作没听见。依依于是提高了嗓门:“爸爸,我想喝饮料。”这时候我把视线投向依依,只见孩子眼里满是渴求的神情。“不行。”我语气坚定地说。“我想喝……”这时售货员把饮料递到依依手里怂恿着给孩子买,孩子禁不住诱惑,于是带着哀求的继续提着自己的要求,我再一次拒绝了她的要求。
过后,我对孩子说:“吃的喝的我们都有,就没有必要再买饮料了,你说是不是?这不在花多少钱的问题,不该花的钱,我们一分钱也不花,你说对吗?”依依点头说:“嗯”。我接着又和孩子聊了一会,为什么不给她买这瓶饮料的原因,孩子最终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并向我道了歉。
所以,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或是耍赖的时候,家长要理直气壮地对孩子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