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炒股票》YMG整理版40A

标签:
股票 |
分类: 缠中说禅教你炒股票系列 |
教你炒股票40:同级别分解的多重赋格(2007-03-27 12:53:22)
投资,往往碰到这样两难的事情,就是一个小级别的进入,结果出现大级别的上涨,这时候怎么办?这时候有两个选择:一、继续按小级别操作,这样的代价是相当累,而且小级别操作的问题是对精确度要求比大级别高,而且资金容纳程度低;二、升级为大级别操作基础上部分保持小级别操作。对于资金比较大的投资,后者是比较实用的。
上节中的“Ai与Ai+2之间盘整背驰”,将演化出“当i为偶Ai+3跌破Ai高点”或“i为奇数Ai+3升破Ai低点”;因而相应演化出高一级别的中枢,例如在该例子里,Ai+1、Ai+2、Ai+3就是30分钟的中枢,而所有更大的中枢,当然是先有高一级别才可能有,否则连30分钟的中枢都没有,哪里来日、周、月的?但这个现象就保证了,在同级别分解下,一个小级别的操作是可以按一个自动模式换档成一个高级别的操作。
一般情况下,在上面5分钟同级别分解的例子中,只要从A0开始到某个At,(重新组合演化)使A0+A1+….+At=B1+B2,后者是30分钟级别的同级别分解,这时候就可以继续按后一种分解进行相应的操作。当然,是否换档成后一种级别的操作,与你的时间、操作风格、资金规模有关。但本ID还是建议,可以进行这种短线变中线的操作,即使你的资金量很小,但如果出现一种明显的大级别走好,这种操作会让你获得稳定的大级别波动利益,因此,根据当下的情况去决定是否换档,就如同开车时根据路况等决定档位一样。
对于大资金来说,这种级别的操作可以一直延伸下去,可以变成N重层次的操作,每一重都对应着一定的资金与筹码,而相应对应着不同的节奏与波动。如果对古典音乐有点了解的,就知道,这如同赋格曲,简单的动机、旋律在N个层次上根据不同的转位、移位、对位等原则运动着,合成统一的乐曲。市场的走势,其实就是这样的多重赋格,看似复杂,其实脉络清晰,可以有机地统一在多层次的同级别分解操作中。
在这种同级别分解的多重赋格操作中,可以在任何级别上进行操作,而且都遵守该级别的分解节奏与波动,只是在不同级别中投入的筹码与资金不同而已。对于大资金所具有的整体筹码与资金来说,就永远在一种有活动的多重赋格,实际的市场操作,成了一首美妙的乐曲演奏,能应和上的知音,就能得到最大的利益与享受。而每一层次的操作都是独立又在一个整体的操作中,对这种操作如果没有什么直观感觉,那就去听听巴赫的音乐,那不仅是音乐的圣经,对股票的操作同样有益。(本课主要讲跟势操作中多级别下的立体操作。比如你有两笔资金介入同一只股票,一笔做中线,一笔做短线。)
节奏,永远是市场的节奏,一个没有节奏感的市场参与者,等待他的永远都是折磨,抛开你的贪婪、恐惧,去倾听市场的节奏。
(特别声明:以下文章转自各位学长,在此表示感谢,里面难免有错误,庆幸自己本次学习发现了错误,就不修改了,在此说明一下)
同级别分解(1)
同级别分解(2)
同级别分解之后,具体的机械的操作方法,如何庖丁解牛,如何吸血。
走势的分解小结
一、
二、
处理走势有两种最基本的方法,
一种是纯粹按中枢来,
一种是纯粹按走势类型来,
但更有效的是在不同级别中组合运用。
因此,完全合理、不违反任何理论原则的,可以制定出这样的
同级别分解规则:-----------------
在某级别中,不定义中枢延伸,允许该级别上的盘整+盘整连接;
与此同时,规定该级别以下的所有级别,都允许中枢延伸,不允许盘整+盘整连接;
至于该级别以上级别,根本不考虑,因为所有走势都按该级别给分解了。
我们先按照纯粹按走势类型来:
从1F线段开始组合,我们可以组合出来盘整+盘整连接的走势连接,这是进行的是同级别分解动作,一个由1F线段组成的无论方向是上还是下开始的中枢,其后的1F线段重叠区间都必然限制在5段以内,这也是为什么禅师说过一但超过6段就会形成更大中枢的必然原因。在这里线段作为了次级别,超过6段升级为上一个级别的两个盘整类型;这也就是构建了线段之上的级别---5F本级别,而同级别分解的过程也就是把5F本级别的走势段制造了出来,这也就是缠论递归3+3的过程。
我们再按照纯粹按中枢来:
同时、从另外一个视角看,对1F线段的多义性的考察过程,也是构造5F本级别的走势段的过程------------
实际上来讲,如何从1F线段开始,开始利用结合律,不断地变换组合这些1F线段之间的关系、目的就是使用递归3+3以及利用结合律,组合出来各种5F本级别的走势段(3+3组成了一个5F本级别的中枢)、以及同时确立连接这些本级别走势段之间的次级别(其实就是1-2个线段),也即是本级别的走势段,需要1-2个次级别的线段来连接,具体如何连接,是由一个还是二个线段来连接,那就是考察功夫的事情了,这也就是所讲的走势的多义性,目的还是为了多角度观察,继续寻找买卖点。
线段递归组合出来本级别的走势段的具体过程---------
当一个新的线段产生后,只有两种情况:
1、
在没有重合部分的情况下,即是本级别的3买,意味着将出现一个新的中枢。
2、
在有重合部分的情况下,该新线段可以看成对递归出来的高级别中枢的延伸,同时也可以看成该新的线段与前面的2个同级别的线段,共同形成了一个新的高级别中枢,也即是新的本级别的走势段。
由于新的线段产生后,如果不纳入新的递归出来一个新中枢形成的考虑中,那么新走势就是原走势中枢的次级别波动,这对掌握新中枢中轴的产生情况没有任何帮助,所以在分解中我们可以采用一条原则,即------最近时间法则-。
采用最近时间法则,就是在出现有新的、与2个前面的时间最近的线段出现重合部分的后,当下即采用,新形成的递归出高级别中枢的分解方法,同时前面其它的线段也向当下靠拢。
因此、这里就会出现:不断地、伴随着新的线段出现之后,判断新线段与前面的2条线段是否有重合的两类情况,从而采用各自不同的结合律,重新组合前面已经发生的线段的走势组合,这就是多义性的应用。考察的是个人功力。同时这也是动力学当中的内容、、、、、
三、30F级别:
5F同级分解完毕之后,把已经分解好的5F走势段当成最低级别的线段来使用,继续按照上面,
一种是纯粹按中枢来,
一种是纯粹按走势类型来,
这个继续的分解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考察30F的形成过程,这里不再重复。
以上的过程就符合禅师讲过的同级别分解的规则,因为,例如我们的操作级别为30F,也就是将30F当做是本级别,那么注意:
在30F级别中,不定义中枢延伸,允许在30F级别上出现盘整+盘整连接;
与此同时,规定30F级别以下的5F、1F这些次级别,都允许中枢延伸,不允许盘整+盘整连接;
这就是考察5F、1F这些次级别的中枢延伸等情况,利于我们抓住这些各个级别当中,延伸中枢的买卖点、、、、、、
利于我们不错过各个级别的买卖点。
这样我们就按照自己规定的本级别来进行机械化操作即可,简化了操作程序,你可以把5F、或30F当成本级别,只是操作精度、频率、节奏等等不同而已。
由此你可以知道同级分解如同永远使用一个倍数的显微镜来看待走势,这是我们将走势人为划分的结果;但同时实际上的走势是多级别混合在一起的,在多义性的角度看待盘整+盘整就等于升级为高级别中枢了,这就是我们采用不同角度看走势。
好处是:你可以抓住各个级别的3买卖点,避免错过。例如如果你只按照同级分解的3买卖点出现来操作,机会很少,因为我们在一味地按照同级别分解看走势的时候,有时就会丧失多义性中枢的3买卖点,因为你没有从多义性的角度看待高级中枢的问题。
(由于中枢的级别就是走势的级别,所以在同级别分解模式下,走势所包含的最高中枢,不会超过所选分解级别。也就是说:
1、不考虑所选级别走势类型构成更高级别走势类型的情况------扩展或延伸;
2、也不考虑两个中枢波动有重叠构成更高级别中枢的情况------扩张。)
(站在多义性的角度下,原中枢并没有被破坏,所以其次级别仍然是围绕中枢震荡的走势,而站在同级别分解的视角,围绕中枢
这样就存在一个第三类买卖点构成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就要再次引入双重标准,认为围绕中枢波动的走势是其次级别走势,
例如,对a+A+b+B+c,a完全可以有另一种释义,就是把a看成是围绕A这个中枢的一个波动,虽然A其实是后出现的,但不影响这种看法的意义。同样c也可以看成是针对B的一个波动,这样整个走势其实就简化为两个中枢与连接两者的
用走势的多义性分析,目的是为了消除多义性,在经过多个角度分析观察后,得出一个对后面走势最大概率的判断,这才是用走势的多义性来分析的主要目的!而走势是鲜活的,在不断持续生长的,任何在当下适用的判断,可能到了下一刻就变得不适用,必须换一个角度来进行调整,从而时刻对持续变动的走势有一个最符合最贴近的分析。
采用结合律,考察多义性的过程,实际上是度量、考察动力变化的一个关键过程。这里完全可以展开另外的108课程的内容、、、、、、、、、、、
如此一来就,我们在形态上,知道出现了3个级别:
1、
2、
3、
这样在一个级别的k图上,我们可以看到3个级别的走势发展的状况,同时再利用各个级别的走势终完美的关系,可以将走势在这个级别的k线图上进行了完全分类,以及确立相应的边界条件,利于判断以及实际操作。
-----------------------------------------------------------------------------------------
一、同级别分解核心是--------
二、多义性的观察的核心是--------
在同级分解的基础上,解决的是节奏问题。
在机械化操作的判断流程当中,我们也可以参考大小井的出现以及判断,机械化操作也是井论的理论来源基础。
同时,我们关注在中枢的升级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可以利用多义性、结合律,综合地考查中枢的移动过程,也就是中枢中轴的移动过程,在我们自己的头脑当中,构建出来一套中枢中轴移动监视器,目的就是建立起另外一套动力判断系统。
1、
2、
3、
这样以期望达到缠论形态与动力的完美结合。
-----------------------------------------------------------
如何根据当下的走势选择一种最有利指导操作的,就是考功夫的事情。而这种根据结合律的最佳组合,是根据市场当下的走势随时变化的,而所有的变化,都符合理论要求且不会影响实际操作,是对实际操作起着更有力的帮助。
不应该对走势进行任何的预测,但所有已走出来的走势,却可以根据级别与结合律等随意组合,无论任何组合,在该组合下,都必然符合本ID的理论,而任何最终
但能否找到最合适的组合以适应操作,以及根据不同的组合,对走势进行综合分析,这就和经验有关了。这些最适合的分解,都是有相应答案的,关键是你能否看出来,而这根本不涉及任何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