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造就孩子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2011-04-29 14:20:20)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反思

造就孩子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明确孩子的责任,让孩子生活得充实而有意义,这样才有可能造就孩子使命感和责任心。 大多数的父亲经常会对孩子讲这样的话:“现在我们生活好了,我们再也不需要你为家里操一点心了,只要你能做个好学生,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我们哪怕再苦,再累也是心甘情愿的。”   其实,像家长们的这种观点只是一种天方夜谭的想法。不让孩子为家里操一点心,实质上就是在剥夺孩子应有的责任心,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怎么又能够在将来有所作为呢? 在这一切比原来都较为优越的物质条件中,有一些对孩子成长是十分必要的因素被人们遗漏了。   一些我们一定教导孩子遵守的规则被家长们年轻了,这一变化的影响可以在这新一代孩子的身上很清楚地看出来。生活环境有所改改善了,学校设施也更新了,新的教学法,各类课外辅导,家长的全力支持,这一切是否促进了我们的孩子去更发奋读书,更自觉地要求自己呢?真实情况并非如此,而是恰恰相反。孩子们的学习自觉性变差了,对自己的要求也有所降低了,然而更为主要的是我们发现孩子的责任心被丢到脑后了。这里面有受电视和其他的一些大众娱乐媒体传播各种物质享受的影响,但是关键是整个环境的改变使得孩子们失去了思想上的重心。     在以往的比较艰苦的环境中,孩子们会更多地参与一些家庭的生活筹划,帮助自己的家长持家守业,照顾自己的兄弟姐妹,知道家长的谋生之不容易,自己至少为家长承担其中部分责任,尽到自己作孩子的义务,包括照顾弟弟妹妹、省吃俭用为家里减少生活上的负担,因为看见家长为照顾一家的生活而辛苦地劳作,感到自己肩上应该挑起的责任,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为家长们解忧去烦。    所有这一切都使孩子们从小看到自己生活的意义,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带来好的影响,感到自己是为人所属的,对他人是有用处的,因此而生出一种自豪感和责任心。 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与日增长,他们与社会接触面的逐渐扩大,这种责任心与自豪感的内容也会不断的增长、扩大,而不只是限于自己的家庭里面。    但是,从家庭中慢慢培养出来的这种感觉,却是增长将来的责任感的坚实基础,家庭如果没有这种基础,那么对社会对人类的那种责任感与使命感就更不知从何而来。 任何一个没有责任感、没有价值感的孩子,都会因为找不到自己微弱的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所以会感到迷惘,进而失去可以创造价值的动力,而非常容易为其他的一些物质性的、轻浮的事物所吸引,沉溺于其中。    我们今天的新一代青年人,享受前所未有的高度物质文明等一切便利的条件,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也使孩子的那种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加重。    虽然我们在不断地教育我们的孩子,自己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着民族的长盛不衰,要学着为祖国而学,为人类的进步而学,但是由于没有用一些更现实可能的目标与体会来鼓舞和激励他们,所以这些长远的目标就会显得空洞,而且缺乏实际意义。 我们的现实需要家长与社会教育工作者一同找出有效的途径与手段来弥补这些成长中的孩子在这一全新的社会环境中所缺乏的很重要的一课,找出对孩子将来成长有根本意义的家庭因素。    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儿,因为我们做家长的自己也同样面对着许多新的社会环境对我们提出的挑战,而且许多东西是我们所不熟悉、甚至也没有见过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观念也需要不断地变化,因为在以往的传统教育中,我们不可能找到现成的答案,一定要靠我们自己不断探索、研究、借鉴与学习。在这一方面我们完全可以从美国社会的丰富经验中得到一些很好的启发与利益。    美国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经常态势猛然膨胀,人口分布从以乡村和小城镇为主转入到以大城市为主了,家庭构成也从以前的家庭聚居变为家长加孩子的这种家庭模式,而且由于职业上的变更,家庭迁徙,往往家庭独处一地,与家族里的其他成员之间相距甚远,所以与就切断了孩子与这一大家庭成员之间的各种联系,如果失去了家族成员之间相互关照的这层屏蔽,以往的表兄表妹、叔叔婶婶、爷爷奶奶所能够给予的那种陪伴与启蒙也就随之远去。    每个人都将直接面对社会,他所能依赖只是自己的家人,学校就成了给予孩子们社会和生活经验的一个纽带。而最具有根本变化的是二战后全球经济的腾跃,使得一般家庭的生活水平有所直线上升,水准也越来越高,各类电器都已进入普通家庭,而且电脑的普遍使用,也将孩子的参与家务劳动的义务解除掉了。在这时期出生的孩子都是第二代不需要为家庭的温饱分担任何责任的人,他们那代人从家庭那里得到的惟一信息是:“别惹什么麻烦,好好地读书,照家长和老师对你讲的去做,你要感激我们为你所做的一切。”而并非像从前一代人那样,在孩童时代从生活中就领会到的是:“我对整个家族生活的好坏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的家长及我的家庭很需要我。”     社会的变化给这些青年人带来了一种很被动的性格基调,而且责任心的消弱也决定了他们在上进心、纪律性及荣誉感上普遍的弱化,这一代人都认为无论他们的学习蔌行为怎样地出色都不会对他们周围的人与事发生什么影响,就算他们对他人也不会有什么帮助,而他们的一生似乎已被他人规划好了,只是照他们的规划实现而已。    还有表明他们展现自我价值的惟一方式就满足于他人为他们设定的目标,而不管他们自己的个性与特殊性会不会为这一社会所接受。这种社会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孩子社会地位的变化和影响是很深远的。    第一批新孩子1963年走出了高中校门,与当时其他的社会问题——像种族歧视、越南战争相结合,年轻人一不小心就卷入了社会问题的漩涡之中,不知怎样是好。而在美国,人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有关年轻人的问题:暴力、酗酒、毒品、早孕、自杀等。    全社会都面对着来自新一代人的挑战。在这么一个历史性困难面前,美国整个社会都开始反思,生活的富裕为年轻人带来的究竟是些什么,在对年轻人的培养中,美国学校的那些教学大纲中,究竟是遗失了什么。对于家庭教育的深思熟虑其实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关于青年和少年的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逐渐也被重视起来。    在众多的专家们的意见与建议当中,有许多是针对现代社会的教育环境的根本缺陷而发出的,即在这一现代社会中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责任心与荣誉感,又怎样去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及训练好孩子的纪律性。    一个对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与荣誉感非常有帮助的建议是: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学校,都要让孩子们去充当一些比较有意义的角色,设法使他们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对于集体所产生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学着培养他们战胜自己的弱点,增长各方面能力的坚定信心。    在美国,从幼儿园里开始,学生们就要轮流担任老师的助手,帮助老师组织种种班级活动,以锻炼他们的责任感和能力,结果学生也都很愿意参与,并且会为自己日渐增长的能力感到很自豪。    而在家庭中,家长则应有意识地分派给孩子一些他们力所能及并且他们的年龄相当的劳动任务,譬如让他们打扫卫生、负责为院子里的花草浇水等等。 与孩子之间进行一些平等的交流,也是培养他们的责任心的一种方式,我们不但要倾听他的心声、感受,也要同他谈一些我们自己的喜怒哀乐,当然内容应该是孩子所能理解接受的。 谈一谈你的建设家庭的计划,在孩子大了一些后,甚至可以与孩子商讨一些关于家庭财政的安排。    一般地来讲,如果让家长多与孩子谈一谈自己的小世界,他们是可以理解并且遵照执行的,但是要求他们谈他们自己的内心感受与社会体验,却显得十分犹豫,甚至是拒绝尝试。 他们的想法也都很简单:“孩子那么小,能懂得什么?” 因此,有许多家长在对孩子小的时候与之交流及培养他的责任心都没有给予重视,认为孩子就只是孩子,他什么都不懂,等他们长大了以后再说吧。可是他们不知道,他长大了以后就再也不听你那一套了,或不等到他长大已经是满身毛病,年轻的生命被社会浸染得知疮百孔,到时也真是后悔晚矣!    有些家长或许会说:“大人之间的事我们怎么可能同孩子讲,再说我平时忙得够呛,又哪里有时间去和孩子闲扯。”其实孩子们的理解力也是很强的,而且他们对外界的观察力往往很敏锐,只不过一般地讲他们的心理活动会被大人忽略。做家长的也常常会听孩子的问话:“母亲你今天怎么啦?你怎么不高兴啦?”这实质上是孩子对家长关心的一种表现,是我们应当积极鼓励他们的一种倾向,但是我们一般给予的答复是:“我没有不高兴。”或“都是大人的事,你不懂的。”而对家里其他的事,譬如人事往来、花销添置,更是以为与孩子无关,久而久之,家长们给孩子留下的印象就只会是:“这个家里的什么事都与我没有什么关系,我只要不惹什么麻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可以了。”像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从未看到自己对家庭有什么可能的一些帮助,也没有感到家长除了管管他的学、吃住和生活,对他还有什么其他的一些需要。用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自然也不会懂得什么叫做责任了。    如果我们做家长的能够向孩子们多敞开一些相互交流的大门,经常地向他们讲一讲成年人所遇到苦恼、家务事的繁琐、工作上的困惑,就会使孩子从小就能懂得家长是不容易、生活是艰辛的,会产生为家长分担一些忧虑的念头。而家长则应捕捉住孩子的每个心愿,对他们的理解与分忧的愿望表示很欣赏,并且要为有像这样懂事的孩子而感到骄傲。多聆听关心他们的意见,充分采纳他们所有有价值的建议,还要欣赏他们的任何想帮助家长的举动,这些都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责任心和能对家庭有所助益的自豪感。让孩子对于家长的工作经历及家庭里的日常事物进行了解与分析,也是让孩子洞察世界、了解社会的好途径,锻炼出他们的分析、判断与处理事儿的能力,为孩子将来有一天走上社会打好应有的基础。 一个即使是非常聪明、而且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的孩子,如果缺乏责任心,就不是一个品格很健全的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