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自6月27日华兴源创完成第一发,7月2日睿创微纳、天准科技完成二三发,7月3日杭可科技完成第四发之后,下周将迎来密集发行阶段,一周有21只新股IPO,7月10日更高达9家新股同时发行。如此密集安排,投资者可谓目不暇接,虽然这一场景重演的是当年创业板开板初期的情形,属于起始阶段的特例,不能作常态化看待,但在注册制威力下,如何理性地打新,却似乎要因这种“穿新鞋走老路”的方式而大打折扣了。


当然,照“逢新必炒”的习惯思维,目前就认真地去研究个股基本面再决定申购或放弃一些个股的申购,是有点不合时宜的。这个习惯的改变,也许只有等到科创板新股集中上市,出现个股直接跌破发行价之后才会有所改变。就目前的安排,尽管发行市盈率明显比主板高出数倍,体现了“市场化”定价的结果,但网下配售报价机构设定相应锁定期、利益与共的做法,已经从市场博弈角度给了网上申购者以“盲目”的胆量,因此,提倡理性打新,暂时而言,只能算是一种“奢谈”。
长远而言,我们认为以信披制度为核心的注册制,在违规成本提高、退市制度完善之后,是最有希望解决目前A股市场长期以来“重融资轻回报”而导致的过度投机的痼疾的。尽管目前的制度建设很多都还处于设想阶段,而且这些制度暂时只在科创板中进行尝试,但成功之后“反哺”主板,是可以预见的趋势。而这种示范给予主板投资理念所进行的匡正,虽然不至于是疾风骤雨式的,但作为投资者,也需要有未雨绸缪的心理准备。
我们此前说今年以来主板中的白马蓝股表现靓丽,正在给市场进入科创板时代做一个标准的示范,逻辑也正在这里。不过,鉴于A股市场过往的特性,不排除白马蓝筹股很快也会进入价值投机阶段,在最后的股价主升段过后,又可能要让很多追高者发出“价值投资都是骗人的”的哀叹,但那是另外的问题。市场投资者的成熟度,其实已经在这一波行情中得到了很好的检验,未来借助科创板的创新制度,或许可以稳固这种过去较难长期维持的投资理念。
暂时没必要对下周的打新“盛宴”做什么“理性”的提醒,毕竟目前仍处新股神话不败的时段。也许只有等到注册制各项配套措施基本到位之后,市场新股不败神话破掉了,投资者才能从中嗅到了风险的味道,并进入到择新而打的时期,而那时,市场投资者的成熟度,才会再添几分。博客阅读不方便?可用手机直接关注“上官铜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