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投资者最怕股市行情出现哪种走势,笔者觉得可以回答一句:请看近日的上证指数。
自6月19日上证指数跳空向下跌破3000点整数关口以来,日K线就以梅花间竹的方式一日阴一日阳地向下迭创新低,让市场在希望和失望中接受煎熬,而期间的成交量变化一直不大,让底在何方的问号越来越大。尽管各方都在认真地开动脑筋,但下行走势的“韧性”却在不断地敲打着市场残存的那点乐观预期。
A股市场的投资者,对“温水煮青蛙”和“最后一跌”这两大股市热词可谓是耳熟能详。从月K线图上看,自1月份高点3587点回调以来,沪指几乎没有过像样的反弹,这6个月的K线是四阴两阳,重心持续下移。6月份虽未过完,但目前的月K线显示行情有出现加速下跌的迹象,按照K线语言,前几个月可以称为“温水煮青蛙”阶段,行情尽管走得不算太强,投资者获利也并不容易,但反弹过程有气势,下跌温和易获支撑,让人对行情产生不小的期望;6月份的阴线则似乎可以定义为行情进入“最后一跌”的阶段。
不过,以A股以往“最后一跌”的经验来看,6月19日下跌至今,仅仅过去的这6个交易日里,下行的速率倒是很快,但成交量变化不明显,让这一判断暂难成立。在以往“最后一跌”的行情里,市场情绪从“失望”再进阶为“绝望”,市场恐慌(像19日那样的)将传染得很快,“绝望”情绪的发泄让“恐慌”自我强化,经过空方这一阶段的最后一击,多方确实伤痕累累,市场也将满目疮痍,但空方的力量在这一过程也已是强弩之末。伴随着成交量的逐步放大,多空双方在这最后的疯狂中进行能量的转换,历史大底也在“惨跌”中悄然筑成。
近几年上述所说的这种“最后一跌”行情几乎“绝迹”,2016年初的那次“断崖式”下跌,乃因熔断新政引起市场的恐慌,但行情在大跌过程中成交量也并未有放大迹象,企稳后的反弹也并未有成交量的配合,从此开始,不管市场有无像样的行情,成交量均有如“王小二过年”。这或许与市场交易格局由投机逐步转向投资有关,也与场外资金入场速度缓慢有关,由此推断,这一次行情的见底,也将一样没有“最后一跌”的情形出现,而同样的,对行情反弹的期盼,也只能见步行步,暂且不要有博“报复性反弹”的心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