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月行情会否“否极泰来”

(2018-07-01 08:44:26)

2018年行情过半,上证指数走势先扬后抑。所谓扬,是1月份反弹创出25个月的新高,收复20161月份开年因熔断新政引发大跌的失地;然而正当大家信心十足之时,资金的捉襟见肘开始出现,市场常有欲振乏力之感,备受压抑,于是连续数月向下。6月份更是在内因外因共同作用下,破位下行。上半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多方强力反攻,尽管成交量放大并不明显,但日K线形态上阳后双阴阳的强势出现,我们此前所说的周线罕见的六连阴之后,行情会否“否极泰来”?

眼下行情的“否”,一切尽在数据中。据同花顺统计,上半年两市录得上涨的公司家数是547家,减掉新上市公司则不到500家,占3500多家上市公司15%左右;再拿上半年收市时股价与2016127日沪指创出阶段低点2638点相比,得到的数据是2189家上市公司股价低于那个时候,占目前上市公司3530家的比例是62%(若与当时上市公司总数2828家比则更高达77%);破净股数量则仍在高位徘徊,目前仍处于187家,而2016年以来首发上市而破发的个股有32家,包括今年2月份上市的今创集团,以23倍市盈率发行,619日跌穿了32.69元的首发价,至今仍未能收复。当然,相对于这两年半来高达728家新股上市而言,32家破发股或许算不了什么。

再说一下“泰”在哪里。首先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魔咒“七翻身”,虽然因上述这么差的数据可能要应验,不过笔者还是认为以“巧合”视之更好,当然因为有“翻身”的市场心理因素做基础,可以封杀行情再度大跌的空间。其次是近期行情最大的拖累因素——股权质押和贸易摩擦,尽管并未完全明朗,但前者只要行情企稳,就不会再令市场生出恶性循环的担忧;后者则只要没有进一步的“加码”,则市场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不至于成为下跌的“罪魁祸首”。再次是资金面有缓解迹象,月末叠加季末已经过去,监管层释放的信号也被市场接收到。最后,从技术面看,笔者在此前运用过的自6124点下跌以来的13个月周期(在20142015年用来预测市场底部,误差大概一两个月),今年7月份又将开启时间窗口,能否在这个月形成阶段底部值得关注。

当然,大跌过后市场的筑底是个复杂的过程,短线投机效果将因人而异。但如果立足价值投资,笔者认为则本月不失为今年较为有利的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