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型壳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2017-07-25 12:40:52)
标签:

型壳裂纹

熔模铸造

粘结剂

面层防裂剂

分类: 精铸

型壳裂纹的形成机理是受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热应力、型壳用粒(粉)状材料和铸型填充料的相变应力及硅溶胶(或是水玻璃)胶体脱水收缩时的收缩应力的作用超过了型壳的强度所引起的。

欲防止型壳裂纹,必须适当地提高型壳强度,降低热应力、相变应力及收缩应力。

一、             熔模和浇注系统因素

熔模和浇注系统结构复杂,壁厚很不均匀,且厚薄过渡不不圆滑,有较多的悬件、尖角和深孔夹槽等部位,这些均能引起热应力、相变应力及收缩应力的增大,从而极易导致型壳产生裂纹。

因此,在满足产品使用要求和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简化和改善铸件及浇注的结构,尽可能采用的简单的浇注系统,加大各转接处的圆角,修光浇注系统表面,适当地缩小直浇道的直径,采用空心直浇道组合模组,必要时可在模组上设置模料熔失孔。

此外,应选用膨胀系数小、熔点较低的模料。

二、             粘结剂因素

硅溶胶中的SiO2/H2O或水玻璃中SiO2/Na2O比值过高,或者是粘结剂存放时间过久,从而型壳脆性增大而出现裂纹。

因此,必须降低硅溶胶中的SiO2/H2O或水玻璃中SiO2/Na2O比值及缩短存放时间。

三、             型壳用粒(粉)填充料焙烧因素

型壳用粒(粉)填充料未焙烧或焙烧温度与时间不够,相变未定,膨胀值过大,使型壳焙烧时产生裂纹。

在制造重要的铸件时,应采用加热时体积变化不大的耐火材料,如锆英石、熔融石英、白刚玉等。同时,应注意型壳用粒、粉状材料的粒度适当,且其层与层间的粒度差不宜过大。

在铸造大型铸件时,应该增加型壳层数,且最后几层采用的粒状材料应逐层加码。

四、             涂料、撒砂因素

耐火涂料中粉状材料加入量过多,粘度大,比重高,型壳厚薄不均,撒砂不完整,这些容易引起型壳裂纹。

因此,根据铸件的具体需要,适当地调整耐火材料的组成比例;模组涂挂涂料后在空气中的回转与倒置运动应匀速,让耐火涂料分布均匀,且涂料层在空气中停留时间不能过长;若需刷涂时,每次刷涂的时间不宜过长且刷涂面不宜过大;在涂下一层涂料前应将上层型壳的浮砂清理干净;对容易产生裂纹的地方,可增加型壳层数;控制撒砂质量,在撒砂时应使砂流分散、密集,并使涂料层上各处完全被砂层覆盖。

五、             型壳层的干燥与硬化不适当

当室温过高或硬化时间过长,型壳容易开裂。或是当上一层未干燥或硬化好时,而做下一层,则型壳必将产生裂纹。

因此,型壳层必须加快干燥,控制干燥车间的温度与湿度;或是注意硬化剂的浓度、温度及硬化时间。并且在每层型壳覆涂前检查前一层的干燥与硬化程度。

六、             熔模脱蜡的影响

当熔模从型壳或干填充料的做型中熔失时,加热速度过慢且模组受热不均,蜡料体积积巨增而型壳出现裂纹;当熔模从湿填充料的铸型中熔失时,加热速度过快,亦常出现裂纹。

前者可预先加热至规定温度范围;后者最好冷炉装入并减缓加热速度。

七、             铸型焙烧时的影响

铸型焙烧时装炉温度过高,焙烧温度上升过快,以及高温出炉急冷,均会使型壳出现裂纹。

建议在较低的炉温下进行装炉,焙烧升温速度可采用阶段式升温,并在可能情况下出炉后立即浇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