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基础--背驰

标签:
杂谈 |
分类: 缠论基础 |
背驰
首先,缠师在中枢理论108课当中,没有对背驰概念进行过明确定义,但对于“背驰”,缠师显然是明确的区分了趋势背驰和盘整背驰的,“没有趋势没有背驰”,在缠师课程当中,没有特别指明,背驰一般都是指趋势背驰。不过在课程33当中,缠师也说了“站在中枢的角度,盘整背驰与背驰,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力度、级别以及发生的中枢位置不同而已。”
背驰段:就是在某级别的某类型走势,构成背驰或盘整背驰的走势类型称为某级别的背驰段。
背驰-买卖点定理:任一背驰都必然制造某级别的买卖点,任一级别的买卖点都必然源自某级别走势的背驰。
由于走势类型不是趋势就是盘整,并且盘整走势出现频率通常远大于趋势走势,因此在实际的走势分析当中,盘整背驰出现的频率也远远大于趋势背驰。由于缠师未对背驰进行明确定义,因此不妨对背驰相关概念统一一下标准或者说分类。根据走势类型把背驰概念广义区分为趋势背驰和盘整背驰,而不再是中枢课程当中背驰一般特指趋势背驰的狭义含义。这样的好处在于,因为很多朋友其实对盘整背驰也经常说成是背驰,因此不如干脆把背驰区分为趋势背驰和盘整背驰,这样,不管是趋势背驰和盘整背驰,简略说成背驰也就不是什么概念错误了,也便于交流和对各种典型形态的背驰结构进行分类。
这样就把背驰分为两种,一种是盘整背驰,一种是趋势背驰。
盘整背驰:在盘整走势当中发生的背驰,称为盘整背驰。向上盘整走势中的盘整背驰称为盘整顶背驰,向下盘整走势中的盘整背驰称为盘整底背驰。
盘整背驰比较方式,分别如图:
B
12与56盘背的比较
C
12与45盘背的比较
盘整背驰比较属于动力学上力度的比较,如果力度衰竭,说明股价要按相反的方向运行。上面第一二幅图,A图和B图是同向比较。有的人将C图中进行反向比较背驰。在缠论里走势的多义性中缠师是将中枢前后的两段反向走势进行比较力度,而如果象C图中的那种方式进行背驰的比较判断,本人认为没那个必要。但是如果觉得这样也是可以进行判断背驰的一种方法对走势分析有帮助,也无可厚非,如何使用全在个人。本人还是认为只有创新高或新低才有背驰或盘整背驰的可能。未创新高的情况,其实可以按中枢震荡的方式去看,等于达不到上次震荡的力度,也可以用MACD等辅助看,但和背驰不是同一样东西,这在关于中枢震荡的力度判断那一课里都有的。
推而广之,可以证明缠中说禅精确大转折点寻找程序定理:某大级别的转折点,可以通过不同级别背驰段的逐级收缩范围而确定。换言之,某大级别的转折点,先找到其背驰段,然后在次级别图里,找出相应背驰段在次级别里的背驰段,将该过程反复进行下去,直到最低级别,相应的转折点就在该级别背驰段确定的范围内。如果这个最低级别是可以达到每笔成交的,理论上,大级别的转折点,可以精确到笔的背驰上,甚至就是唯一的一笔。
注意,第一类买点肯定是趋势背驰构成的,而盘整背驰构成的买点,在小级别中是意义不大的,所以以前也没专门当成一种买点,但在大级别里,这也构成一种类似第一类买点的买点,因为在超大级别里,往往不会形成一个明显的趋势,这也就是以前回帖曾说过的,站在最大的级别看,所有股票都只有一个中枢,因此,站在大级别里,绝大多数的股票都其实是一个盘整,这时候就要用到这因为盘整背驰而形成的类第一类买点了。这个级别,至少应该是周线以上。
趋势背驰:在趋势走势当中发生的背驰,称为趋势背驰。上涨趋势中的背驰称为上涨(趋势)背驰、下跌趋势中的背驰称为下跌(趋势)背驰。
当a+A+b+B+c有背驰时,首先要a+A+b+B+c是一个趋势。而一个趋势,就意味着A、B是同级别的中枢,a,b,c是分别围绕A,B的次级别震荡。B这个大趋势的中枢会把MACD的黄白线(也就是DIFF和DEA)回拉到0轴附近。而C段的走势类型完成时对应的MACD柱子面积(向上的看红柱子,向下看绿柱子)比A段对应的面积要小,这时候就构成标准的背弛。c必然是次级别的,也就是说,c至少包含对B的一个第三类买卖点,否则,就可以看成是B中枢的小级别波动,完全可以用盘整背驰来处理。如果a+A+b+B+c是上涨,c一定要创出新高;a+A+b+B+c是下跌,c一定要创出新低。否则,就算c包含B的第三类买卖点,也可以对围绕B的次级别震荡用盘整背驰的方式进行判断。对c的内部进行分析,由于c包含B的第三类买卖点,则c至少包含两个次级别中枢,否则满足不了次级别离开后次级别回拉不重回中枢的条件。这两个中枢构成次级别趋势的关系,是最标准最常见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继续套用a+A+b+B+c的形式进行次级别分析确定c中内部结构里次级别趋势的背驰问题,形成类似区间套的状态,这样对其后的背驰就可以更精确地进行定位了。
下图是趋势背驰的示意图:
趋势背弛的确认研究
一、趋势背弛的概念
缠师在“教你炒股票15:没有趋势,没有背驰。”中对趋势背弛给出了严格而明确的定义。“没有趋势,没有背驰”,背弛必须在趋势存在的情况下产生的。
那么什么是趋势呢?我们看缠师给趋势的定义:“缠中说禅趋势: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至少包含两个以上依次同向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缠中说禅趋势。该方向向上就称为上涨,向下就称为下跌。”(教你炒股票17:走势终完美)。
请看下图:
上图是标准的二中枢上涨趋势。
那么背弛是什么呢?背弛:故名思义就是背道而弛,那么在上涨或下跌之“道”下的“而弛”就是转折。
二、趋势背弛的实战确认和判研
1、需要明确的几个概念(有些可能不太严谨,只是实战中的一些习惯性称呼而已)
趋势背弛:在趋势走势类型情况下产生的背弛(缠论定义)
盘整背弛:在盘整走势类型情况下产生的背弛(缠论定义)
线段类背弛:在最低级别走势中发生在同向线段间力度比较下的转折,是个类似概念。
线段内类背弛:在最低级别走势中发生在一个线段内同向笔力度比较下的转折,是个类似概念。
笔内类背弛:在最低级别走势中发生在笔内各同向K线间力度比较下的转折,是个类似概念。
内:与外相对应,是个相对概念,在走势中的意义指一个大级别走势内套的小级别走势。
外:与内相对应,是个相对概念,在走势中的意义指一个小级别走势外套的大级别走势。
内背:是指大级别走势之内的小级别走势发生的趋势背弛、盘整背弛、线段类背弛、线段内类背弛、笔内类背弛等统称。
外背:是指小级别走势之外的大级别走势发生的趋势背弛、盘整背弛。
2、标准趋势背弛下的实战确认和判研
先看一下趋势走势的标准形态:(以上涨趋势为例,下跌趋势反过来就是)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形态上来说,标准的趋势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1)、两个同向的同级别中枢
(2)、必须含有对中枢B的c走势,这个c走势含有一个对中枢B的第三类买点,c走势与可以与b是同级别走势或比b高一级别走势。
实战确认和判研:
在走势的行进中,只要中枢B完成后出现c走势中的c1,c1对中枢B来说创新高后,那么整个趋势就进入了趋势背弛段。这时就要对c1与b进行力度比较,当然这个c1与b至少是同级别的。这时的比较其实是进行的盘整背弛确认,一旦确认了c1与b出现了盘整背弛,对大级别的操作者来说,做出卖出操作是可行的,对于小级别来说就可做可不做了。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出现非标准的趋势转折情况(后文有专述)。当c2完成形成中枢B的第三类买点可重新买回。那么后市的c3来说就有两种情况:
c3高于c1、c3低于c1
c3高于c1时出现背弛时,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c3低于c1时出现背弛时,这中间发生了什么?c3的行进仍是趋势的背弛段中,要比较整个c走势与b走势的力度,如c走势比b走势的力度仍小,这时的c3虽比c1要低,但c3出现了内背,这时趋势背弛必然发生。
以上是标准的趋势形态中的确认和判研背弛的方向和原则,那么比较力度是如何进行的呢?
缠师在缠论中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几种力度比较的方法,这里不一一重述,只对常用好掌握的用MACD判别的方法做为应用心得论述一下:
在c与b进行MACD比较时,MACD的黄白线高度比较,很明确不再论述,对于比较MACD的面积有严格的要求:
1、b的MACD面积起点为b的起点处开始计算,b的MACD面积的终点为中枢B的ZG处结束。
2、c的MACD面积起点为中枢B的ZG处开始计算,c的MACD面积终点就是c的走势结束点为止。
对于下跌趋势中的力度比较只要把中枢B的ZG改为ZD为界限就行了。
这样做是为什么?这就与中枢的意义和作用有关了,能明白这层原理,对理解趋势背弛就深刻多了。
3、非标准趋势下转折实战确认和判研
市场如果全部按部就班的走成标准趋势也太没意思了,也太不好玩了,只所以有非标准形态的趋势才使得走势五彩缤纷。就像人类一样,如果都是什么部件都不少,没有一个缺胳膊少腿的人,那是不可能的。那么非标准的趋势形态有那些呢?
请看下图:
显然这种趋势形态不是标准趋势形态,当然c处发生的转折不能称做趋势背弛,只能称为中枢B盘整背弛引起的转折,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大级别的操作中c处出现盘整背弛要卖出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走势走成这种非标准形态而被动。
由此看出缠师最开始论述背驰是使用均线系统对走势段来进行判断分析。
MACD辅助判断背驰的应用方法
要完全解决背驰问题,必须对中枢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这里详细说说MACD对背驰的辅助判断这样一种不绝对精确、但比较方便、容易理解的方法,对那些还没把握中枢基本分析的人,是有帮助的。
首先,背驰同样有级别的问题,一个1分钟级别的背驰,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不会制造一个周线级别的大顶,除非日线上同时也出现背驰。但出现背驰后必然有逆转,这是没任何商量余地的。
有人要问,究竟逆转多少?那很简单,就是重新出现新的次级别买卖点为止。由于所有的买卖点,最终都可以归到某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而背驰与该种买卖点密切相关,所以可以这样说,任何的逆转,必然包含某级别的背驰,以后用严格的方法,可以证明如下定理:缠中说禅背驰-买卖点定理:任一背驰都必然制造某级别的买卖点,任一级别的买卖点都必然源自某级别走势的背驰。
用MACD判断背驰,首先要有两段同向的趋势。同向趋势之间一定有一个盘整或反向趋势连接,把这三段分别称为A、B、C段。显然,B的中枢级别比A、C里的中枢级别都要大,否则A、B、C就连成一个大的趋势或大的中枢了。A段之前,一定是和B同级别或更大级别的一个中枢,而且不可能是一个和A逆向的趋势,否则这三段就会在一个大的中枢里了归纳上述,用MACD判断背驰的前提是,A、B、C段在一个大的趋势里,其中A之前已经有一个中枢,而B是这个大趋势的另一个中枢,这个中枢一般会把MACD的黄白线(也就是DIFF和DEA)回拉到0轴附近。而C段的走势类型完成时对应的MACD柱子面积(向上的看红柱子,向下看绿柱子)比A段对应的面积要小,这时候就构成标准的背驰。
背驰与盘整背驰的两种情况中,背驰是最重要的,一旦出现背驰,其回跌,一定至少重新回到B段的中枢里。而盘整背驰,一般会在盘整中弄短差时用到,如果其间突破中枢,其回跌必须分清楚上面的两种情况。
还有一种,就是股票不断一字涨停,这时候,由于MACD设计的弱点,在1分钟、甚至5分钟上,都会出现一波一波类似正弦波动的走势,这时候不能用背弛来看,最简单,就是用1分钟的中枢来看,只要中枢不断上移,就可以不管。直到中枢上移结束,就意味着进入一个较大的调整,然后再根据大一点级别的走势来判断这种调整是否值得参与。如果用MACD配合判断,就用长一点时间的,例如看30分钟。一般来说,这种走势,其红柱子都会表现出这样一种情况,就是红柱子回跌的低点越来越低,最后触及0轴,甚至稍微跌破,然后再次放红伸长,这时候就是警告信号,如果这时候在大级别上刚好碰到阻力位,一但涨停封不住,出现大幅度的震荡就很自然了。例如600385,在2。92那涨停,MACD出现一点的绿柱子,然后继续涨停,继续红柱子,而3。28元是前期的日线高位,结果3。22涨停一没封住,就开始大幅度的震荡。
注意,如果这种连续涨停是出现在第一段的上涨中,即使打开涨停后,震荡结束,形成一定级别的中枢后,往往还有新一段的上涨,必须在大级别上形成背驰才会构成真正的调整,因此,站在中线的角度,上面所说的超短线,其实意义并不太大,有能力就玩,没能力就算了。关键是要抓住大级别的调整,不参与其中,这才是最关键的。
此外,一定要先分清楚趋势和盘整,然后再搞清楚背驰与盘整背驰。盘整背驰里的三种情况,特别是形成第三类买点的情况,一定要搞清楚。注意,盘整背驰出来,并不一定都要大幅下跌,否则怎么会有第三类买点构成的情况。而趋势中产生的背驰,一定至少回跌到B段中,这就可以预先知道至少的跌幅。
对背驰的回跌力度,和级别很有关系,如果日线上在上涨的中段刚开始的时候,MACD刚创新高,红柱子伸长力度强劲,这时候5分钟即使出现背驰,其下跌力度显然有限,所以只能打点短差,甚至可以不管。而在日线走势的最后阶段,特别是上涨的延伸阶段,一个1分钟的背驰足以引发暴跌,所以这一点必须多级别地综合来考察,绝对不能一看背驰就抛等跌50%,世界上哪里有这样的事情。
下图中的每段为线段或者同级别分解方式下的任意级别走势段:盘整走势当中典型的盘整背驰结构
另外,上图都是向下走势当中的盘整背驰结构,如果把上图倒转过来,就是典型的向上走势当中的盘整背驰结构。上图中的第一个图只有一个类中枢,只有一个下上下的结构,也可称为类盘整结构,也可称为类盘整背驰。
下图中的每段为线段或者同级别分解方式下的任意级别走势段:趋势走势当中典型的趋势背驰结构
另外,上图都是向下走势当中的趋势背驰结构,如果把上图倒转过来,就是典型的向上走势当中的趋势背驰结构。上图中的第一个图有两个互不重叠的类中枢,形成了类趋势走势类型,形成的背驰也可称为类趋势背驰。
至于110-111。红箭头那两个为什么不是最终精确定位的背驰点?
像第一个红箭头位置,第一次略微跌破109那位置,
这时候把已经出现的面积和前面108-109的对应面积之和比,已经十分接近,
也就是说110-111,刚起跌,这力度已经和前面的108-109差不多,这
恰好说明这一段的力度是很强的,不但不可能是对108-109背驰,
这种力度,一定是小级别转大级别以时间换空间或与更大力度的对比产生的背驰才能化解的。
站在105-107这个中枢的角度,110虽然不构成第三类卖点,但也极为接近,
而后面,上下上的两次反抽,根本就没有破坏其结构,因此后面的破位下跌就是天经地义的。
而下面的黄白线,是一个典型的下上下结构中的第二下刚破上的低点,这是力度最大的一下,怎么可能有背驰出现?
这和第一个红箭头指的那个一起,刚好构成两个类中枢的下跌走势。
针对第二那奔走型的微型中枢的前后两段,MACD两个红箭头对应的绿柱子的比较,一目了
然。
关于“背了又背”的释疑
结论:无论何种背驰结构的当下判断,在实际应用当中要做到精确定位是相当困难和需要相当技巧的。除了上述程序当中要求选择合适的macd周期图(有时难以找到合适的macd图,也不可能每次都去修改参数什么的),此外逐级区间套的过程当中有时会出现当下局部背驰结构被破坏后通过走势不断延伸最终破坏整体背驰结构的情况,还有小级别背驰引发大级别转折等复杂情况都使得背驰判断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高难分析过程。
况且除了在满足区间套的标准趋势背驰当中,对背驰后的反弹高度或者回跌位置有一个基本要求外,其他背驰特别是盘整背驰后的反弹或者回跌位置都是不能当下绝对确定的。因此,对于背驰判断,本人的理解是某级别的背驰应该放在更大级别的整体走势结构当中去综合评估才能取得更好效果。特别在向下走势的底背驰判断中,宁愿滞后一点等待更多的信息去分析“预设背驰”点后的走势和评估之前判断的准确与否。
大家都知道,中枢课程15的标题是“没有趋势,没有背驰”。由于上面已经把背驰广义的区分为盘整背驰和趋势背驰两大类,因此,对于大级别背驰当中操作者心理层面问题已经超越技术层面成了普遍现象,很多时候顶背驰都是产生在多头市场最后的疯狂当中,而机械化的操作以及正常的心态往往会被淹没在这最后的多头疯狂噪声中。让你失去正确的判断和忽略正确的操作。而到了底背驰的时候市场往往是波涛汹涌后的恐惧与沉寂,这时候人的眼睛里除了恐惧还是恐惧,对看到的背驰往往也不敢去正确的分析面对和采取正确的操作。因此,背驰的判断和执行力不仅是技术层面,也需要更好的心态来配合。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