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线,并不是胡做,主要是为了规避调整及不确定的波动带来的风险。
一个最强的短线系统必须满足大盘,板块,个股同向运行。因为上班族工作的时间限制,不能时时盯盘,所以,最适合长时间空仓,机会来临满仓搏击。
A股是投机换手市,所以目前的结构环境下,最适合短线。短线炒作需要讲故事,故事需要理由。所以,题材分析尤为重要。题材力度的判断,在这个系统里最重要。具体判断标准,自己分类整理下。
模型逻辑如下:大盘每次见底反弹或者新一轮上升浪,必然有一个主流板块领导。就做该主流板块。与市场无缝结合。
举个例子:以沪指为例。13年8月23日出现的一波新生浪,以上海自贸区为主流板块引导大盘上升,后续引发天津自贸区,粤港澳自贸区,重庆自贸区等扩散赚钱效应。其后9月27日的反弹与10月29日的反弹,均是以改革为主流热点的领导行情。金改,油改,林权改革,土改。11月14日出现的反弹,则是以国安,网络安全为主流热点的领导行情。12月23号出现的行情,则是以机器人为主流热点的领导行情。
可以看出,每次大盘阶段性反弹或者新生浪,都是以主流热点为领导,带领指数的上涨。上班族平时没太多时间看盘,但是这种共振的钱,必须要去赚。其实说的简单,做起来却很难。第一,需要对大盘的判断十分精准。第二,需要对题材的解读必须准确。。。具体到个股,反而是最简单的了。
对大盘的判断:几年前我写过一篇《趋势停顿与转折》,该文,能有效的判断指数重要涨跌结构,用在指数中,准确率可达8成。
对题材的判断:把握以下关键词。1,国家战略层面,尤其是重要开会的结果。2,题材新颖,具有想象力。3,能对板块个股业绩直接刺激的。4,新兴的科技。
对个股的介入:龙头是市场给的,并不是哪路游资有话语权。起爆形态也各有千秋,有些是超跌起龙头,有些是平台突破起龙头,有些是趋势加速起龙头。所以,具体龙头没有技术形态的定性。如果对追板确认龙头恐惧的话,最好介入趋势+人气的形态,相对安全一点,也就是有上升趋势,量能稳定持续的放大,换手最好大。
还要看板块的联动性,找出龙1,龙2以及替换的龙1,龙2。如果龙头给上车机会,做龙头。如果不给上车机会,就要观察龙头对板块的领导效应。直到炒作末端,板块内部分化,老龙头变跟风,板块扩散无限大,有过两次以上龙头接力行为,,这些都是炒作末端的特征。
政策环境的酝酿,标杆品种的确认,消息刺激的发酵。大题材的条件基本都满足了。
我觉得这种短线逻辑设计最适合上班族,同时还能培养出大局观。不过现实判断操作却是是有难度的。能做好的,肯定能跟市场一线资金站到同一条战线了,对于未来波段的转型,也打好了基础。
我是不行,自控力差,很难空仓。所以大小题材都做。
早晨起得早,就不浪费时间继续废话了,该看新闻公告了。新疆的空气很好,贪婪地大口呼吸去了。祝你们都有好运气。
利用短线模型做波段?
(2014-01-28 08:02:43)
不管是短线还是波段,制约其爆发力的因素不外乎题材与形态两点。
题材越大,爆发力越大。形态越强,爆发力与持久度越强。题材和技术两者谁都离不开谁。
模型,就是让你在近三千只股中,触发审美标准的一种信号。可以有估值模型,题材模型和技术模型。先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的强项。比如你技术基本功好,那就用技术模型选,然后再找题材。题材理解力强,就用题材模型选,在找技术形态好的。
这里提一下短线“黑棒”模型(因为N年前已经说过了,不算神马秘密)所触发的波段行情。
本篇最好与上班族最有效的短线模式结合应用。
黑棒,指的是一种k线形态,当日大幅高开,日线放巨量,分时上高开低走,形成黑棒或假阴线。
如图:我会配上每只股的当时炒作题材

天通股份:13年7月18日形成黑棒,股价盘而不跌,量能饱满,厚重。11月14日涨停突破,波段空间打开。12月2日,被市场认可,主要炒作蓝宝石概念。

航天动力:13年11月13日形成黑棒,有前运作平台,量能厚重饱满,单阳支撑股价盘而不跌,次日反吞,波段行情打开。主要炒作国安概念。

天音控股:13年5月21,6月6日形成同位两个黑棒。前期存在盘而不跌,资金运作平台,6月7日涨停突破打开空间,其后有一次挖坑(挖坑的行情更大)。被市场认可,炒作手游及欧朋浏览器概念。

航天通信:前期小角度上升趋势,强势资金运作平台,挖坑后于13年11月13日形成黑棒。次日反吞打开波段空间。炒作国安概念。

长城集团,在之前放量黑棒上做强势资金运作平台。14年1月10日形成黑棒。15日打开波段上涨空间,被市场认可,炒作游戏概念。

吴通通讯,看着玩吧。
该模型的关键句:1,存在资金运作平台。。盘而不跌,最好强于大盘。
2,黑棒必须放巨量
3,黑棒存在于资金运作平台之前或之后。若先形成黑棒后形成资金运作平台,则突破为启动点。若先形成资金运作平台,后形成黑棒,则黑棒为启动点。
4,必须满足量能充沛,厚重的技术特征,禁止出现量能忽大忽小。
5,题材与形态必须共振,且题材必须是当下市场喜欢的或新颖的。
一种模型出现的时候,别光看表面的k线,量能是怎样怎样,最好搞清背后的资金逻辑。为啥会形成这样?搞明白逻辑了,就能举一反三,以后看走势图就再没神秘感了。
趋势+题材+量能=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