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大观作序《刘氏家谱》

(2011-04-27 15:23:05)
标签:

大观

谱序

福亮

谒大观墓

杂谈

分类: 史海钩沉

      http://s1/bmiddle/68444062ha1e181be0150&690

                 刘  氏  家  谱 

         http://s15/middle/68444062ha1e1d482662e&690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刘大观自怀州归里省亲祭祖,主持编修了邱县《刘氏家谱》并作序。时年六十八岁。序言严谨求实、情真意切,折射出作者的高尚情操与博大胸怀。家谱的续修也实现了他祖、父辈生前未了的心愿。

自父子而子孙、自祖孙而尽服,而十世而百世推其始,则一人也。万物之始曰祖,而人之始迁于异乡、列入编籍,则曰始祖。祖之有始,若水之有源,肇端西极、折赴东墟;初为胎簪、继为巨浸;支分派衍、浩浩乎不可稽矣。

故《水经》作于无名氏,而郭景纯、郦道元辈,皆有注焉。古来大家族有念于此。因《水经》而作谱系,谱系不作,则子姓无所统,尊卑名分、生卒月日及平生之显晦穷通,后世子孙不得而知之。作于前不修于后,岁久丁繁、不通庆吊。初一郡一邑、旷若千里。往往睹面不知为何许人,则后世子孙亦不能逭其罪。

我始祖自濰迁邱,十八世矣。仕官科第、历四百余年不至凌替。则世芬祖德、岂能殚述。

刘氏有祖谱。自七世祖廉访公始甫脱稿而卒,未及付梓。廉访公之孙九世千子公,始序而刊之。是在前明崇祯十年(1637年)丁丑闰四月。谱之续修,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壬辰四月。我曾祖宜斋公与曾叔祖秩公公、睿思公、静庵公互相厘定者也。

自曾祖至观,又越三世。自康熙壬辰至嘉庆二年(1797)丁巳,又越八十五年。是时观作牧宁远,胞兄雪浦到署,观告吾兄曰:“我祖、我父尝以家谱不能续修为憾,以宦途坎坷、固无暇也。今观托祖父余荫,得山海关外一散州,风淳事简、而薄俸所余,可仰体祖、父未了之心事,修家谱矣。”

兄旋里,约远近宗族、各以本支排纂世系,不数月而成。寓书于观曰;“家谱既修,一支有抄本一部,不虞久远世次凌杂,似可不必复有刊本。”用是因循,未付剞劂。

观由宁远知州加捐道员,迁掣湖北,请训记名,特授山西河东道。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劾奏山西巡抚初彭龄“任性乖张,不学无术。”彭龄革职,观亦以疏中一二款风闻未确,一并斥废。遂客居怀庆,以读书游山消遣岁月。

因思家谱修于丁巳,今岁次庚辰(1820),又逾二十三年矣.亡者、存者、后生者事迹名字,婚配不补入,知后世子孙谁复以此事为事者,又念抄本一有散失,则难以再录,不若刊本,藏于家庙,有散失可复印也。

乃命胞侄维庸、族侄光廷、侄孙仲泰,依丁巳初稿为增续之。悉奋勉勤事,用殚其尊祖敬宗之心。观校其舛讹,弥其疏漏,复据实迹作大传小传。大传者,学品事功兼有者也;小传者,无事功而有行谊者也。

是时胞弟大均,以县令需次直隶,摄篆满城,请任刊刻之役,吾诺之。

今以续修家谱之原委书之简首,以告后世子孙,更数十年后有子孙之贤者,当有感于斯文。

按刘氏受姓始陶唐,之后封于刘,裔孙刘累,事夏为御龙氏、商为豕韦氏、周为唐杜氏。杜伯子隰叔氏、奔晋,为士氏,孙士会适亲,后奔晋者,复姓刘氏。汉娄敬、项伯皆以有功于高祖,赐姓刘氏。自汉以后,下显荣昌繁,其最著者七房。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年、丹阳、南华,而北魏凌江将军之后,由襄平徙河南者不与焉。辽阳刘氏,其先传自太保秉忠之后,元至正末有讳显者仕为通州安抚司副使,洪武中授都指挥佥事,封明威将军,予世袭,子通以军功进指挥使,封怀远将军,赐铁券作镇开原。十一传而徙大兴,有《辽阳刘氏族谱》。此旧谱未及载,故罗缕书之。

唯我邱县始祖,迁自濰县,其本支出于彭城、尉氏七房乎?抑出于襄平、辽阳乎?皆无由稽考。我父桐城公,乾隆乙未以公事赴江宁,方伯刘公讳墫者,诸城文正公统勋侄也,问由何处迁籍于邱,对以濰县;又问迁籍于邱何时,对以明建文时。方伯云:“我先世亦于建文初年自濰迁于诸城,是本支矣,可持家谱来印我渊源。”未几方伯以疾卒,事遂耽搁。

惜乎邱谱,诸城不得已而见之;诸城谱,我邱亦不得而见之。他日得诸城谱,则濰县始祖出于何支,乃能了了。

又按曾祖宜斋公,作《世表序》云;从弟秩公赴试济南,遇宗人之居东莱者,问起鼻祖,乃讳彦诚,是止于邱侧,与率濰之浒者,盖伯仲也。观则以为不然,自濰迁邱之始祖,是濰之末世矣,岂与居濰鼻祖为伯仲,或以诸城迁自濰县,而濰属于莱,以诸城之鼻祖误书东莱之鼻祖,袭谬承讹,未及厘正耳。

我邱县始祖,以彦字排行,诸城始祖亦以彦字排行,而迁居年岁,又同在建文未逊国以前,是真属本支矣,是真属本支矣。侯见文正后人,一问之。

阳明先生跋《竹江刘氏族谱》云;“王道不明,人伪滋而风俗坏,人无实行,家无信谱,士夫不务修身立德,而徒夸诩其先世以为重,冒昧攀缘,以乱其宗。不知桀纣幽厉之出于禹汤文武,而颜闵曾孟之先,未始有显者也。”吾之欲得诸城谱,盖欲证濰县之所自出,非以其家累世为宰相也。后世子孙亦不可不知。

 

    十五世孙前任山西河东兵备道兼管山陕河南三省盐法道大观谨撰

        http://s7/middle/68444062ha1e1adc4e8b6&690

 

[]邵福亮先生撰长句《谒刘大观墓》,概述了刘大观的官场仕途、诗文创作及家庭状况等方面。其一生经历、悲欢得失跃然纸上。读之对了解刘大观其人颇有帮助。

戊子仲夏凉似秋,我拜君墓三尺丘;

诗文十七卷血泪,读来字字皆离愁。

五岁失母君不幸,祖母恩养二十秋;

插香祭母发宏愿,金榜提名壮志酬。

岭外蛮笛永福美,芳山烂漫天宝秀;

漓江归棹音低回,七千里程悲扶柩。

叠遭丁忧君心苦,连逢阴雨破屋漏;

对月水浮吴门舟,照花风摆金陵柳。

开原古塔今犹在,闲云两载牵君袖;

八年握符宁远州,名教惠政传民口。

侯职两载江南游,何止苏杭与扬州?

于上溪清流君影,月下风雅几师友?

恩命殿授河东道,五十六岁举一子;

可怜禹都命不永,可叹娇儿短促寿。

二属山西布政使,铜章墨綬一纸休;

嘉庆巡幸五台山,废员接驾情殷厚。

客居河南怀庆府,济源也曾生圹购;

六旬前近十儿女,君近古稀无一有。

原配王氏早年逝,周氏邵氏又撒手;

皇天有情天亦老,后土无义泪亦流。

六十九岁弄一瓦,七十弄璋又一首;

隔年又添七十二,妻妾悄问羞不羞? 

侍姬李氏功劳大,弄璋弄瓦续君后;

感佩继配张氏女,慈惠贤淑宅仁厚。

太行山麓樵夫客,皆成蓬门座上友;

人过七十古来稀,君得遐龄逾九九。

扬州牌坊蕃釐观,刘郎泼墨占鳌头;

天宁寺里三圣塔,中天一柱浓墨透。

我谒君墓无祭品,君正食鱼黄鹤楼;

湘花图卷谁挥题?快雨亭王文治叟。

 

                    辛 卯谷雨

      http://s16/middle/68444062ha1e1b6f5ba2f&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大观诗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