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冲击尚在,观望仍是上策
标签:
财经杂谈 |
持续阴跌之后,上证指数已跌破了此前我们指出的年线、60日线以及去年反弹以来构筑的缓慢上升通道的下轨,技术上下档的支撑位将是3000点的整数位。该位置附近还叠加作为强弱分水岭的半年线——目前位于2998点的支撑,3000点一线也因此具有一定的心理层面的意义,能否守住将影响投资者短期心态的变化。
在政策底、市场底明确出现之后,投资者对原先本无疑义的估值底似乎又有了捉摸不定的隐忧。就近期的市场面观察,当YYDS为代表的高股息、独特资源类的传统蓝筹借年报业绩股价上涨提高了市场重心之后,“#小微盘#”股并未因此亦步亦趋“贡献”一份力量,反而因遭遇严厉退市政策棒喝而走出了相反的方向。也因此,在YYDS陷入调整之时,市场显露出来的就不仅仅是“哪里来的回哪里去”的问题了。
本来,业绩公布后这种分化行情是无可厚非的,也应该是成熟的理性市场的正常表现。然而,在A股市场退市制度和信披制度尚未完善之时,突然严格起来的退市措施却不免让投资者疑神疑鬼起来,眼见靠概念支撑股价的个股崩了,又见到有业绩支撑的个股也有因违规而崩了,于是深怕哪天自己手中个股也“雷”了,只得将所持个股当烫手山芋,先扔出去再说。如此形成连锁反应,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对刚刚有所恢复的市场信心,形成巨大的打击。
诚如此前本栏所说,长远看,整肃市场是未来行情稳健发展的基础,但短期而言,其对市场的冲击成本却是巨大的。这也是以前行情好的时候我们建议应逐步解决问题、补掉各种制度漏洞的原因,而不是用“一涨遮百丑”的思维,在牛市中就忽略掉发展中的问题,喜滋滋地任由问题不断堆砌;等到行情走熊时,一看问题多多,则又开始“摔罐子”。说真的,做合适的事情并非正气凛然就可以,也一样需要审时度势,成功所付出的成本,才是最低的。从投资学的角度,这正是风险收益比的问题,投资市场并非单纯的收益越高越好,更重要的还须看所冒风险的级数。市场管理也同理。
近期市场有识之士关注到严格退市制度出现的次生问题,纷纷提出一些建议,在市场信心明显向下的当前,可谓颇具建设性。比如防范躺平式退市,比如上市公司不能一退了之……这类十多年前被我们戏称为“抽水机”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或控制人大多早就可以“功成身退”了,如今任由公司发展“听天由命”,对他们来说或许并非“坏事”,但众多公众股东可就“同船”不同命了。因此,“一退了之”是不行的,需要有更多的保护中小投资者的举措跟上,如追究公司上市到退市过程中该追究的各方的责任——当然,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就短期市场看,上证指数3000点应该可以经受住冲击。不过,在趋势没能有效改变且交易量没有产生突变之前,观望仍是最佳策略。可留意的机会,依然在#新质生产力#
概念板块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