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股越来越多的僵尸股,引起了市场广泛的关注。在笔者看来,低迷市场中,这当属正常现象,证券史上还出现过一天里股市完全没有成交的案例呢。尽管如今拿历史说事有点可笑,毕竟世易时移,那时的规模和市场成熟程度,将昔比今怎可同日而语?但毕竟A股僵尸股的大量出现,传达的却也是某种信号,值得探讨一番。
探讨思路之一是行情见底与否,探讨思路之二是会否演变为常态化。这都是眼下投资人最为关心的问题。
回顾今年行情,双向扩容的政策是存在的,不过我们看到的股票扩容是实实在在的:A股融资规模跻身全球前列,IPO目前仍以几近整齐划一的市盈率常态化发行;而资金扩容则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不是没有,但若以结果去倒推效果,无疑属于杯水车薪。虽然今年除了创业板指数外,主要指数并未下跌,但个股的普跌却是事实。根据同花顺统计,剔除掉今年上市新股,至本周五,年初至今录得下跌的股票家数2339家,上涨的只有680家。整体资金入不敷出,“结构性”也就显得有些不太正常。而随着股票供给继续增加,市场资金不足,在总体资金偏紧和节日效应的时段,僵尸股不断扩容,也就可以理解了。
笔者觉得,在现有市场格局没有得到改变之前,僵尸股与市场见底,应无必然联系。而僵尸股的常态化,短期则亦未必。这涉及到对于牛市的界定问题。其实,牛市与通胀,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异曲同工,即全面的持续的上涨。目前将A股界定为“慢牛”,不免有点过于抬爱,笔者更愿意将之称为“牛皮熊”:皮像牛,心实熊。当然,行情的熊,在一定程度上与市场短期的严厉整治和竭力扭转过去的过度投机风气,以及解决所谓新股堰塞湖等有关,随着市场逐步正本清源,各方回归本色,未来的牛市与过去的牛市,应有本质上的差别,这倒是可以看到的方向。而新牛市中,僵尸股的存在,也是可以预见的。
如今IPO节奏有放缓迹象,但今年积累的解禁股在明年将逐步释放,这也是明年行情的隐忧之一;而堰塞湖基本解决之后,发行制度将如何改革?这又是一大看点。至于引资,在扭转市场投机风过程中,仍是明年行情的关键,养老金、企业年金都是市场的期盼,但这些追求稳健的资金要入场,仍需要一个更为健康的制度作为保障。