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听风
谁家孩子在外头被别的大人揍了,大人不冲上去“护犊子”?我爸我妈就不。
小学的时候,我小腿被人用木棍给敲肿了。一瘸一拐地回到家,我爸过来看看骨头没断,就撒手不管了。晚上,揍我的那个干巴老头到我家来了,这样的老头我爸那个块儿的打四个都没问题。但我爸一点骨气都没有,把揍他闺女的人先让到上座,再泡上好茶递上好烟,还谄媚地说:“您打得好。我早就想管管她了,一直没腾出空儿。”连刚才抚着我的腿心疼得眼泪哗哗的我妈,也大义灭亲地教人家对付我:“如果她不好好学习,除了头和脸,屁股跟腿您随便打,别打折了就行!”
我现在想起这事仍然觉得他们特有后爸后妈的风范,可他们真是我嫡亲嫡亲的爸妈。只因为那个老头是我的老师,就打了我白打,他们不但不给我撑腰,看架势还恨不能当场帮着打几下。不就偶尔一次背课文漏了几个字吗,把我打成那样还要合着伙儿挤对我。摊上这么怯懦的老子真没处说理去啊。为这我发过誓,将来我有了孩子,我绝不跟我爸我妈似的没骨气,看见孩子的老师就怯三分!
转眼我的女儿要上幼儿园了,我为女儿选了一座风气很正的公办园,师资力量在全市都数一数二。只有这样的幼儿园,我才能放心地把全家人的心尖子交出去啊。
刚入园的时候,因为前期铺垫工作做得好,女儿没有什么抵触行为,别的小孩哭闹的时候,她淡定地搭着积木。等她把幼儿园摸透以后,发现这里远不如家里自由,按点玩,按点吃,更可恶的是到点必须得午睡。于是,别人都过了适应期的时候,她开始造反了,一连几天又哭又闹,听说午睡时老师抱着睡还哭个不住。因为就她一个人闹腾,我真担心老师格外厌烦她,接送的时候,总是陪着小心地跟老师表示感谢。
说起来几位老师职业素养都非常高,从没见谁对孩子们不耐烦过,当初也是打听清楚后奔老师们敬业才来的,但我就是放不下心。有一天去接女儿,小人儿坐在门口椅子上,眼巴巴的往外瞅,眼眶里饱含着一包泪,一见到我金豆子就下来了。我心疼地蹲下身紧着安慰,好歹“雨住声收”,娘俩拉着手亲亲热热地走了。出了校门,我才想起来忘跟老师说再见了。老师该不会觉得我有情绪吧,回去说一声吧又太刻意了……真让人纠结。
从此一面对这几位老师——包括刚分配来的那个实习老师——我都心虚气短,想和人家多聊聊走近一点,怕功利心太明显惹人反感;保持距离吧又怕老师对我有意见连累了女儿。而且特别奇怪,我平时见人话稠的很,一见到她们就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不卑不亢”四个字说说容易,做起来咋就这么难!
不久我发现了一个天大的惊喜,班主任陈老师居然是我发小!打小住一条胡同,一起骑过竹马、闯过祸的,6岁时拆迁才分开。原来只知道彼此的小名,长大后容貌又都变了,就一直没认出来,直到遇到陈老师跟陈妈妈一起逛街才“称名忆旧容”。我一时十分激动,不光因为遇到了故人,更因为咱朝中有人了,女儿不怕没人关照了。
知道这层关系后,我跟陈老师自然走得近些,对另两位老师的怕不免多了一层: 我跟陈老师好,会不会引起其他老师不满,倒对女儿不好了呢……
看来我这见了孩子老师便怯三分的病根算落下了,我爸我妈那一见老师就“没骨气”的传统一点没落的全让我继承下了。
电子链接:http://epaper.ynet.com/html/2013-09/13/content_10242.htm?div=-1
原题目是《这份怯懦是胎里带》,让编辑一改,差距立现……额嘀神啊,赐我一些起题目的法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