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柳下听风
前两天上街,在玩具店门口看到一个孩子在赖地,极恶劣的那种,连打滚带抱腿,因为他妈妈不肯买玩具枪。那个妈妈一开始很坚定,说不买,家里类似的好几支了,但还是妥协了,小家伙抱着新枪挂着眼泪鼻涕就笑了。我觉得这位妈妈这样做无异于在纵容或鼓励孩子的赖地行为。
当初女儿也熟知这一招的强大“威力”,初次用这招时她刚3岁。当时正在商场买东西,胖嘟嘟的她想让我抱着,我抱了一会儿后告诉她我累了,让她请爸爸抱或自己走,她不同意,不知怎么的就哭着躺到了地上,开始撒泼赖地。周围人很多,碍于面子我很快就妥协了。可是我实在抱不了多长时间,只能再次和她商量下来走。她一听,马上就使出刚才的招术,因为她发现她一赖地妈妈就让步了。我也意识到这一点,就任她哭闹着在地上滚来滚去,我和老公站旁边等着。有几个人围观嘻笑,老公觉得很不好意思,想去抱起来,我制止了。很快,女儿自己感觉到不好意思,而且意识到招术“失效”,就自己爬起来,我们像没事一样牵着她的手走开了。过了一会儿,她主动说刚才自己不乖,以后不这样了。原来孩子心里什么都明白,她只是在试探大人的底线。也许有人说我心肠硬,婆婆和老公也这样指责过我。
哭是孩子用的最熟练的“语言”,我女儿也不例外。会说话以后,有时某样要求没被满足,她哭闹,我就给她讲不能满足的理由,她还是哭,婆婆心疼孙女,往往就要投降,我就把女儿抱到一边继续讲理,直到她发现哭不能改变结果为止。现在如果我们和女儿意见不同,她知道摆出道理说服我们,而不是用哭的,实在不行,也能平静的作出让步。
坚持原则不轻易妥协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女儿刚开始上幼儿园后,每次送女儿,都可以在教室门口看到“生死离别”一样的场面,有些孩子拉着家长的衣摆哭的昏天黑地。我担心女儿会受到影响,没想到她平静的穿过这些小朋友,径直走去对老师说早上好。女儿很适应幼儿园,能开心的吃、玩,还会帮着老师安慰哭泣的小朋友,老师问我她是不是上过小小班,我说没有。我个人觉得新入园不哭一方面是女儿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比较强,另一方面是女儿知道小朋友到一定的年龄必须要入园,哭也没用,干脆不哭,去接受幼儿园的生活好了。
您看,习惯于语言沟通的孩子比习惯于撒泼达到目的的孩子更快乐,更容易形成好的性格和比较高的情商。有时候能硬起心肠来不纵容孩子,孩子才不容易得上“公主病”、“皇帝病”。
|
|
链接:http://www.lsrb.cn/html/2012-09/28/content_48292.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