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在小腿上的袖套
袖套这玩意儿现如今在办公室里几乎销声匿迹了,只有回家在厨房里溜炒煎炸
—— 大马勺一尥蹶子的时候还有用武之地。
在物质匮乏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可是几乎人手一副。戴上袖套显得像那么回事儿倒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它能起着“丢卒保车”的功能,能保护衣服少受磨损。衣服破了心疼小半天,袖套坏了拽一边拉去。那时候,有一件“涤卡”上装甚至料子服,可了不的了,一定得戴上一副袖套护着。
袖套、袖套,顾名思义,是套在袖子上的;我们分场的女知青却有一大发明:将袖套套在小腿上
—— 这一大发明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被忘却。
连队出工,女排的装束明显和男排不一样:她们不仅手臂上戴着袖套,小腿上也齐刷刷地套着袖套。小腿上套袖套的好处是和尚头上长虱子
——
明摆着的:夏天地里露水大,荒草长得齐腰深,大半截裤子打湿了贴在身上非常难受,套上袖套就多了一层遮拦;夏锄在铲地的同时也是将灰土往自己的脚下“紧划拉”,收工回来两腿尽是灰土,成了泥人,套上袖套钻进来的灰土能少一些;榛柴窠、灌木丛和不知名的带刺植物很容易剐破裤子,套上袖套就不大会树大招风。劳动服不会经常洗,因为天天要出工、连轴转,农忙时很少有休息天,谁还费那个劲去洗?袖套倒可以经常洗洗涮涮、拍拍掸掸
——
小腿上套袖套的种种优点、好处,一下子好像还说不完,只可惜它仅仅是女同胞的专利,印象中还从来没见过有男知青也这么干的。
我有两三副袖套,一直也想套一副在小腿上,可一直有这个心、没这个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十八九岁、二十来岁的姑娘,是从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大城市来的,用当下的话说来,是“花季”。我虽孤陋寡闻,却也知道现如今我国都市中崛起了“中嫩阶层”:三十岁以上的女青年还自称“人家女孩子”、“我们女生”,撅起樱桃小嘴就撒娇,穿着超短裙吊带衫招摇过市还挺得瑟。马路上五十多岁的大妈,你叫她“小姐”准没错,她答应得还挺快。女知青才十八九岁、二十来岁,不就更“孩子”、更爱美了吗?她们也爱红装,可惜的是,她们的“花季”面朝黑土背朝天,得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在大田里劳作,是“铁姑娘”,她们真正和男知青同工同酬,甚至付出更多、也更大。
按说,女知青往自己小腿上套上袖套,实属无奈,是不得已而为之,至少没招谁惹谁;说这是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任八竿子也打不着;谁要是觉得美,他也可以套上一付走在大街上试试?可在那个年代,当地某些干部看不惯,横挑鼻子竖挑眼,动不动就舞马长枪地上纲上线,又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又是没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啥的,这个那个的,女知青憋屈得没少哭鼻子。
写于 2011.2.17 辛卯年元宵节
说明:
1、照片是从网上搜来的;
2、多么熟悉的场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