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人生如缠
人生如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920
  • 关注人气:2,1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你炒股票》YMG整理版40A

(2015-08-07 16:49:43)
标签:

股票

分类: 缠中说禅教你炒股票系列

教你炒股票40:同级别分解的多重赋格(2007-03-27 12:53:22)

投资,往往碰到这样两难的事情,就是一个小级别的进入,结果出现大级别的上涨,这时候怎么办?这时候有两个选择:一、继续按小级别操作,这样的代价是相当累,而且小级别操作的问题是对精确度要求比大级别高,而且资金容纳程度低;二、升级为大级别操作基础上部分保持小级别操作。对于资金比较大的投资,后者是比较实用的。

上节中的“Ai与Ai+2之间盘整背驰”,将演化出“当i为偶Ai+3跌破Ai高点”或“i为奇数Ai+3升破Ai低点”;因而相应演化出高一级别的中枢,例如在该例子里,Ai+1、Ai+2、Ai+3就是30分钟的中枢,而所有更大的中枢,当然是先有高一级别才可能有,否则连30分钟的中枢都没有,哪里来日、周、月的?但这个现象就保证了,在同级别分解下,一个小级别的操作是可以按一个自动模式换档成一个高级别的操作。

一般情况下,在上面5分钟同级别分解的例子中,只要从A0开始到某个At,(重新组合演化)使A0+A1+….+At=B1+B2,后者是30分钟级别的同级别分解,这时候就可以继续按后一种分解进行相应的操作。当然,是否换档成后一种级别的操作,与你的时间、操作风格、资金规模有关。但本ID还是建议,可以进行这种短线变中线的操作,即使你的资金量很小,但如果出现一种明显的大级别走好,这种操作会让你获得稳定的大级别波动利益,因此,根据当下的情况去决定是否换档,就如同开车时根据路况等决定档位一样。

对于大资金来说,这种级别的操作可以一直延伸下去,可以变成N重层次的操作,每一重都对应着一定的资金与筹码,而相应对应着不同的节奏与波动。如果对古典音乐有点了解的,就知道,这如同赋格曲,简单的动机、旋律在N个层次上根据不同的转位、移位、对位等原则运动着,合成统一的乐曲。市场的走势,其实就是这样的多重赋格,看似复杂,其实脉络清晰,可以有机地统一在多层次的同级别分解操作中。

在这种同级别分解的多重赋格操作中,可以在任何级别上进行操作,而且都遵守该级别的分解节奏与波动,只是在不同级别中投入的筹码与资金不同而已。对于大资金所具有的整体筹码与资金来说,就永远在一种有活动的多重赋格,实际的市场操作,成了一首美妙的乐曲演奏,能应和上的知音,就能得到最大的利益与享受。而每一层次的操作都是独立又在一个整体的操作中,对这种操作如果没有什么直观感觉,那就去听听巴赫的音乐,那不仅是音乐的圣经,对股票的操作同样有益。(本课主要讲跟势操作中多级别下的立体操作。比如你有两笔资金介入同一只股票,一笔做中线,一笔做短线。

节奏,永远是市场的节奏,一个没有节奏感的市场参与者,等待他的永远都是折磨,抛开你的贪婪、恐惧,去倾听市场的节奏。

 

教你炒股票40:同级别分解的多重赋格 教你炒股票40:同级别分解的多重赋格

      (注一:这种“换挡”操作,是针对把自己定位在小级别操作投资者的,比如5f级别以下的,是比较有效的,会让这些操作者避免大波段的踏空或套牢。但如果本来就是30f级别的操作者,可暂不考虑这样“换挡”操作了。因为对大多数一般散户而言,能把30f级别进出的波动差价做好的话就足矣。再点大级别的话,期间的波动幅度,基本已超出了大多数小资金投资者的心理承受力了。)

     (注二:本文讨论的前提限于“同级别分解”,与牵扯到级别扩展或扩张的非同级别分解是不同的。按本博目前的经验,同级别分解下的级别升级,远比非同级别视角下的级别升级耗时多了。因为同级别分解,是不允许中枢扩张、扩展的,是完全靠同级别走势类型相互重叠来完成升级“换挡” 的。一个5f级别的走势类型,要升级成30f走势类型,费时几个月、半年是常见的事。故本博认为,认为如果对非同级别分解了解的话,还是按非同级别操作来得效率更好些)。

     注三:本文后两段其实隐含了某种资金管理的脉络,即如何将资金根据不同的操作级别分成N层,每一层资金针对相应的级别走势操作。)--向往自由的黄雀

(特别声明:以下文章转自各位学长,在此表示感谢,里面难免有错误,庆幸自己本次学习发现了错误,就不修改了,在此说明一下)

同级别分解(1)

所谓同级别分解,就是把所有走势按一固定级别的走势类型进行分解。

同级别分解是走势多义性和组合型的典型模式。

因为中枢级别=走势级别,所以在同级别分解模式下,走势所包含的最高中枢,不会超过所选分解级别。也就是说,不考虑所选级别走势类型构成更高级别走势类型的情况,也不考虑两个中枢波动重叠构成更高级别中枢的情况。

进一步的,在同级别分解模式下,上一个走势类型结束的标准,就是其最后一个中枢级别扩展。对于趋势来说,其结束的标志是最后一个中枢级别扩展,一旦某个中枢出现和前面趋势波动重叠的情况,前面的趋势就已经结束,不再对其进行分析,转而对新出现的中枢进行分析。这就是本博从一开始就提倡的,两个中枢波动区间重叠,不要去寻找扩展中枢区间的原因。而对于盘整来说,其结束的标志是出现第三类买卖点,出现第三类买卖点有仍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新中枢的波动区间和原中枢重叠,也就是出现了中枢扩展,这种情况下自动转入前面的分析模式;另一种是新中枢的波动区间不和原中枢重叠,这种情况下,自动进入趋势结束的分析模式由上面的论述就知道,在同级别分解模式下,实际只需要对最新产生的中枢分析就可以了。

同级别分解,主要是将高级别走势,完全分解为低级别走势,很少会将低级别走势进行组合来拼凑高级别走势。当然,这种拼凑也是允许的。

比如,a+A1+A2+A3+A4这样一个走势,其中a是A1的次级别,不妨设a是1分钟级别线段,是向上的,A1是向下的,A2是向上的,并且高于A1的高点,A3是向下的,并且A3的低点,高于A1的高点,也就是A1.A2.A3三段走势没有重叠,那么A4自然是向上的。在这个走势中,从a到A3,一直没有5分钟中枢形成,所以从a到A3只能算作是一个1分钟级别的走势类型,而当A4出现之后,就形成了一个5分钟级别的类中枢,所以整个走势,从a到A4,就是一个5分钟级别的走势类型。整个走势类型又可以分解为(a+A1+A2)+A3+A4,同样的,由于a+A1+A2没有形成5分钟中枢,所以这也是一个1分钟的走势类型。前面在讲级别的时候讲到,走势的级别等于其包含的最高的中枢的级别,这里的走势分解,就是这个道理。由前面的分析就可以知道对于a+A这样一个走势来说,a总是可以通过分解组合,成为A的次级别,即便a是A的次级别之下的级别,也可以组合出一个a′来,当作a处理。

上面一段论述是对《教你炒股票39》中的一段解释,很显然,本博这里的解释跟其他地方就不同,最起码的跟“中枢里的中枢”的解释就不同。“中枢里的中枢”曾经引用该段文字证明类中枢的级别比中枢低。各位可以对照原文,和本博的解释以及“中枢里的中枢”的解释,来自己分辨一下,那个观点是正确的。当然了,上面的论述,在实际中,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

将高级别走势分解为低级别走势的情况就非常简单,将所有的中枢扩展分解成不同的走势就可以了,只要把握不出现高级别中枢的原则,分解是非常简单的。最最简单的分解方式,就是本博这里天天讲的东西,完全用周期级别透视的方法观察走势,在每一个周期,你看到的都是该周期的同级别分解。当然了,一种情况除外,这种情况也是同级别分解视角下,出现的副产品。

该副产品就是中枢扩张的另一种形式。前面讲过,当两个中枢的波动区间重叠时,中枢的级别就扩张成为高级别中枢,这是中枢扩展的第一种方式。不要区分什么中枢扩展和中枢扩张的区别,这样的东西未免也太无聊了。

某标准中枢形成后,只有三段次级别走势类型。当前其后继续中枢震荡,围绕中枢的震荡超过6段时,在同级别分解视角下,该中枢的级别扩展为高级别。中枢构成和中枢震荡的走势一共是9段次级别走势,在同级别分解视角下,将每三段走势当作一个完成的走势类型,一共就有3个走势类型,显然这3个走势类型每个都包含有一个中枢,而且3个中枢的级别是相同的,而且这3个走势类型必然相互重叠。根据中枢的定义,这完全符合构成高级别走势中枢的条件。这里将中枢构造的3段次级别走势也视作中枢震荡,整个中枢震荡就是9段,于是就有了中枢级别扩展的第二种方式,就是某中枢震荡,超过9段。

这里有另外一个问题,站在多级别分解的角度下,原中枢并没有被破坏,所以其次级别仍然是围绕中枢震荡的走势,而站在同级别分解的视角,围绕中枢震荡的走势,已经成为其次次级别走势。这就存在一个第三类买卖点构成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就要再次引入双重标准,认为围绕中枢波动的走势是其次级别走势,次级别走势第一次离开后,第一次回抽不回到中枢,是第三类买卖点,这是对该中枢的局部分析。将该中枢置于大环境下,又再次按照中枢的级别来确定其次级别走势。因为如果呆板的按照中枢级别来寻找其次级别回抽的话,等上八辈子可能也不会有第三类买卖点。这里其实是多级别分解和同级别分解的自由切换问题。就像前面讲的两种级别算法的自由切换一样。

前面的几课都没有参照《教你炒股票》原文,今天在参看原文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句话:“处理走势有两种最基本的方法,一种是纯粹按中枢来,一种是纯粹按走势类型来,但更有效的是在不同级别中组合运用。”

来本博的人都知道,本博并不是那种把原文当作圣经一样,每天有事没事就研习的人,所以说实话原文看的次数比大多数人都少,这让本博在对外进行理论反击的时候,颇为被动。所以上面的一段文字原来确实没有太注意,刚才从原文组织本节课程的时候,才偶尔看到。突然发觉,这不就是上节课的内容吗?其实上节课比这句话更加的灵活,这句话只是说,将两种方法在不同的级别使用,而本博上节课讲的更加深入,是将两种方法在任意级别中混用。

注,这里先讲一下同级别分解的基础问题,下一节再讲理论操作问题。最近的几节课的重点就是走势分解。

同级别分解(2)

上节课中,讲到了同级别分解的方式方法,以及在同级别分解模式下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本节就来讲一下同级别分解模式下的操作问题。

上节课有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在同级别分解模式下,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可以将分析目标自动转入最后一个选定级别中枢上来。这就对同级别分解模式下的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对于某确定或者不确定中枢来说,针对其的运动都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中枢构成,一种是中枢震荡。假设该中枢是提前存在的,也就是说,虽然还没有形成,但是一定注定形成的,那么中枢构成也可以看做是该中枢的中枢震荡,经过这样的处理,所有的走势都是中枢震荡。请注意这个处理方式,该处理方式隐含走势终完美思想。

为了更加容易理解,这里引入另一走势模型:A+B+C+……。设A、B、C等为5分钟级别,显然该走势模型的级别是30分钟,选定5分钟级别为同级别分解的目标级别,则在该走势模型的分解中,不应该出现30分钟中枢。所以,进行5分钟级别的同级别分解,其实是对A、B、C等走势的内部进行分析。因此该模型会有这样的分解:A+B+C+……=(A1+A2+……+An)+(B1+B2+……+Bn)+(C1+C2+……Cn)+……。

单独对A内部进行分析,A不论是盘整还是趋势,都是有方向的,前面说盘整没有方向,实际是说盘整没有中枢移动的方向,但是盘整依然是有方向的,不妨称盘整的方向为弱方向,其方向的确定,为上一个走势类型的反方向,很显然,其方向也和盘整第一段次级别走势的方向相同。由此,可以设A的方向是向上,并且A1的方向是向上。很显然,当m为奇数时,Am/Am+1/Am+2必然构成类中枢,而Am+1/Am+2/Am+3不一定构成中枢。所以,对于A走势的同级别分解操作,就是A1起始端是一个买点,A2的结束端是第二个买点,然后,可以对每一段Am+2和Am进行类中枢前后两段的力度比较,通过确认是否盘背,来决断是否卖出,而所有的Am+3都是买入点,不论其是否是第三类买点。这个地方又再次涉及类中枢和中枢处理的问题,当然还是以前的标准,有中枢分析中枢,没有中枢,分析类中枢,因为类中枢一定是存在的。由前面的分析又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存在中枢的时候,必然是前面所讲的Am+3没有出现对Am/Am+1/Am+2类中枢的第三类买点,这时候,按照中枢分析的先后顺序,分析自动进入Am和Am+4两段的力度比较中来,而这两段的中枢为Am+1/Am+2/Am+3,这样的操作仍然符合同级别分解要求。其后的走势分析,再次进入一个同样的循环过程。

当走势走到An+2,这时An+2不再创出新高,An+2就是一个第二类卖点,同时也意味着,从An开始,已经进入一个反方向的5分钟走势类型中,也就是A走势已经结束,B走势开始。对B走势的同级别分解操作,是上面对A操作的反向过程。

对高级别的A、B、C等走势进行同样的处理,就得到更高级别的同级别分解操作。前面多次讲到,同级别分解和多级别分解的可以共存的,而对多个级别进行同级别分解操作,实际上就是对走势进行多级别分解操作,前面讲“周期-级别”透视体系,实际就是通过对走势多个级别的同级别分解,来实现多级别分解。我这样讲,各位可能有些不太理解,这个可以等到后面讲区间套的时候,进行另一个角度的论述。有人说“周期-级别”透视体现会造成不精确,这个问题应该看过今天的课程后,应该好好想想。

多画画简图,多分析分析走势,理解了上面的内容后,本博每天解盘的方式大家就应该会有比较透彻的理解。有没有本博来解盘,都是一样的。

早些时候本博曾经提到过,本博这里的目标之一,就是让理论无限的逼近实践,所以本博的处理,难免会与别的地方不一样,甚至与《教你炒股票》原文有所不同。至于那个方式更好,那就需要各位自己选择了。

在前面跟一些人闹口水官司的时候,有人举例说《教你炒股票》原文是不允许a+A+(b+c+d)这样的分解方式的,但是很显然,本节课程上面的论述是允许这种模式存在的。最近各位就见过多个该模式的威力,所以实际中,哪个更有用,还是需要思考的。

(三三)图解释疑
这四幅图讲的是同级别分解。

图17是同级别分解的原理,在同级别分解中已经讲过,把所有的走势都处理做中枢震荡,同级别分解不关心整体走势是趋势还是盘整,也不允许级别扩展,只关心选定级别的最后一个中枢的中枢震荡情况,如图中的绿线划分方式。

图18是中枢级别扩展的另一种情况,这里不再细说。

图19是图18情况下的第三类买卖点在哪里的问题,其实不从同级别分解的角度看,所有的黑线,都是红色中枢的次级别,而A,就是第三类买点。而在同级别分解视角下,其实黑线是比红色中枢低两个级别的,我们不采取这种看法,只认为,黑线是红色中枢的次级别。

图20是在同级别分解中的操作问题,BCDEFJ,都是买点,而卖点,只有发生盘整背驰的GHI,K是第二类卖点,K的出现,代表从I开始,前面的走势已经结束,这个时候进入一个反向的操作过程。在这张图中还可以看到,在向上的趋势中,买点多于卖点,而向下的趋势中,卖点多于买点。这是非常符合顺势交易理念的。
(三三)图解释疑

图21是一个4中枢走势,自从本博写了“背驰的深度剖析(3)”似乎很多人开始把这个图形当作标准的2中枢图形,这个就比较夸张一点,似乎本博写这个的东西之前,没有人讲过。实际中,对于前面讲的2中枢背驰是很多的,而这个走势非常少见。

图22是对图21的一个分解,这里不说那个看法是正确的,只说一下本博对图22的分解。按照图,绿线将走势分解为4个同级别走势,B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反向盘整,或者说是一个特殊的A,整个走势可以通过比较A和C的力度力度来确认背驰。确定C背驰后,还可以对C的内部进行分析,比较C内部两段向下的走势,继续判断是否背驰,这就是区间套。进一步的观察就会发现,其实比较AC力度的方法,和比较C内部两段力度的方法是一样的,或者说,这两个结果虽然级别不同,但是形势是一样的。

图23是自同性结构和区间套的一个示范图,本博故意把他做成和波浪一样的形态,不要有误解。

图24的走势分解是重点要讲的内容。图中的GF,也就是绿线,其级别是低于黑线的。不妨设黑线是线段,绿线是笔。当走势走到G的时候,GF以非常强烈一笔的形式,下跌,随后的FD具有线段的特征,但是这时候如果要从G开始划分线段,那么还没有形成一个新线段。随后走到E的时候,DE也具有线段的特征,而且E之后的一段向上走势,也具有线段特征。如果在这张图图中,从G开始严格按线段划分走势,那么容易知道,GE会被当做一段。如果GE被当做一段,整个走势就变为一个中枢加一个类中枢的形式。而如果采取图中的划分方法,整个走势,就是两个中枢。这里GF被单独当做一笔,是允许的,因为完全允许连接两个中枢的走势,是次级别之下的走势,极端的情况GF就是一个跳空。两种划分方法都是可以的,严格和不严格不是走势划分的最终标准,对于走势的划分,是否能最体现走势的特征,才是走势划分好坏的标准。

(三三)图解释疑

图25是划分线段的另一种特例。图中红线是笔,而黑线是线段,按照线段划分标准,不论是缠博的原标准,还是本博的新标准,一笔直接新高的情况,前面一段都是不成立的。但是图中的情况非常特殊,黑色线段,构成一个收敛型中枢,谁都知道,收敛型中枢,如果高级别配合,后面的走势一般都会很强,于是就出现了,一笔直接破坏一段的情况,这种情况严格按照划分标准,红色部分应该属于图中第三段的一部分,因为第四段在红色部分出现后,就不成立了,但是实际中,一般不这样划分,而是直接把红色部分算作一段,因为这样更符合走势。

同级别分解之后,具体的机械的操作方法,如何庖丁解牛,如何吸血。学习I-------关于同级别分解1(不断更新中)

走势的分解小结

一、 1F线段作为缠论的最低级别;

二、 5F本级别:

处理走势有两种最基本的方法,

一种是纯粹按中枢来,

一种是纯粹按走势类型来,

但更有效的是在不同级别中组合运用。

因此,完全合理、不违反任何理论原则的,可以制定出这样的

同级别分解规则:-----------------

在某级别中,不定义中枢延伸,允许该级别上的盘整+盘整连接;

与此同时,规定该级别以下的所有级别,都允许中枢延伸,不允许盘整+盘整连接;

至于该级别以上级别,根本不考虑,因为所有走势都按该级别给分解了。

我们先按照纯粹按走势类型来:

1F线段开始组合,我们可以组合出来盘整+盘整连接的走势连接,这是进行的是同级别分解动作,一个由1F线段组成的无论方向是上还是下开始的中枢,其后的1F线段重叠区间都必然限制在5段以内,这也是为什么禅师说过一但超过6段就会形成更大中枢的必然原因。在这里线段作为了次级别,超过6段升级为上一个级别的两个盘整类型;这也就是构建了线段之上的级别---5F本级别,而同级别分解的过程也就是把5F本级别的走势段制造了出来,这也就是缠论递归3+3的过程。


我们再按照纯粹按中枢来:

同时、从另外一个视角看,对1F线段的多义性的考察过程,也是构造5F本级别的走势段的过程------------

实际上来讲,如何从1F线段开始,开始利用结合律,不断地变换组合这些1F线段之间的关系、目的就是使用递归3+3以及利用结合律,组合出来各种5F本级别的走势段(3+3组成了一个5F本级别的中枢)、以及同时确立连接这些本级别走势段之间的次级别(其实就是1-2个线段),也即是本级别的走势段,需要1-2个次级别的线段来连接,具体如何连接,是由一个还是二个线段来连接,那就是考察功夫的事情了,这也就是所讲的走势的多义性,目的还是为了多角度观察,继续寻找买卖点。

线段递归组合出来本级别的走势段的具体过程---------

当一个新的线段产生后,只有两种情况:

1、 一种是没有重合部分。

在没有重合部分的情况下,即是本级别的3买,意味着将出现一个新的中枢。

2、 一种是与上上个同向线段有重合部分。

在有重合部分的情况下,该新线段可以看成对递归出来的高级别中枢的延伸,同时也可以看成该新的线段与前面的2个同级别的线段,共同形成了一个新的高级别中枢,也即是新的本级别的走势段。

由于新的线段产生后,如果不纳入新的递归出来一个新中枢形成的考虑中,那么新走势就是原走势中枢的次级别波动,这对掌握新中枢中轴的产生情况没有任何帮助,所以在分解中我们可以采用一条原则,即------最近时间法则-

采用最近时间法则,就是在出现有新的、与2个前面的时间最近的线段出现重合部分的后,当下即采用,新形成的递归出高级别中枢的分解方法,同时前面其它的线段也向当下靠拢。

因此、这里就会出现:不断地、伴随着新的线段出现之后,判断新线段与前面的2条线段是否有重合的两类情况,从而采用各自不同的结合律,重新组合前面已经发生的线段的走势组合,这就是多义性的应用。考察的是个人功力。同时这也是动力学当中的内容、、、、、

三、30F级别:

5F同级分解完毕之后,把已经分解好的5F走势段当成最低级别的线段来使用,继续按照上面,

一种是纯粹按中枢来,

一种是纯粹按走势类型来,

这个继续的分解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考察30F的形成过程,这里不再重复。

以上的过程就符合禅师讲过的同级别分解的规则,因为,例如我们的操作级别为30F,也就是将30F当做是本级别,那么注意:

30F级别中,不定义中枢延伸,允许在30F级别上出现盘整+盘整连接;

与此同时,规定30F级别以下的5F1F这些次级别,都允许中枢延伸,不允许盘整+盘整连接;

这就是考察5F1F这些次级别的中枢延伸等情况,利于我们抓住这些各个级别当中,延伸中枢的买卖点、、、、、、

利于我们不错过各个级别的买卖点。

这样我们就按照自己规定的本级别来进行机械化操作即可,简化了操作程序,你可以把5F、或30F当成本级别,只是操作精度、频率、节奏等等不同而已。


由此你可以知道同级分解如同永远使用一个倍数的显微镜来看待走势,这是我们将走势人为划分的结果;但同时实际上的走势是多级别混合在一起的,在多义性的角度看待盘整+盘整就等于升级为高级别中枢了,这就是我们采用不同角度看走势。

好处是:你可以抓住各个级别的3买卖点,避免错过。例如如果你只按照同级分解的3买卖点出现来操作,机会很少,因为我们在一味地按照同级别分解看走势的时候,有时就会丧失多义性中枢的3买卖点,因为你没有从多义性的角度看待高级中枢的问题。

(由于中枢的级别就是走势的级别,所以在同级别分解模式下,走势所包含的最高中枢,不会超过所选分解级别。也就是说:

1、不考虑所选级别走势类型构成更高级别走势类型的情况------扩展或延伸;

2、也不考虑两个中枢波动有重叠构成更高级别中枢的情况------扩张。)

学习I-------关于同级别分解1(不断更新中)

站在多义性的角度下,原中枢并没有被破坏,所以其次级别仍然是围绕中枢震荡的走势,而站在同级别分解的视角,围绕中枢 震荡的走势,已经成为其次次级别走势。)

这样就存在一个第三类买卖点构成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就要再次引入双重标准,认为围绕中枢波动的走势是其次级别走势, 次级别走势第一次离开后,第一次回抽不回到中枢,是第三类买卖点,这是对该中枢的局部分析。将该中枢置于大环境下,又再次按照中枢的级别来确定其次级别走势。因为如果呆板的按照中枢级别来寻找其次级别回抽的话,等上八辈子可能也不会有第三类买卖点。这里其实是多义性和同级别分解的自由切换问题。)

(走势的多义性,就是走势分析中的多种合理释义。----“该级别以下的所有级别,都允许中枢延伸,不允许盘整+盘整连接”这句话的内在原因;这些释义都符合理论内在的逻辑,因此,这种多义性反而不是负担,而是可以用多角度对走势进行一个分析。

例如,对a+A+b+B+ca完全可以有另一种释义,就是把a看成是围绕A这个中枢的一个波动,虽然A其实是后出现的,但不影响这种看法的意义。同样c也可以看成是针对B的一个波动,这样整个走势其实就简化为两个中枢与连接两者的 一个走势。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在a+A+b+B+c的走势系列类型里,ac并不是必然存在的,而b完全可以是一个跳空缺口,这样,整个走势就可以简化为两个孤零零的中枢。把这种看法推广到所有的走势中,那么任何的走势图,其实就是一些级别大小不同的中枢,把这些看成不同的星球,在当下位置上的星球对当下位置产生向上的力,当下位置下的产生向下的力,而这些所有力的合力构成一个总的力量,而市场当下的力,也就是当下买卖产生的力,买的是向上的力,卖的是向 下的力,这也构成一个合力,前一个合力是市场已有走势构成的一个当下的力,后者是当下的交易产生的力,而研究这两种力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市场研究的另一个角度,也就是另一种释义的过程。)

用走势的多义性分析,目的是为了消除多义性,在经过多个角度分析观察后,得出一个对后面走势最大概率的判断,这才是用走势的多义性来分析的主要目的!而走势是鲜活的,在不断持续生长的,任何在当下适用的判断,可能到了下一刻就变得不适用,必须换一个角度来进行调整,从而时刻对持续变动的走势有一个最符合最贴近的分析。


采用结合律,考察多义性的过程,实际上是度量、考察动力变化的一个关键过程。这里完全可以展开另外的108课程的内容、、、、、、、、、


如此一来就,我们在形态上,知道出现了3个级别:

1 线段(最低级别)

2 本级别递归3+3(同级别分解,同时观察走势当下可以采用多义性),

3 高级别(当我们自己人为的把现在的高级别当成本级别的时刻,也就是把上述分解过程重复而已,这就是禅师讲的-----“至于该级别以上级别,根本不考虑,因为所有走势都按该级别给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所在。);

这样在一个级别的k图上,我们可以看到3个级别的走势发展的状况,同时再利用各个级别的走势终完美的关系,可以将走势在这个级别的k线图上进行了完全分类,以及确立相应的边界条件,利于判断以及实际操作。

-----------------------------------------------------------------------------------------

一、同级别分解核心是--------

允许该级别上的盘整+盘整连接;避免且不能使用扩展、扩张

二、多义性的观察的核心是--------

时刻关注中枢的升级。容许使用扩展、扩张


在同级分解的基础上,解决的是节奏问题。

在机械化操作的判断流程当中,我们也可以参考大小井的出现以及判断,机械化操作也是井论的理论来源基础。

同时,我们关注在中枢的升级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可以利用多义性、结合律,综合地考查中枢的移动过程,也就是中枢中轴的移动过程,在我们自己的头脑当中,构建出来一套中枢中轴移动监视器,目的就是建立起另外一套动力判断系统。

1、 禅师同级分解的形态比较、以及操作建议

2、 大小井论的形态、动力比较、

3、 利用结合律、多义性地观察在中枢形成当中,中枢中轴移动的动力差异

这样以期望达到缠论形态与动力的完美结合。

-----------------------------------------------------------

如何根据当下的走势选择一种最有利指导操作的,就是考功夫的事情。而这种根据结合律的最佳组合,是根据市场当下的走势随时变化的,而所有的变化,都符合理论要求且不会影响实际操作,是对实际操作起着更有力的帮助。

任何组合的反映都是有意义的,对这些组合意义的全面把握,就是一个工夫上的长进了。此外,组合的一个要点在于,尽量避繁就简,因为中枢扩展比较复杂,如果 有组合使得不出现扩展,当然就采取该种组合更有意义。但必须强调的是,当下采取什么组合,就要按该种组合的具体图形意义来判断、操作。

不应该对走势进行任何的预测,但所有已走出来的走势,却可以根据级别与结合律等随意组合,无论任何组合,在该组合下,都必然符合本ID的理论,而任何最终 的走势,都在所有组合中完全符合本ID的理论,这也是本ID理论的神奇之处,无论你怎么组合,都不会出现违反本ID理论的情况。

但能否找到最合适的组合以适应操作,以及根据不同的组合,对走势进行综合分析,这就和经验有关了。这些最适合的分解,都是有相应答案的,关键是你能否看出来,而这根本不涉及任何的 预测,只是对已有走势的分解,与对理论的把握与图形的熟悉度相关。而这些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工夫,但必须在当下的走势中不断磨练才能真正掌握。如果真能把握 这些最基本的当下走势的最合理组合以及用不同组合进行综合分析,那就可以开始继续读初三了。

----------------------------------------------------

学习I-------关于同级别分解1(不断更新中)



学习I-------关于同级别分解1(不断更新中)



学习I-------关于同级别分解1(不断更新中)

学习I-------关于同级别分解1(不断更新中)


学习I-------关于同级别分解1(不断更新中)

临走回答一下,这问题太典型,就是概念没搞清楚。5分钟中枢,只要3个1分钟走势类型有重合就可以,不是一定要里面的所有段都重合。所有都重合,只是其中一个特殊的情况,这叫又线段延伸九段后形成5分钟中枢,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可以看成是三个1分钟走势类型的重合。


学习I-------关于同级别分解1(不断更新中)

学习I-------关于同级别分解1(不断更新中)

学习I-------关于同级别分解1(不断更新中)

学习缠论,最大的收获是完全分类的思维。先确定一个参考级别的线段,记作本级别线段。那么主要考量的是高级别, 本级别,次级别以下级别,买卖点包括123买卖点之后,就是买卖点和级别可能出现的组合了。这是一个完全分类的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