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互换案例分析
(2012-10-26 15:57:11)案例16: 货币互换
某化工厂在1987年底筹措了250亿日元的项目资金,期限十年,固定利率5%。计划1992年项目投产后以创汇的美元来归还日元贷款。这样企业到偿还贷款时,将承受一个较大的汇率风险。如果汇率朝着不利于企业的方向波动,那么即使1美元损失10日元,企业亦将多支付16.56亿日元。而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几年里波动三四十日元是极平常的事情。所以,未雨绸缪,做好保值工作对于企业十分重要。以下是该企业通过货币互换对债务进行保值的具体做法。
(一)交易的目的及市场行情分析
1990年上半年,某化工厂在金融机构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对美、日两国基本经济因素的分析和比较,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日元升值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预期日元经过三次大的升值和回跌循环期(第一次循环期:1971年——1975年;第二次循环期,1975年——1985年;第三次循环期;1985年至目前),从1992年可能进入一个新的日元升值周期。这样企业从1992年还款起,将会有很大的汇率风险。在1988年日元曾两度升值,其汇率为120日元,到1990年初已贬值到145日元。从技术图上分析日元还将从145日元兑1美元向下贬值至155日元水平。另外,有信息表明日本资金正大量外流,这对日元汇价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该企业预计1990年可能出现美元兑日元的相对高值时机,到时可以通过货币互换这一有效的保值工具,把250亿日元债务互换为美元债务,以避免长期汇率波动的风险。
(二)实际交易
1990年2月下旬,日本股票连连暴跌,日经平均指数跌幅达30%,由此引起日元汇价大跌。美元兑日元汇价从145日元经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冲破了150日元台阶,3月下旬已达154日元,以后又升至160日元。当时有的国外金融专家分析美元兑日元汇价会抵170日元,甚至有的预测可能会到180日元。但是该企业比较客观实际,认为外汇趋势是很观预测的,把握当前才是十分重要。1美元兑160日元已比该企业预期和希望的汇价要好,比项目筹资方案中设计的汇价高出12日元(设计汇价是1美元兑148日元)。利率方面,由于1990年初市场日元利率已是高水平,比原债务5%固定利率约上升了3个百分点。所以,按当时的互换市场已能对日元债务进行保值,并且从汇率和利率得益中可以大大降低项目预算成本。故该企业毅然决定于1990年4月份委托一家金融机构及时成交了该笔日元对美元的债务互换。最终把250亿日元债务以160日元兑1美元的汇率互换成1.5625亿美元债务,并且支付美元浮动利率6个月。
(三)互换期限的计算
互换交易中,如果本金是一次性到期归还,那么,该互换期限的计算就是从交易日以后的第二个营业日开始到归还本金这一天结束,如果这个期限是五年,我们就称此为一笔五年期的互换交易。如果债务的本金是分次归还的,那么,互换期限就要用平均期限来计算。从结构上讲,一笔分次还本的互换交易可视作为由一系列不同期限的互换交易所组成。以本货币互换为例,这是一笔分十二次还本的货币互换,通过下面的计算(见表下表1),得出互换平均年限是4.8584年,差不多是一笔五年期的货币互换,而不能因为整个交易期限为七年半(1990年4月到1997年11月),而认定它是一笔七年半期限的互换交易。这点要十分注意,不能疏漏。
(四)交易中须注意的细节
1.认真分析研究原贷款协议:在发出互换交易询价书以前,一定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日元贷款的协议文本,内容包括:本金、宽限期、贷款终止日、利率、适用法律、还款日期、利息支付日、计算利率的基准日期等,特别是还款日期、利息支付日和计算利率的基准日期,如果这些日期在贷款执行和互换中有不一致,将会带来结算日期等不匹配的情况,也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差额损失。按照惯例,日元固定利率贷款是以365天为一年计算利息,日元浮动利率贷款是以360天为一年来计算利息,而美元无论是浮动利率还是固定利率贷款均以360天为一年计算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