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低开低走之后,沪指尽管尚守在2900点之上,但失去反弹能力、反而一有风吹草动就向下跳水的现实,还是让存量资金感觉到巨大的寒意。所幸科创板下周一面世,围绕这一万众瞩目的事件,主板行情如何演绎将很快会有相对明朗的结果。
基本上以高市盈率发行的科创板上市公司,一开始就让人想起了创业板的“三高”发行旧事。不过,流行观点认为,科创公司不能拿这种简单的静态指标作为估值的依据,这倒也是目前投资者颇能够接受的观点。只是靠那些“晦涩”的科技故事,市场似乎很容易就倒向了“市梦率”的怀抱,而这样的事情在中小创炒作高峰时期,就曾经演绎过。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在科创板和创业板公司暂时没能找到一条分明的界线之前,不能怪大家总拿这两个市场作比较且还比较出风险太高的结论。
不管怎样,既然要想办法让市场理性发展,就应该有个估值的基础,这也是投资人敢在这个风险场中奋力一拼的凭恃。于是,有券商研究机构开始采取新方法来分析科创板公司的价值,内含价值法、相对价值法、资产价值法等多种估值模型“应运而生”。我们相信未来还会针对不同行业创建出一些新的估值模型来,但眼下要像寻找蓝筹股那样,到科创板里寻找“千里马”,可以说只能碰大运。一方面是新上市公司的品性缺乏考察期,靠招股说明书不一定能还原一个公司的真相,毕竟,“说的比做的好听”是一种普遍现象;另一方面是企业发展是个曲折的过程,蓝筹股今天的光环,是许多艰难的过去累积起来的,这个过程作为投资者不一定能够坚守得住,特别是在企业处于艰难期的时候。
因此,可以意料,科创板行情在初始阶段,仍将以表面化炒作居多。享受高溢价的,应是能跟最炫的流行色搭上界的公司,如生物医疗、芯片、智能设备、5G等等,而初步能看出公司一点端倪的,应在两三年之后。这期间,一个公司是资本运作(做高股价兑现)为主,还是静心专注发大原先主业,应能给市场留下初步的印象。
由于市场对科创板公司的估值尚需要一个新的适应过程,投资者可针对主板的跟随波动,提前做好高抛低吸的准备。周五是迎接科创板最后一个交易日,相信大涨大跌均不合适,投资者应继续耐心等待。博客阅读不方便?可用手机直接关注“上官铜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