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绝”不绝,最终月线收出一根小阳线。尽管沪指无法站在3000点之上以显示强势,不过,从过去6个月的四阳二阴的K线组合来看,今年行情的强势特征还是较为明显的。从季线角度观察,则沪指在5季阴线之后,今年一根近乎光头光脚的季线加上第二根上下影几乎对称的阴季线,显示了指数探底基本成功的形态。而从大的形态上看,沪指自6124点以来形成一个大型的三角形整理形态,于今年一季度触及下轨后反弹,目前反弹行情仍在持续中。因此,后市即使尚有一些不明朗因素影响行情发挥,但谨慎乐观仍是投资者应持的态度。
回到短期市场,沪指60日均线反压的形态仍未能消除。主要原因一是成交量未能持续跟上,而周五的下跌,在于避险情绪仍是市场主流,是对周末消息不确定性的规避。二是我们之前担忧的技术因素,根据对称原理,下档的缺口没有顺利回补,上档的缺口也就有了同样的反压作用。我们所说的谨慎乐观的意思,是指未来指数继续向上,只是迟早的事情,但短期仍存在向下去回补缺口的可能。震荡行情中,除非你能忽视短期波动,否则的话过度乐观和悲观,都可能要受到市场毫不客气的“教训”。
目前给市场信心以支撑的,除了我们经常提到的减税降费让企业减负的利好将在上市公司半年报中得到体现外,还有北向资金结束连续两个月的净流出,在本月净流入426亿元,上半年累计净流入963.7亿元;而A股的入富扩晟,也都在慢慢显示其“增援”资金的效应。尽管目前整体市场资金流入不太明显,交易量确实处于相对低位水平,但这主要在于市场的“赚钱效应”仍弱,这一点要改变其实并不困难,只要行情趋势走好,市场并不缺资金来推动。
“七翻身”能否如期出现,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说,可以偏于乐观看待。至少,周末的消息已经明朗,比预期的还要乐观,7月的开门红值得期待。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市场在开门红之后,能否持续维持强势,并摆脱目前指数在两个缺口之间来回拉锯的尴尬状况?
有三个因素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行情中多加留意的:一是年初就被称为“预期差”的行情,能否在G20之后再度演绎?毕竟最近行情在调整中,也有“预期差”被打烂的因素在。二是中报预告是否能显示上市公司业绩拐点向上的迹象,这是上涨行情继续演绎下去的重要支撑因素。三是科创板挂牌的时间表,不管怎么说,“逢新必炒”仍是目前难以改变的事实,科创板市场中的个股在寻找定位的初始阶段,究竟走的是怎样一个轨迹?这将对主板产生巨大的投射效应。如果注册制叠加融券能落到实处,相信理性的市场定位很快就能出现,然而融券至今仍在艰难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只能以融资易于融券的现实来推断,科创板开始时依然难以很好地抑制炒作之风,这样,映射到主板的相关板块和个股,就有了不错的机会。
博客阅读不方便?可用手机直接关注“上官铜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