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论“股投不炒”

(2018-07-16 08:08:59)


“炒”字在股市里尽管常用, “名声”却的确不怎么样,“炒作”在严监管之下如今已如过街老鼠一般,也因此,靠着讲虚幻夸大的故事(制造概念),通过人为推高股价引诱跟风盘然后“割韭菜”的赢利模式近年日渐式微。长期被低估的价值股开始持续表现,而之前炒高了股价的“中小创”逆流而行、市场表现较差,应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俗语。

不过,正因价值股是在非常低估的情况下“崛起”的,对于价值投资理念已经确立的说法,笔者也就暂时有所保留。从近十年来沪市和中小创市场的跷跷板效应,我们可以看到资金“炒作”的显著痕迹。绩优白马股在期间并非业绩难以为继,只不过是市值太大,一般资金难以撼动分毫,因此多年来这个板块走势低迷,真能蛰伏期间的资金,只能靠分红取得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这其实才是一种真正的“投资”。如果行情由河东到了河西,就认定A股市场的价值投资理念已深入人心,不免有点自欺欺人(虽然笔者也曾如此表达过)。暂时而言,笔者仍将之归入“炒作”一类,如果市场能从此转入到投资业绩和成长的轨道,而不去论公司“出身”(比如公司是在沪市还是深市,创业板还是主板之类的区别),则价值投资的雏形,才有所具备。

这话可能说得有点逆耳,但笔者与市场中大部分投资者一样,都真诚地希望A股能尽快成熟起来,价值投资能上升为这个市场的操作主流。但希望不等于可以不正视现实,在这个风险场中,投资者最重要的就是正视现实。笔者今年3月份在《市场格局改变“在路上”》中,对交易所个人投资状况调查报告的数据进行了点评,面对2017中小投资者依然占比75%,追涨型投资者占比46.9%,远高于抄底型投资者8.5%的现实,固有行情格局要改变,仍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毕竟,由量变到质变,需要各种条件的配合。

别的不说,光是上市公司的信披问题,就需要各方努力加以完善了。价值投资最为重要的,就是投资者对一家公司基本面的深入把握。如果投资者无法依据公开资料初步判断这家公司的前景,或者说公开资料里总也夹杂着一些无法识别的“地雷”,那么,市场最终将陷价值投资于“不仁”的境地。史上公司“变脸”之事,发展到后来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多年来我们付出高昂的治理成本,就值得我们好好吸取经验教训。

“股投不炒”值得提倡,但并不是提倡就可以实现的。市场格局真正得到改变,价值投资模式能确立并且获得持续有效的市场激励,都是必不可少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