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苦瓜

(2010-07-04 07:01:07)
标签:

杂谈

分类: 人生杂说

幼时日子清苦,但却能吃上甜甜的瓜果。瓜果梨桃,吃就吃它个香甜可口,所以一直认为瓜果都是甜的。
   
在北方生长了26年后,在南方我吃到了苦涩可口的瓜——苦瓜。
   
那是1992年春天,行走在海南的东子,在一个朋友的家里,长了这等见识。上菜完毕,按先后顺序,我开始品尝各种佳肴,第一个自然是离我直线距离最近的,那个不知名的绿中透黄的“什物”,忍受着舌尖的苦味,我的第一反应是:把碱当盐放了?朋友笑我:苦瓜,不苦怎么还能吃啊。原来,瓜,也是可以苦的!这不禁让我这个自认为见多识广的家伙汗颜无比,但因为那股苦涩太让人难以消受了,我的筷子只好从苦瓜身上飘过。
   
很偶然的,一次在餐馆,我再次与“她”重逢了。
   
在认出她来之前,就已经被她吸引了,青翠欲滴的色泽,绿得那么纯粹,真的是让人不能拒绝。谁让东子天生对绿色有着特殊的情怀呢?询问下,朋友的回应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原来就这就让我“铭心刻骨”的苦瓜!但是,先爱上了,就真的忽略掉了许多,人不也是这样吗?做了长久的挣扎,终于决定“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于是,很豪迈的伸出了筷子,然后又不禁暗笑,自己明明很乐意去超脱的,又何必做一番“普渡众生”的架势?小心奕奕的,淡淡品了品:恩,一股别样的爽口,随着那从口腔滑落的质感和若隐若现的淡淡苦涩余味,我觉得这才是最好的菜肴,渐渐的我爱上了“她”。
   
为此,我又进一步了解了她的身世:苦瓜以味得名,其名不甚雅致,粤人又唤做凉瓜。苦瓜形如瘤状突起,遂又称癞瓜;瓜面皱纹漫步,似荔枝,遂又称锦荔枝。清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苦瓜清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可酱可腌┅┅熟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肝,润脾补肾。”
   
自己起灶后,苦瓜便成了我的席上“常客”。 烹制的经验也长了点,知道了吃苦瓜时用凉水浸泡一下可以淡去些许的苦涩味,当然要是全然没了“苦”也是不成的,就好比一个人丢了自己的性格,人生丢了“苦”,那也就无所谓的生活了,也当然失却了所谓的“甜”。
   
第一次,与这个熟悉的陌生人“零距离”,我还是有点小小的激动的,因为每次看到的她都已经被精心打扮了一番,中规中矩的制成品,我没有丝毫的机会去一识她的“庐山真面目”。现在,她这端端与我两相对着,情意绵绵虽然谈不上,可总是一心一意的。我贪婪的不肯放过它任何的小小皱纹,良久,感叹:“真是丑啊,真丑!”自然,又因东子非以貌取人之流,所以依然照吃不误!
     2005
年初夏,借重庆讲学之机,开始寻访苦瓜的“芳踪”。巴渝乡间,陈家桥,重庆西郊,农家水池泥潭,一棵苦瓜“金鸡”般滑稽的“独立”中央,孤零零的果实,远观恰似西葫芦“凌空”悬挂,让人看了忍俊不禁。真的,当我真正面对那藤枝肆意蔓延的“苦物”时,一切久久徘徊在心头的疑问,一个一个被无声的解开:本以为他会被“旱”在地上,如诸多的瓜类,可是他却“犹抱琵琶半遮面”悬于空中;本以为长相粗犷,一定有个“四肢”壮硕的母亲,哪知,那枝蔓弱不禁风的架势着实让我嗟呀了一番……园主惊喜区区“苦瓜”还能散发如此大的磁场,看我视若珍宝,他乐津津的讲开来:苦瓜可是个好东西啊,苦瓜与任何菜同炒同煮,任其翻江倒海,绝不会把苦味传给对方。我享受的随着老汉的思绪把自己的想象任意的涂抹在我深深依恋的苦瓜上……我迫不及待的捕捉下了她的“一颦一笑”,让我从心底涌出一股亲切,我才惊讶的觉悟,她的丑已经荡漾开点点滴滴渗透到我的生命中成了一种另类的“妩媚”,我深爱的那种味道……
   
回来的路上,忆起贾平凹一笔《丑石》,顿感共鸣。是苦瓜让我真正触摸到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无味之苦”,也顿悟了“苦尽甘来”的“苦之大成”,爱上那丝丝入扣的苦,想起那首“黄蕤翠叶,篱畔风来香引蝶,结实离离,小字新偷锦荔枝。但求形肖,未必当他妃子笑。藤蔓瓜瓤,岂是闽南十八娘。”轻弹那字字珠玑,颇有感触:切不可冷落了,生活中难以入口的“苦”,往往,那才是真正的甜。
   
五味生活,没有“苦”,就是单调生活;百味人生,“苦”若缺席,就是残缺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